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个比喻笑死了 小长:报告老师,小迪没穿尿不湿 小李:对,我都穿了,还是韩国的尿不湿 小岚:对,我也穿了 小迪:我确实没穿,因为我已经不尿裤子了 老师:只要不尿裤子,不用一定要穿尿不湿
继续补个试驾S7的档,S7全系使用arhud来替代了仪表盘,这次来讲一讲为啥sl03和S7的这套hud看着要比别家的hud模糊一些。 最主要的原因是深蓝的hud的成像距离比较远,官方数据给到的是7米多来着,其他非arhud的普通whud的成像距离基本都是在3米左右。散光和近视等问题在成像距离远的情况下影响就会很大。 成像距离远最主要的优点就是看hud时眼睛变焦的幅度较小。成像距离越近,实际的使用效果就越接近普通的仪表盘,眼睛需要大幅度的对焦才能看清楚hud显示的信息。 看完这动态的兄弟们可以去各家店里实际看看hud比较一下,各家分别需要怎么调整眼睛的对焦才能看清hud。深蓝这套实际使用下来还是非常好用的。(显示内容还是希望能持续更新,最好是能到谭总说的自定义hud显示内容)
咱们看一下杰兰路的全面调研,直接结论放出来: 1. 由于第三方桩的覆盖率更高,布局更广,因此要想判断一辆车的充电速度快慢,观察其在第三方大功率充电桩上的充电功率能力表现(如星星充电180KW快充桩)更为关键。 2. 高压平台车型表现更好,包括小鹏G9、阿维塔11和比亚迪600V平台的车型汉、海豹、腾势D9等。 3. 依托高倍率电池,特斯拉、极氪和蔚来等400V平台车型在其品牌自建站也能获得更好的充电体验,但在三方桩的体验会极速下降。 4. 上汽智己、飞凡等车型虽然最大充电功率并不低,但由于无自建桩,很难获得相应的充电体验。 除了特斯拉尚不明确之外,目前400V的高端电动品牌未来两三年都会升级800V甚至更高,行业的正确技术路线不会改变。 当下正是过渡期,在这个时间段进行选择性的大电流 vs 高电压的对比、得到有违常识的结论,过两年还要再扭回来,没什么意义!#新能源大牛说##超快充# 全文链接:网页链接
继续吃瓜,顺便看看现在的网络环境。。。
【DAY 4】EQE SUV的定制高德…… 奔驰还是有实力,EQ起量之前就找高德深度定制了车机高德导航…… 电动车内卷时代,充电规划、实景导航这些估计并不一定打动资深用户…… 但,地图与高质量HUD融合显示,确实眼前一亮,体验一流…… 即便你HUD不开导航显示模式,你也可以在奔驰惊艳的OLED全面大屏上看到定制高德的惊艳效果…… 全部定制3D建模的上帝视角,视觉和功能是不是效果拉满…… @老于上车
#打卡极氪展台# 车展前几天刚刚发布的一款车,这次带来了一个涂鸦的涂装,运动感十足,作为一个A级的suv,配置堆料,非常的厉害。双拼色的内饰,和001很相似。连后视镜都是超窄后视镜,直接把“我就是年轻人该有的样子”贴在了脸上!
