NVIDIA为什么独霸自动驾驶车辆的装车芯片? 因为老黄的战略思维太强——NV在游戏卡、计算卡、自动驾驶...等领域协同发力,以硬件公司的身份,对AI软件业界有了号召力;而且核弹性能舍我其谁,你找不到第二家。 Orin 这颗炙手可热的soc,采用7纳米工艺,由Ampere架构的GPU,A78架构的 CPU构成。 有趣的是:老黄其实自己一开始没想好Orin的产品定义,一变再变,最后甚至变出了6个变体!从我们最熟悉的256T算力的OrinX,到10T算力的菜鸡OrinA.....当然,考虑到整个芯片研发的难度及交付的周期等因素,最终量产的好像只有X和标准版。 大家装车的普遍都是算力最强的OrinX,最高的蔚来甚至一口气装了4块,综合算力超过1000T! 其实如我之前所说,老黄这套GPU为主的架构,用在自动驾驶上,算力利用率是比较低的;未经置信的数据表示:GPU为主的算力效率大概30%,NPU为主可以到60%。 但是为什么大家还用呢?——因为OrinX已经是最优解了! 首先老黄在AI软件业界有无以伦比的号召力,之前的CUDA生态圈建设只是小试牛刀,你看看现在谁家跑模型训练不用NV的计算卡? 老黄现在GTC等大型发布会,都把自家的产品跟AI精密嵌套,甚至引领AI行业的发展;不然你以为游戏卡里的TensorCore是白加的?DLSS一出,连游戏都给你AI化咯! 而且老黄自己也在出“打包固件”,自家的自动驾驶演示平台一直在演进,BYD跟NV的合作摆明了就想要个交钥匙方案。 然后老黄布局极早,Mobileye还在折腾Q4这种菜鸡芯片的时候,NV的Xavier就已经开始装车做环视ADS了(典型就是小鹏P7);这个时候高通还忙着卖820A呢,你这布局时间差... 最后呢,老黄极为擅长制造核弹,虽然算力利用率较低,但是你架不住他搞个大芯片!OrinX单片170亿个晶体管,256T名义算力......2022年SOP的时候就是万夫莫敌。 怎么选?选个屁! 大家都上环视ADS,像素么还拉到老高,动不动全车800w...无非就是2片OrinX还是4片OrinX,剩下你用谁啊? 华为?MDC计算平台好啊,400T算力也够,但是库存呢? 高通?Ride最快也得年底甚至23年SOP,你怎么搞?还是个陌生平台。 Mobileye?极氪001:别打了,别打了! —————— 无论是游戏卡还是自动驾驶,老黄的方案都不是尽善尽美,但NV牛逼就牛逼在:这么多领域,他真的实现了“协同发展”! 要转AI就一起转,这么多销售量,可以反过来帮我获取软件行业的话语权!再用这个话语权做筹码,让客户给我买单! 这个优势还会延续到下一代自动驾驶芯片——Altan上面,如果参照Orin,虽然老黄一开始夸下海口说Altan要做到单卡1000T名义算力,但搞不好到后面会出个单芯片2000T的超级怪物...... 同时期高通能做到多少算力?靠多芯片协调打得过NV单芯片的集成度吗? 可能只有特斯拉能靠极高的垂直整合度,用FSD 2/3 芯片保证持续压制
时隔两周,蔚来发布了ET7新版本1.0.1 但是车辆还没有收到推送........... 更新的主要内容: -新增智能限速控制功能 (ISA)(这个功能非常实用,之前在866的系统已经更新了,简单来说就是在LCC下,支持了车速一键调节到当前道路的限速,不用一直按左边的速度调节按钮来进行调节了。) -新增了侧方开门预警功能 (DOW)与门板氛围灯联动提升夜问警示能力(现在还没更新,这个功能似曾相似,在小鹏的Xmart OS之前也更新过类似的功能,主要用于提示车主侧向有来车) -新增了在窄道环视影像激活时的界面布局样式自定义功能,可以选择全屏或面中面模式(目前开了几天ET7,窄道环视激活画中画的模式我表示很喜欢) -新增了巡航车速微调方式的自定义功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用车习惯来选择短按微调或长按微调(这个我的理解就是给了车主更多的自定义的选择,现在短按+/-5km/h的方式我表示也很满意,这个功能反而我觉得很应该下放到668车型) -优化了空调在自动模式下制冷时的风量大小 -优化了SAPA提高了泊车成功率(这个是应该更新的,此前版本的泊车成功率真低)
