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先生
3小时前

理想 i 系列,理想在造型和智能空间的另一个探索。 1|在大学的时候,有个很好的同学家在佛山,家里开一台奔驰 R 350 和一台中大型 SUV ,非常典型的广东大家庭出行场景。 理想纯电 i 系列,现在能想起来是两台车,一台就是 R 350,还有一台是老款奥德赛。 这些车的设计的特点是无论外观看起来还是通过越性更像 SUV ,但实际内饰空间和座椅布局更像 MPV ,特别是第二排,同时坐姿也低,没有侧滑门,也不像 MPV 的方盒子造型,很受广东家庭们的喜爱。 2|所以 i 系列,其实也是理想在造型和智能空间的另一个探索。 i 系列的造型探索,基本开创了 Model Y 后的第二个造型先例,它的创新和 MEGA 我觉得定位有很大的不同,不等同于彼时的理想 ONE 或者理想 L9 所做的产品延伸。 我现在还记得 R 350 上的几个细节:当时大学毕业开着搬东西,第三排放倒纯平,空间非常夸张。没记错当时这台车有带空悬,姿态很低,六座布局,中间还有过道。但第三排比较小,后备厢放倒后空间非常大。 这几个产品特性在 i 系列应该会被放大,而且按照理想的产品思维,i 系列的后排门打开角度应该不小。 3|六座、也有大五座。 i 系列的空间或者二三排的体验,可以更好兼备城市纯电出行场景,而且和理想 L 系列一样,也可以做大五座布局。 还有一个细节是大家看到三排的三角窗,理想 i 系列的三角窗和 MEGA 类似,也是最大程度保留了第三排的视野空间。 奔驰 R 的第三排确实轮拱侵入比较严重,非常影响三排横向空间,不知道理想 i 系列会如何解决。 4|理想 i 系列配置猜想。 增程 l 系列改款大电池和纯电 i 系列同价。 纯电 i 系列只有 1 个配置。 纯电 i 系列和增程配置类似,价格错位。 大家更期待哪种?

理想i系列社区 理想的纯电车型将命名 i系列

双擎会铁皮
9小时前

这几天随着小鹏的 AI 鹰眼纯视觉智驾和 P7+ 一起开启了媒体试驾,关于选择高阶智驾产品究竟要选带激光雷达的?还是不带激光雷达的?好像成了平行选项放在很多潜在用户面前。昨天也刚好收到一个朋友对此的询问,我把我回答的大致整理一下,聊聊这方面的问题。 首先我们得搞清楚为什么很多产品都会使用激光雷达,包括小鹏。 智驾在某个阶段,特别是很多品牌系统的早期阶段,因为前端算力不足很需要激光雷达直接反馈空间立体信息,减轻算力负担,后来随着 OrinX 等全面普及算力上问题不大了,但整个 AI 感知体系也没有搭建和训练完善,如果不采用激光雷达,那么可能造成大量目标漏检,影响智驾系统的工程落地进度,所以很需要激光雷达的识别信息进行补漏,甚至是依赖它对立体空间的识别结果来实现交付。 引入激光雷达之后,它的好处肯定大家都体会到了,但同时问题也来了。俗话称:多个香炉多只鬼!它是一个决策机构,但因为能力也是有限的,所以同时也必须有视觉系统作为另外一个决策结构存在,两者之间如何协调出最合适的终审结果成了技巧关键。 其实如果激光雷达的可信度无限接近 100%,那么可以完全依赖它进行终审。但此时它的缺点就被凸显了,它很难无限接近 100%!例如类似水蒸气会被误认为是固体障碍,以及无法分辨物体的软硬度等等都会令它产生误报或是不恰当的神经过敏,最终也需要结合 AI 判断和视觉系统的决策去填补去修正。另外也不需要太极端的天气,较常见的大雨天气对视觉系统影响不大,但却会对激光光束造成影响,诸如此类的问题造成它没法完全充当权威。 当然,作为一个精密设备,除了产品增购成本外,本身故障率以及撞损的维修等维护成本,也是一个附加因素。 其实,哪怕使用激光雷达的系统,它也仅是负责车头前方扇形区域的识别,目前高阶智驾系统都是得 360 度全区域进行感知,所以最近经常见到一些失败案例往往都是侧面产生误差和漏检,其实还是在考验视觉系统。包括停车场里面悬空的箱子等等,都需要 OCC 等视觉系统能力去判断,而乘用车也极少能将激光雷达部署在整个车身的四周并且上仰下视都完全不遗漏,远远不如四个方向的眼睛能涵盖的元素广泛。 在 360 四周感知都有很高要求的训练下,视觉系统已经越来越强。在以往,视觉系统看前方看不完整的时候都需要问激光雷达一嘴,现在前后左右都是视觉系统自己看着,都不需要再去问它,它就被冷落了。 所以类似小鹏,在早期高阶智驾落地的时候就需要激光雷达来协助兜底,在两年多以前就落地了城区智驾。但是当整个 AI 云端算力和车端协同算力体系逐步完善的今天,逐步实现了类似人类司机用眼睛开车的能力,就会逐渐减少对它的使用,并且慢慢走向完全舍弃。值得注意的是,舍弃激光雷达不代表舍弃所有主动传感器,类似毫米波雷达这种在很多情况下也可达到使用激光雷达的结果,而且维护成本低得多的传感器会继续充当协同视觉系统的任务。 激光雷达肯定是有它重要的用途,也很可能长期继续在很多品牌的高阶智驾产品里面,毕竟各家都有自己的发展周期和工程落地的进度,也有不同产品之间成本权衡的考量。所以不能二极管一样去肯定和否定,但这些设备最终都是服务具体应用的,如果具体的应用能够满足用户需求,产品价格也符合大家的购买能力就行了。 最后,以下的配图,好像跟本文没有关系,但是好像又有那么一点关系 ……

X 智能社区 小鹏MONA M03 小鹏P7+ 单Orin能做城区NOA吗? 纯视觉 VS 激光雷达

伟健
昨天16:21

【P7+续航测试成绩来了?!】 群里看到一张图,有网友竟然已经测了P7+的能耗,我们来看看到底怎么回事! 首先给大家打个预防针,依托于整个扶摇架构的技术实现,现在小鹏的新车从去年G6开始,整车能耗都很低,换句话说,三电优秀是目前大家给小鹏汽车的标签之一,而P7+上又上了一些新的技术,比如电机是新的,就是去年1024上何小鹏发的那款。所以P7+车型的整车能耗我相信大概率会很低。 我们再来看看这次网友都是如何测试的: 测试标准:驾驶模式标准、空调20度、车上三人加水400斤、全车座椅通风打开。 出发前剩余表显续航:406km 行驶71.9km后剩余续航:334km 表显掉电:72km 行驶里程:71.9km,其中一半是小p开的 续航达成率:100% 竟然能够达到100%,难道小鹏又又又一次反向虚标?我们再仔细看,这位朋友拍的显示续航其实是WLTP续航,并非是CLTC标准。 而根据我个人的测试经验判定WLTP续航基本能够达到实际续航1:1的状态,而如果要换算到CLTC续航达约是还要CLTC续航的82%。 也就是说这位朋友这次的测试的续航达成率,以我们通用的测试方法计算下,大概是82折的成绩。 所以你觉得82折的成绩如何? 最后抛给大家一个问题,我们到时候用XCX-TEST标准测试P7+的纯高速续航,你觉得能否超过MONA M03 高达79%的达成率?

小鹏P7+社区 小鹏P7+ 小鹏MONA M03 小鹏X9 小鹏G6 小鹏G9 小鹏P7 #车主众测|小鹏能耗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