开2万公里了,聊聊关于能耗那点事 作为理想 L9 首批车主,不知不觉已经开了 2 万公里。今天正好看到关于能耗话题,也来分享一下我对能耗的看法。 - 我关注能耗吗? 首先我必须要先直截了当的给出我的答案:根本不关注。其实这 2 万公里开下来,说实话要不是有这个话题,我都不知道我的百公里电耗和油耗是多少。 当然好多车友在买前以及买后的最开始的时候,都还会去讨论和关注电耗等,相信我时间长了,真的不在乎那点电耗油耗的区别。 其实在我之前开油车的时候,我对油耗还是很敏感的,也会经常关注油价,能节省一点是一点。 - 为什么会有这样截然不同的心态? 我觉得在我油车阶段的时候,毕竟燃油车用油是我的“固定稳定开支”,自然而然能省一点最好。而在我电车阶段的时候,因为用车频率最高的是每天通勤上下班50公里,完全是纯电,配合上“谷电”的家充桩,充满电也就12元,那这个时候,电耗是18还是20,意义真的不大,因为纯电的用车成本真的太低了!而另外一个用油的场景就是我们日常出行自驾游及超长途回老家 1350 公里的路程,这些场景频率不高,但是属于刚需。在这种低频率的场景下,偶尔加个油多100元或少100元对我来说,也完全没必要为这点油耗起伏而操心。 - 一箱电能跑多少距离? 以我在的杭州为例,电耗主要会因为环境气温以及车速有强相关,以下我就按照冬季和夏季来做一个大概的测算: 冬天:完全的城市道路,大概能开150-160公里,毕竟热空调消耗的功率会大一点,而完全的高速道路,大概就只能开100-120公里,确实风阻所带来的动能消耗是挺大的。 夏天:完全的城市道路,大概能开170-190公里,虽然开了冷空调,但是冷空调的功率会比热空调小不少,而完全的高速道路,大概就能开120-140公里,满足跨市的单程驾驶。 - 一箱油能跑多少距离? 说实话,开了 2 万公里了,也就开了 7000 公里是烧油的,也没有太多的测试场景,根据我最极限的使用场景,气温15℃,保持120公里-130公里的高速,能开 680 公里。 其实这个距离完全够用,因为 680 公里的路程开下来怎么样也得进服务区上个洗手间,此时顺势加个油也不会耽误几分钟的时间(现在中石油和中石化都可以手机小程序或者App直接支付,非常方便)。 - 高速的油耗如何控制? 首先最重要的是保持一个高电量的状态,至少有个50-80%的电量,只有这样才能让增程器比较平静的工作,避免电量不足增程器需要高负荷工作。 根据我长时间保持130公里速度的时候,整体油耗逼近10L,而如果只有100公里-110公里速度的时候,整体油耗就低至8L上下,因此驾驶速度越快,油耗一定是越高的,如果想尽可能低的保持油耗,可以降速一些。 以上就是我对电耗和油耗的整体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和看法。 图 1:2万公里的综合油耗和电耗 图 2:西安-杭州全程中间遭遇 2 小时堵车的综合油耗和电耗 图 3:杭州-西安一路畅通的综合油耗和电耗 图 4:全高速拉满 120 公里每小时,纯油开了 680 公里 图 5:五一加油排队(其实前面 5 两辆车也就等了 7、8分钟)
响应@润子 老师的号召 正巧老婆最近准备要把沃尔沃s90卖了换个新能源车,就来参加今天下午的非凡f7的静态体验 整车确实看着很有运动感 电吸门 大天窗都不说了 那个获得红点奖的巴赫椅子真的治愈了我的屁股 绝对是我目前体感最好的座椅 77元下个定金没什么压力 预购政策也不错 大家可以看看
