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小鹏G7三电的看法

随着小鹏G7上市阶段宣传的信息越来越多,三颗图灵芯片实现2200 Tops算力、DCC可变阻尼电磁悬挂上车、还有小鹏与华为联合打造的追光全景AR-HUD等等,受到非常多新能源车爱好者们的广泛议论!

正在讨论
全部
Kimi宇
2025-07-15 · 小鹏G6

5.7.5的用后感,有一个不知道是bug,还是功能优化不到位的地方,在社区有大佬蹲点,我就直接发了 在之前5.6 5.5也有类似的情况: 情形描述:机动车道内侵入非机动车(那种城市双向单车道+配一个非机动车道的路况,非机动车也确实因为路边违停等因素,导致迫不得已侵入机动车道) 问题情况:按照SR上的车辆辅助驾驶意图,会在非机动车后渲染一根蓝白色的停止线,车辆就会一直跟在后面,不会主动发起绕行操作。 现在版本后续的处理方式:1.非机动车驶出机动车道后,车辆才会提速进行超越非机动车;2人工介入轻踩电门,这时候辅助驾驶会介入进行制动刹车,在人的驾驶意图和辅助驾驶意图持续打架好几秒后,车辆才会发起道路中间黄色虚线/实线,发起对非机动车的绕行操作; 后续优化建议,现在xngp的感知能力是足够发现这样的非机动车,sr也有相应的动画表示,为避免傻跟车,在安全环境下,应该更早主动的绕行,提高通行效率(这是我上班通勤时间经常遇到的情况,导致后面会有很多其他车辆进行跟排)

小鹏社区 小鹏天玑XOS 5.7.5我的新出行搭子我对小鹏G7三电的看法小鹏G7开启交付晒小鹏G7订单

阿梦的创始版mona
2025-07-04 · 小鹏MONA M03
社区推荐

非专业个人视角解析小鹏G7“857”三电,横向对比特斯拉Model Y、小米YU7

    在新能源汽车竞争白热化的今天,小鹏G7最近这个“857”(800V + 5C + 702续航 )的三电技术口号喊得很响,也让大家很容易就记住了这个朗朗上 查看全文

小鹏社区 我对小鹏G7三电的看法小鹏G7正式上市

TMT星球
2025-07-04

全球首款L3级算力AI汽车小鹏G7上市,仅19.58万元起售

7月3日,小鹏汽车正式发布全新AI智能家庭SUV——小鹏G7。据「TMT星球」了解,新车共推出602长续航Max、702超长续航Max、702超长续航Ultra 查看全文

小鹏社区 小鹏G7正式上市小鹏G7提车作业我对小鹏G7三电的看法小鹏G7动态试驾晒小鹏G7预订截图小鹏G7全球首秀

少听sad歌
2025-06-30

23万预算买电车?小鹏G7把豪车配置都塞给你 最近在看23万上下的纯电车,预算卡在这,选择其实不少。小鹏G7前段时间开预售(23.58万起),说实话第一眼觉得“嗯?小鹏这定价挺自信?” 但仔细研究了下配置单,再结合一些信息,发现它堆料确实有点狠,尤其几个点我觉得挺实在,跟大家分享一下: 充电是真快,焦虑少很多:它用的是800V高压平台,配上所谓的“5C超充”电池(供应商是中创新航的磷酸铁锂)。官方数据10分钟能充进去差不多250公里续航,10%-80%只要12分钟出头。这个速度,放在这个价位段,确实算第一梯队了。想想以后商场吃个饭的时间,电就够跑小几百公里,还是挺香的。 那个AR-HUD,用起来挺科幻:以前觉得HUD就是个车速显示,G7这个87英寸的AR-HUD是真不一样。导航箭头、车道线直接“贴”在路面上,融合实景显示,超大一块,路线看得特别清楚。销售说亮度超高、对比度也好,还有防眩晕和路面贴合技术,试了下暂时没觉得晕或者挡视线,比传统那种小投影仪感觉高级不少。这东西以前确实只在贵很多的车上见过。 智驾不依赖网络,这点好评:它的XNGP智驾系统,我比较在意的是它宣传“没网也能用”。试驾车在信号不太好的地库出口和一段高架下面试了试,自动过闸道、环岛这些操作还挺流畅的,路线规划也合理。对于经常跑陌生路或者信号不好的地方,这个本地化能力挺重要,安全感强点。 冬天续航据说好点?电池管理有点东西:官方说用了AI管理电池,能实时监控和优化充放电,特别是冬天续航达成率能到85%左右(这个有待实测)。磷酸铁锂电池成本低点,配上快充和好的管理,算是实用路线吧。 硬件堆得猛,给未来留空间: 顶配Ultra版塞了3颗算力芯片(超2200 TOPS),虽然现在很多功能还用不上这么强的算力,但感觉是为以后更高阶的自动驾驶和AR功能铺路。买顶配的话,可能图个“战未来”? 总结下我的看法,小鹏G7感觉是把很多之前三四十万电车才有的“硬货”(比如800V快充、高阶AR-HUD、大算力硬件、5C电池),想办法塞进了23-25万这个区间。如果你跟我一样,特别看重充电速度和座舱里的科技体验感(尤其是那个HUD),它在这个价位确实是个很有特点的选择,性价比角度挺能打。当然,最终值不值,还得看实车交付后的表现和竞品动态。大家怎么看?

小鹏社区 我对小鹏G7三电的看法

德卤爱开车
2025-06-28

关于 VLA ,在技术人的眼中确实出现了分歧。 理想这边对 VLA 的能力坚定不移;当然,呼应这个的还有元戎的周光。 但之前 mmt 曹旭东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过 VLA 很好,但对于辅助驾驶更多是 锦上添花。 显然,曹旭东更相信强化学习。 不过他本人也说了,VLA和强化学习彼此是不矛盾的,只是说哪个更重要。 他认为强化学习更重要一些。这两条技术方案是可以结合在一起,并且是可以互补的。 之前 何小鹏 也说过类似的。 ——————————— 这其实就产生了,主机厂之前巨大的产品理念差异,其实与其说 分歧,倒不如说是产品设计目标不同。 事实上,他们都是技术人员,其实技术的理解差异并不大,甚至更趋同,但不同的表述来自于产品设计理念。 理想 在 VLM 的到了来自体验提升的甜头,对于主机厂来讲,是跨一代研发,还是以体验为优先,用成熟的技术体系,实现快速交付。 这个产品理念非常重要,它的核心是 交付。 没有交付能力的产品,不是好产品,没有交付的技术不是好技术,这其实是 产品思维。 在产品逻辑里,完全正确。 这绝不是一个 技术评价 逻辑,而是交付 可用、好用的产品逻辑。 所以关键词是:交付。 这里面的好处是什么? 成熟的技术体系,具有极小的是错成本,理想可以用现有的团队实现对 VLA 这项技术的快速验证和开发,做到快速交付。 那理想还有基座模型团队,他们的任务就是 探索、挖掘 下一代的技术方向,验证其可行性。 双线并行,这个模式的效率目前来看,在理想的整体环境里,非常高效。 在这个过程中,工程团队也可以积累经验,所以从 VLM 到 VLA 再到下一代 强化学习 上车。 这个学习过程的经验是累积的。

智驾发烧友社区 小鹏G7 理想i6 我对小鹏G7三电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