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小鹏G7三电的看法

随着小鹏G7上市阶段宣传的信息越来越多,三颗图灵芯片实现2200 Tops算力、DCC可变阻尼电磁悬挂上车、还有小鹏与华为联合打造的追光全景AR-HUD等等,受到非常多新能源车爱好者们的广泛议论!

正在讨论
{{active_title||'全部'}}
  • {{item}}
  • {{item.title}}
    {{item.title}}
{{item.title}}

Kimi宇
2025-07-15 · G6

5.7.5的用后感,有一个不知道是bug,还是功能优化不到位的地方,在社区有大佬蹲点,我就直接发了
在之前5.6 5.5也有类似的情况:

情形描述:机动车道内侵入非机动车(那种城市双向单车道+配一个非机动车道的路况,非机动车也确实因为路边违停等因素,导致迫不得已侵入机动车道)

问题情况:按照SR上的车辆辅助驾驶意图,会在非机动车后渲染一根蓝白色的停止线,车辆就会一直跟在后面,不会主动发起绕行操作。

现在版本后续的处理方式:1.非机动车驶出机动车道后,车辆才会提速进行超越非机动车;2人工介入轻踩电门,这时候辅助驾驶会介入进行制动刹车,在人的驾驶意图和辅助驾驶意图持续打架好几秒后,车辆才会发起道路中间黄色虚线/实线,发起对非机动车的绕行操作;

后续优化建议,现在xngp的感知能力是足够发现这样的非机动车,sr也有相应的动画表示,为避免傻跟车,在安全环境下,应该更早主动的绕行,提高通行效率(这是我上班通勤时间经常遇到的情况,导致后面会有很多其他车辆进行跟排)

小鹏 小鹏天玑XOS 5.7.5 我的新出行搭子 我对小鹏G7三电的看法 小鹏G7开启交付 晒小鹏G7订单

阿梦的创始版mona
2025-07-04 · 小鹏MONA M03

社区推荐

非专业个人视角解析小鹏G7“857”三电,横向对比特斯拉Model Y、小米YU7

    在新能源汽车竞争白热化的今天,小鹏G7最近这个“857”(800V + 5C + 702续航 )的三电技术口号喊得很响,也让大家很容易就记住了这个朗朗上 查看全文

小鹏 我对小鹏G7三电的看法 小鹏G7正式上市

TMT星球
2025-07-04

全球首款L3级算力AI汽车小鹏G7上市,仅19.58万元起售

7月3日,小鹏汽车正式发布全新AI智能家庭SUV——小鹏G7。据「TMT星球」了解,新车共推出602长续航Max、702超长续航Max、702超长续航Ultra 查看全文

小鹏 小鹏G7正式上市 小鹏G7提车作业 我对小鹏G7三电的看法 小鹏G7动态试驾 晒小鹏G7预订截图 小鹏G7全球首秀

少听sad歌
2025-06-30

23万预算买电车?小鹏G7把豪车配置都塞给你

最近在看23万上下的纯电车,预算卡在这,选择其实不少。小鹏G7前段时间开预售(23.58万起),说实话第一眼觉得“嗯?小鹏这定价挺自信?” 但仔细研究了下配置单,再结合一些信息,发现它堆料确实有点狠,尤其几个点我觉得挺实在,跟大家分享一下:
充电是真快,焦虑少很多:它用的是800V高压平台,配上所谓的“5C超充”电池(供应商是中创新航的磷酸铁锂)。官方数据10分钟能充进去差不多250公里续航,10%-80%只要12分钟出头。这个速度,放在这个价位段,确实算第一梯队了。想想以后商场吃个饭的时间,电就够跑小几百公里,还是挺香的。

那个AR-HUD,用起来挺科幻:以前觉得HUD就是个车速显示,G7这个87英寸的AR-HUD是真不一样。导航箭头、车道线直接“贴”在路面上,融合实景显示,超大一块,路线看得特别清楚。销售说亮度超高、对比度也好,还有防眩晕和路面贴合技术,试了下暂时没觉得晕或者挡视线,比传统那种小投影仪感觉高级不少。这东西以前确实只在贵很多的车上见过。

智驾不依赖网络,这点好评:它的XNGP智驾系统,我比较在意的是它宣传“没网也能用”。试驾车在信号不太好的地库出口和一段高架下面试了试,自动过闸道、环岛这些操作还挺流畅的,路线规划也合理。对于经常跑陌生路或者信号不好的地方,这个本地化能力挺重要,安全感强点。

冬天续航据说好点?电池管理有点东西:官方说用了AI管理电池,能实时监控和优化充放电,特别是冬天续航达成率能到85%左右(这个有待实测)。磷酸铁锂电池成本低点,配上快充和好的管理,算是实用路线吧。

硬件堆得猛,给未来留空间: 顶配Ultra版塞了3颗算力芯片(超2200 TOPS),虽然现在很多功能还用不上这么强的算力,但感觉是为以后更高阶的自动驾驶和AR功能铺路。买顶配的话,可能图个“战未来”?