#FF91在电动汽车里处于什么水平# 贾总怎么又刷屏了?那必须评价下了,我的看法就是——FF91 已经被拖成了一台没有领先优势的智商税。 ◆当年FF91画的饼太大,其实很多指标在5-7年前根本不具备量产可能性,贾会计最擅长的就是疯狂画饼。 没想到居然很多人买账,觉得技术太牛逼......算了,下面一个个解析吧。 ◆外观 超一流水平,这个没法喷,工业设计确实NB,但是设计师已经跑路了... ◆动力 3电机,1050马力,零百加速2.39s。 这个数据拿来吓唬欧美白皮佬可以,在中国不属于什么黑科技。 单电机 350kw 在中国电车产业链不算特别难的事情,只不过国产车还处于向豪华车突破的阶段,这么大功率的电机市场需求并不旺盛。 目前都是倾向于250kw左右的永磁电机,搭配一个150-200kw的异步感应电机,做成四驱;永磁功率做太大,都怕温度过高退磁。 比亚迪仰望是4电机1000匹马力,4轮一边一个,有助于分别控制扭矩、转速啥的,增强越野能力;即便如此,仰望一个风阻巨高的越野方盒子,零百加速也跑到3s附近了...... 换句话说,你在中国一堆电车品牌里面下个需求,说有辆车卖200万,别说4电机千匹马力,PM搞不好连1500匹马力都敢给你规划出来。 你都卖200万了,啥电机定制不出来? 真正的黑科技是Lucid Air那个电机,主要是功率密度高,体积、重量都压得很低。 ◆电池包 FF91的电池包设计其实一直没定,早期是100度左右,最后定型是142度。 我看下官网,只说快充电流可以到500A,没说电压;个人认为是400V平台,而非这两年大火的800V。 道理很简单,800V平台是这两年才形成了完整的供应链,很难相信前几年FF一副欠债死鬼的样子,会有供应商冒着巨大的风险给他开发高压平台配件。 至于早期设计400V,后期魔改800V......这么说吧,这么干还不如重新开发一台车。 即使他上了800V,估计也是非全域的,俗称“假800V”——电池包是800V,但是后面接了个DC-DC降压器,全车电气还是400V。 然后老美又限制电池和原材料产地,最先进的宁德麒麟电池肯定进不去,FF91这个142度超大电池包的成组效率就很值得怀疑了。 FF91目前的官方EPA续航是613km,我查了下140度电池包、车重2.8吨的极氪009顶配版本,实际续航86%的打折率,估计可以到700km。 那你也没什么可豪横的啊,009一个大饼脸MPV,车重跟你FF91接近,也是400V平台,换句话说——FF91的三点水平跟极氪009差不多。 然后极氪009顶配才58.8万,呵呵。 ◆智能座舱 FF91官网写是双8155,但是我一看大竖屏就yue了——我喷过很多次,大竖屏就说明车厂不懂软件。 二排还有个大屏幕,但是我理想L9也有啊,L9才46万。 而且国外的车载软件生态都比较粗糙,要么是白板Android Atuo,要么是各家自己造轮子造出来的妖魔鬼怪;特斯拉都做得一塌糊涂(AP团队顺手写的破车机),并不看好FF91的座舱体验。 ◆辅助驾驶 FF91早期在车头装了个可伸缩的全机械式激光雷达,后面随着Lidar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FF不断跳票,硬改成了车顶的半固态Lidar。 (毕竟国外的两大激光雷达鼻祖,velodyne和ibeo 都破产了,激光雷达产业链全在中国,一水的半固态哈哈哈哈) 计算芯片是老黄的OrinX,开发难度极高。 业界也并没有看到FF在ADAS领域有什么论文产出,反倒是国内的理蔚华鹏不断贡献高质量论文。 论文数量不代表实际水平,但是你1篇都没有,水平肯定不咋地。 同时美国异常缺乏高端 ADAS 整包供应商,说人话就是:一个都没有。 好了,OrinX出了名的难开发,需要自己整合大量算法,需要大量的脏活累活做工程实践,需要一堆外包供应商做辅助支持......FF91一样都没有,你让我相信他的智能驾驶水平? 门都没有! ◆总结 看来看齐,FF91唯2能支撑的点,就是外观和绝对动力。 但是其他方面技术水平极为可疑,我的观点是大概也就是国内40万-50万电车的水平,然后贾会计要卖200 RMB。 老品牌可以不讲究技术水平,人家还有个标。 但是一个新品牌,一个电车新品牌,如果三电水平、智能化能力,远远低于售价应有的水平...... 那就是智商税无疑了。 唬住没见识过高端智能电车的老外可以,在中国?哼哼 中国什么NB智能电车没有啊?