CTC:Cell to Chassis(底盘),CTB:Cell to Body(车身),用词不同而已。电池与车身融合还是与底盘融合,其实都是一回事。 比亚迪这种自带流量的车企使用自己的专属名称没毛病。零跑汽车最早用CBC称呼底盘电池一体化,后来使用CTC作为宣传用词,反而更容易传播。
小鹏P5 城市NGP的一些大胆猜测 根据各路的爆料,小鹏P5的高阶城市辅助驾驶(CNGP)功能实际上已经开始小范围内体验了,而且目测各路的反馈都很不错。另外,何小鹏也曾经说过”从测试结果来看,在今年年内退出的城市级NGP效果会比特斯拉FSD要好“。让我不禁浮想联翩,CNGP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 要论到CNGP的能力问题,我不得不提两个事情: 1、激光雷达,目前看CNGP是要依赖于激光雷达的。按照何小鹏的说法,激光雷达会带来”城市NGP和鲁棒性“上的差异,而且两颗比一颗好。个人猜测,激光雷达的应用将强化NGP在低矮物体和静态物体的识别能力,并可以与视觉系统进行感知融合,更为精确的测定前向物体的相对位置。甚至,可以利用激光雷达的检测结果,辅助进行车辆的定位。(参考小鹏的专利) 2、高精地图,高精地图依然是绕不过去的。个人猜想,小鹏未来采用可能不止一套高精地图的数据(高德、自采和众包)。通过设置不同的权重或者区分使用场景来进行使用。在目前的NGP上,对于高精地图和视觉感知的冲突处理已经越来越成熟了,相信CNGP对于多套高精地图的应用会更得心应手。 如果不出意外,CNGP将是全球第一个量产的城市辅助驾驶产品(FSD还在Beta),对于已经购买了XPilot3.5的P5车主来说,城市辅助驾驶功能非常值得期待,但是我还是建议控制预期。原因如下: 1、城市范围,由于前面提到的CNGP还将大量依赖高精地图。因此,最开始开放的城市并不会太多。当然,广州的鹏友应该有福了。作为小鹏的基地和NGP主要试验道路所在城市,广州显然会是个被CNGP反复磨练的地方,相信CNGP产品在广州会磨合的更好一点。而在产品初期,在其他城市可能就会相对欠缺一点。(NGP也是如此) 2、道路范围,CNGP应该还无法完全对标去年1024上展示的全场景辅助驾驶能力,(个人理解全场景辅助驾驶需要更高的算力,这个对于Xavier来说可能会比较困难)主要应该还是集中在城市主干道上。而且,按照小鹏向来稳妥推进的思路,初期开通的道路并不会太多,CNGP在大多数城市是无法实现点到点的全场景辅助驾驶能力。(这个可能是XPilot 4.0的产品目标) 3、能力边界,可以预见到CNGP在量产初期会趋向于谨慎,用户体验可能并不是最核心的诉求,保证安全可能会有更高的优先级。所以,CNGP在初期可能会比较不那么好用。 向先行者致敬~ PS. City-NGP 还是 Urban-NGP?……
下班路上一个理想小伙伴一直在旁边并行 红绿灯 左边扭头看了一眼 这又亮又均匀的星环灯是21款没错了 实名羡慕 右边扭头又看了一眼 豁!智己L7么这不是 现在越来越多的车都用贯穿式前灯尾灯了,辨识度越来越低 但智己这个屁股,有点意思
关于#两个奋斗者伙伴,一部世界级好车# 的发布会,我感觉一个半小时,感觉可以缩短到五分钟……,快速简而言之一下: 1.车正式开始卖了,价格分别是40和42,现在买高阶版有2-3万不等的优惠。 2.产品智能驾驶硬件世界最强,没有之一(余总口述),软件还要后续不断完善。将来预计可以实现高速、城市和泊车的智能辅助驾驶。 3.充电750V平台,10分钟充200公里续航里程,加速3.5秒。 4.智能座舱可以无缝流转华为设备内容,可以和华为设备通话。 然后……没了…… 是的,没了,感觉略有失望,城市辅助驾驶能力到底做到哪一步,什么时候交付,什么时候释放智能驾驶OTA都没聊到啊? 这真的是……这些发布会内容,感觉大半年前就可以发布了……
很多人会问,到底续航测试是怎么完成的,还有续航测试到底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为了回答网友的这一些问题,我们特意准备了一次“真人秀”节目,从我们拿到测试车开始的接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