总结下我的看法,小鹏G7感觉是把很多之前三四十万电车才有的“硬货”(比如800V快充、高阶AR-HUD、大算力硬件、5C电池),想办法塞进了23-25万这个区间。如果你跟我一样,特别看重充电速度和座舱里的科技体验感(尤其是那个HUD),它在这个价位确实是个很有特点的选择,性价比角度挺能打。当然,最终值不值,还得看实车交付后的表现和竞品动态。大家怎么看?

小鹏 我对小鹏G7三电的看法

德卤爱开车
2025-06-28

关于 VLA ,在技术人的眼中确实出现了分歧。

理想这边对 VLA 的能力坚定不移;当然,呼应这个的还有元戎的周光。

但之前 mmt 曹旭东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过 VLA 很好,但对于辅助驾驶更多是 锦上添花。

显然,曹旭东更相信强化学习。

不过他本人也说了,VLA和强化学习彼此是不矛盾的,只是说哪个更重要。

他认为强化学习更重要一些。这两条技术方案是可以结合在一起,并且是可以互补的。

之前 何小鹏 也说过类似的。

———————————

这其实就产生了,主机厂之前巨大的产品理念差异,其实与其说 分歧,倒不如说是产品设计目标不同。

事实上,他们都是技术人员,其实技术的理解差异并不大,甚至更趋同,但不同的表述来自于产品设计理念。

理想 在 VLM 的到了来自体验提升的甜头,对于主机厂来讲,是跨一代研发,还是以体验为优先,用成熟的技术体系,实现快速交付。

这个产品理念非常重要,它的核心是 交付。

没有交付能力的产品,不是好产品,没有交付的技术不是好技术,这其实是 产品思维。

在产品逻辑里,完全正确。

这绝不是一个 技术评价 逻辑,而是交付 可用、好用的产品逻辑。

所以关键词是:交付。

这里面的好处是什么?

成熟的技术体系,具有极小的是错成本,理想可以用现有的团队实现对 VLA 这项技术的快速验证和开发,做到快速交付。

那理想还有基座模型团队,他们的任务就是 探索、挖掘 下一代的技术方向,验证其可行性。

双线并行,这个模式的效率目前来看,在理想的整体环境里,非常高效。

在这个过程中,工程团队也可以积累经验,所以从 VLM 到 VLA 再到下一代 强化学习 上车。

这个学习过程的经验是累积的。

智驾发烧友 小鹏G7 理想i6 我对小鹏G7三电的看法

置顶 {{item.data.title}}

来自#{{item.data.theme_info.title}}{{item.data.theme_info.number?`本周共 ${item.data.theme_info.number} 人参与,话题内容折叠显示`:'话题内容折叠显示'}}

{{item.data.theme_info.number?'查看全部':'立即参与'}}
{{item.data.author.username}}

{{level.circle_title}}{{ { 1: '超', 2: '高' }[level.circle_level] }}活跃用户

{{level.week_text}} {{level.remark}} 去看看
{{item.data.author.user_honour}} 置顶
{{item.data.create_time}}{{item.status==1 ? ' · 待审核':''}}{{item.data.author.car_list&&item.data.author.car_list.length?` · ${item.data.author.car_list.map(e => e.name).join('/')}`:''}}
首页推荐 社区推荐 置顶推荐 精华
NO.{{i+1}}热度 {{item.hot_total}}
收录于周榜 TOP {{item.week_rank}} 收录于日榜 TOP {{item.day_rank}}
视频文章

{{item.data.title}}

{{item.data.title}}

{{item.data.title}}

{{item.data.duration}}

{{calculateAspectRatioFit(item.data.pics[0].width,item.data.pics[0].height).imgTag}} {{item.data.pics[0].video.duration_string}}
{{img_url.video.duration_string}}
+{{item.data.pics.length - 9}}
¥{{item.data.price}} ¥{{item.data.original_price}} 包邮 分类/{{item.data.garage_category_name}} 状态/{{item.data.garage_condition_name}}

+{{item.data.imgs_url.length - 9}}

{{item.data.series.name}} {{item.data.model ? item.data.model.name : ''}}

个人评分{{item.data.contents.fraction}}

点评:

{{item.data.title}}

{{related.theme.title}}

{{item.data.title}} {{item.data.membernum}}人参与讨论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