发布会前一天有网友说用了我的邀请码下单了ES6,现在是理想L9用户,发现车主的想法挺有意思的,跟大家分享一下 下单了ES6,本来想说把L9给到他岳父,但是岳父觉得太大了,现在打算二手出掉 加了微信跟车主聊了一下,原本计划是买ET5,但是等车时间太久(这个真的劝退好多用户!!!! 转头去看了理想L9,想着可以兼顾全家人的出行,带家里人试驾后觉得很不错就下订了,开了半年,感觉L9操控太偏舒适取向,而且99%的时间都是自己开,平时家人也没有多少机会坐,感觉大六座的空间给浪费了 另外,对于增程器的声音不太喜欢,频繁充电也是有点烦人 所以昨天看了ES6种草了,立马下单了,我提出了我的问题: 为什么不考虑理想L7? 他是这么回答的:L9买回来到现在基本当纯电车在开,除了1月份接近5000km长途用油外,其他都是纯电 我看了一眼里程能耗显示也确实是这样 所以他说,肯定不会考虑理想L7,要考虑只考虑纯电的产品,不喜欢频繁充电带来的麻烦 —————— 今天网友试驾ES6去了,感受如下: 操控方面不太喜欢的点: -方向盘偏轻,哪怕跳到稳重还是太轻了(前Model3车主) -方向盘传递的路感有点明显 喜欢的点: -动能回收比理想明显 -地盘更紧致Q弹,多余的晃动少很多 NVH、音响符合预期 试驾完了,目前在跟家人沟通,看最后是否直接提车;以上是这位网友选车的心路历程,供大家参考 —————— 从昨天蔚来ES6发布价格之后,全网都在讨论,为什么通风、按摩、加热等舒适性功能竟然是选配? 这个确实是蔚来(李斌)的坚持了,长期需要维护迭代的部分,蔚来坚持标配,辅助驾驶硬件、动力系统,音响等,这个坚持是否正确,需要更长的时间周期来观察 通风、加热属于饱受好评的配置,没有标配,这是竞争对手打击的点,因为在他们看来,这部分配置对于用户的感知是非常明显的,在对手看来,这明显是犯错了,这个就是会被狠狠打击的 但是跳出来看,是不是没有座椅通风、加热标配,这车就不能买了?对比老款的ES6来说,新款的HUD、超纤绒顶棚、20寸轮毂都是标配的呀 多多关注ES6的产品力啊,全方面能力都太强了,大家只要去试驾一下新的ES6,就都知道了,说的就这么多
我不是比亚迪车主,也没收过比亚迪的公关费!我自己的车型也是比亚迪宋PLUS的直接竞品,但是我从来不屑于玩儿扬沙子那种手段。正常的竞争是可以在赛场上你争我夺丝毫不让,下场可以把酒言欢,相互学习。 我怼长城完全是因为看不起长城近几年内斗内行,外斗外行的德行!让自己的消费者开原谅绿做普信男;几乎告过所有的自主品牌,却对合资品牌异常温柔;悬赏捉水军,却被在滥用水军上被家长警告过;排挤老员工无所不用其极…… 在上海车展期间我在比亚迪隔壁某品牌做车主志愿者班长,车展前的某个媒体活动上也刚刚跟汉唐会有些不愉快,可以说火药味很浓。 然鹅,我对所有志愿者的要求是不管以前有什么过节,车展期间不许对比亚迪不友好。车展期间,我们对面又发生了著名的mini冰淇淋事件,恰巧碰到了统派up主寒国人,那天我讲了很多: 比亚迪是新能源行业自主创新的老大哥,是中国新能源行业的头狼,是负责炸开城墙的人,然后大家一起冲进去厮杀。没本事炸开城墙,反而背后捅刀子,我见一个怼一个! 虽然我买不起,但是我希望仰望可以卖100万甚至更贵。因为当自主品牌可以在百万这个级别上都可以大卖的时候,就可以打掉某些人的软骨病,其他自主品牌做10万、20万、30万……的产品才更容易。咱们哪个新势力品牌没有被灵魂质问:一个国产品牌凭什么卖这么贵! 现阶段一个自主品牌的新能源增长,不意味着另外一个自主新能源的衰落,难道不是一起卷死日系三大妈吗?难道最终不是卷向世界市场吗?
one给媳妇开了,这几年会一直在外地工作,本想自己一个人潇洒整个ID3,或者二手model3,但今天突然想起小时候的梦想-天籁!黑外米内! 这就有点把持不住,目前问了二手车的朋友,第六代天籁的耐久性还可以,10w km以内,5-6w就能拿下,还剩下不少钱,哈哈哈哈哈。 重要的是我想买回来,花几万把米色内饰重新翻新一下,包括顶棚,仪表台,座椅底座等等,颜色不变,就想恢复当年刚出厂的状态,甚至想把米色皮质覆盖件再增加一点面积,然后把黑色车漆也翻新,不行就重新喷一遍,其他该整的都整了。 想想就好爽!复古典雅的米色内饰! 有没有拔草的,快来!
关于小鹏G6SKU的一些想法 长话短说,直接给观点: 1、SKU数量从来不是问题,清晰的定位和匹配的价格才是问题; 2、20万-30万区间的车子必然要有取舍,SKU不宜过少; 3、不要担心所谓数据采集量级的问题 具体的解释一下: SKU的设定是某种主动进行的客户筛选过程,并不是越少越好,否则干脆就搞一个是不是就够了?简单来看,SKU复杂如P7,依然是小鹏卖的最好的车。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 1、SKU要足够清晰,让客户能够“瞬间”明白不同SKU的差异以方便做选择; 2、某个SKU要能够要有符合其定位的价格; SKU过多,往往在上面这两点上做不好平衡,造成客户选择困难。 在20-30万区间,客户预算并不是那么宽裕,(宽裕的直接闭买眼G9 Max)。所以,一定会在不同配置之间做优先级排序的,过少的SKU会快速的筛选掉一批客户。考虑到智能化目前仍然不是客户最核心的选项,直接梭哈“全系Max”,除非打算后续收取软件费用(例如:特斯拉FSD或者蔚来NAD)从而降低Max版本的价格,否则,必然带来定价的上的巨大压力。 至于少了Max会影响数据采集的问题,我觉得可能大家放大了这个问题。实际上,在工程上数据并不是越多越好的,需要的是有效数据。现阶段,如何利用好现有数据可能才是现阶段最核心的命题,而不是简单的堆量。至于很多Corner Case,也不是靠车端能采集到的。退一步讲,就算有了量,算力跟不上也是白搭。再退一步讲,就算多了几台Max把公司干没了,更不划算。 所以,我个人建议,SKU不能少,为的是让不同预算,不同需求的客户都可以选。不差钱的,当然可以Max Only: 580 Pro 580 Max 755 Pro 755 Max 700 Max 很好选,要续航还是要辅助驾驶,或者说,我手上“子儿”够,我全要。 另外,我强烈建议提供580Max。想想,连P5都有那么多人要买P版,如果是个20万出头的580 Max,一定会有人要。 实话讲580的续航,日常使用真的够了。(400V初世代P7智尊版586车主的肺腑之言)
深圳的酷暑推门闯来 劈头盖脸热浪让人喘不过气 走两步就浑身冒汗的我 竟然在等待幼儿园放学的间隙 提着70-200在马路边 街拍我的黑武士 路过的人充满不解和疑惑 这黑不溜秋的理想L几 一看就是幼儿园门口等着接娃的哪个爸爸 有啥好拍的 他们不懂 奶爸也有最后的倔强 年轻时代错过的改装 在中年后依然要找回来 不需要后装的原厂空悬 让我想降低姿态就降低 锻造备胎大饼轮毂 让我和别的奶爸与众不同 剩下的 也就只有些许贴纸 表达我内心依旧年轻 谁说开理想就不能有个性 谁又说理想就注定平庸 平庸不是错 错的是 你那颗甘于平庸的心 致所有平凡但不甘于平庸的 奶爸们
NGP2.0都来了,还不选MAX么? 小鹏的NGP2.0开始媒体试跑了,简单说几个自己的理解,可能也是一些鹏友关注的问题: 1.NGP2.0到底是什么? 顾名思义,这个系统就是原来NGP1.0的升级版,应用XNET的能力,实现高速高架NGP的体验再次升级,实现诸如加减速更加舒适,绕行策略更加灵活等体验,简而言之,就是城市这么复杂的场景都能应对了,高架高速就更简单了。 2.NGP2.0什么车型上可用? 目前看来,仅在G9,P7i和G6的MAX版本车型上可以用?因为该功能基于XNET能力,需要大算力资源,而仅有MAX版本的车型具有双Orin芯片的车型可以支持。 3.NGP2.0背后的思路是什么? 我个人理解,NGP2.0其实就是把原来的NGP用XNET下的模型重写了一遍,这样小鹏以后就达到了所谓的“one model”,就是一个模型下实现“高速NGP”和“城市NGP”,甚至“车场泊车”,达到能力的统一。在简单通俗点,城市那么复杂的路况如果都应对得当了,那么高速相对简单规则的路况就更加没有问题了。 所以,为什么要建议大家买MAX版本,也许有朋友觉得买顶配有溢价,小鹏利润更多,我可能在帮小鹏骗大家钱。其实完全不是传统车型的那种理解,顶配上了一堆溢价配置,反正不坑穷人。在小鹏的配置表里,反而MAX版本是更合算的: 1.硬件差异:硬件上多一块Orin芯片,两个激光雷达,这价格就要逼近差价了。 2.软件差异:软件上几乎鹏厂所有的研发都围绕着MAX车型在做,后续的能力差异会越来越大,简单点所有的Pro车型都在给MAX分担研发费。 3.体验差异:MAX和PRO的差异,不仅仅是MAX多了城市NGP,而是在包括高速NGP,车场VPA等功能上的全面差异,不用说现在高速NGP2.0吊打了NGP,就比如都是VPA,MAX版本可以跨楼层、更快的速度,更多的位置,但是PRO版本还做不到这些,如果你家在负二层,PRO没法送你到车位上。 4.心态差异:车辆交付后的一年内,一定是OTA的密集期,在这段时间内,MAX版本的升级内容将大幅超过PRO版本,作为用户的心态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类似“怎么你有?我又没有”“全都给你啊,我这里就这点?” 5.PRO版无法硬件升级到MAX版。 续航上的差异,或许我多充一次电,浪费四十分钟还能补上,但是辅助驾驶的能力差异,个人是无法补上的。 对了,还有两个前面我发的投票,有兴趣的不妨看看大家的结果。
我的排名{{store.my_rank.day_rank_value}} 周累计出行值 {{store.my_rank.day_user_score}}
实时更新盛夏总是需要一个特殊的方式前来开启,以车生活之名,为盛夏创造一场有趣盛宴!2023——首届新出行社区用户大会,新出行规模最大的用户活动,即刻上映!
找回密码 账号密码登录 >
未绑定邮箱或者手机,可联系新出行团队协助填写新密码 账号密码登录 >
密码由数字 / 字母组成,至少 6 位首次第三方登录需绑定手机
首次第三方登录需要验证手机号码补充信息 跳过
完善个人信息,如有邀请码请填写在下方{{{25:'已完成', 30: '已取消订单', 31: '已退款', 35: '已退货退款'}[item.status]}} 待支付 -{{item.integral?item.integral+' 积分':''}}{{item.integral&&item.price?' ':''}}{{item.price?'¥'+item.price:''}}
请用 微信 扫一扫支付
选择是否取消当前未支付订单,选择取消订单后该订单将直接失效。
1、打开微信识别二维码,添加商城客服
2、附上订单号,留言问题,客服会尽快处理
{{ship_info.logistics_name + ':' + ship_info.logistics_no}}
{{item.tel_number}}{{item.user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