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Store.author.is_follow?'已关注':'关注'}}
每年一次的“约会” 聊聊新出行第四届电动车冬季测试背后的故事
新出行原创 · 精品文章

新出行第四届冬季测试文章已经发布了,再来跟大家聊聊冬测背后的一些故事以及我们坚持做冬测的一些思考。关于新出行冬季测试的内容,也可以进我们的特别专题查看。

第一届冬测:始于 2018 年

新出行冬季测试始于 2018 年,当年的蔚来 ES8 交付第一年、李斌即将在第二年迎来年度最惨的人、小鹏 G3 才刚开始交付、理想 ONE 也才刚刚发布、60km/h 等速续航还被厂家拿来广泛做宣传。

当时的用户对续航最敏感,也是续航焦虑最严重的的时候。特别是冬季,究竟电动车在冬季能跑多远?用户普遍都有类似的疑问。于是当时的我们就产生了做电动车冬季续航测试的选题。

确定了选题之后,选择什么路线?怎么测?成为摆在我们眼前的难题。北京的朋友在冬天最常去的地方是崇礼,那里是北京周边最佳的滑雪胜地,也是 2022 冬奥会的举办地。

崇礼距离北京大约 250km 左右,开车大约需要 3-4 个小时。从北京出发、沿着京藏高速、途经 G95 首都环线高速,最终到达崇礼。

这条北京朋友的冬天常走路线,也正式成为我们电动车冬测的最佳路线。

2018 年冬季测试路线

选择这条路线不仅仅是因为走的人多,同时这条路线也集合了高速、爬坡以及温度不断变低等场景,可以说是集合了所有电动车最惧怕的条件。

第一届冬季测试当时为了节省成本,是联合了汽车之家新能源频道一起,参与测试的一共有 7 款车型,秦 Pro EV500 、逸动 EV300 、轩逸 EV 、蔚来 ES8 、荣威 MARVEL X 、帝豪 GSe 、传祺 GE3 。

第一届冬季测试的 7 款车型

所有车型中续航最长的是比亚迪秦 Pro EV500 ,为 420km 。续航最短的是日产轩逸 EV ,只有 338km 。

第一届冬测印象最深的是当时所有车型,没有一辆能满电出发中途不充电、成功从北京跑到崇礼的。所有车型的打折率都在 5 折左右,而最不被看好的蔚来 ES8 当年反而是 7 辆车中打折率最高的。

第一年的冬测文章发布了之后,引起了业界的轰动,由于是业界第一次做电动车冬季测试,大家都知道电动车冬季续航低,但未曾想会低至 5 折。

第二届冬测:遇上北京大暴雪

到了 2019 年,市面上在售的电动车在续航上有了较大的提升,当年参与测试的车型中已经出现了埃安 AION LX 这种续航达到了 650km 的车型。其它参与测试的车型中,也普遍超过了 500km 。

第二届开始我们邀请了网友共同参与

从第二年开始,我们自己承担了整个测试项目,同时也是从第二年开始,我们邀请了社区的车主网友们共同参与见证整个测试过程。一方面是为了保证整个测试的公平公正,另一方面也希望能与用户有更多交流。

不过与其它媒体的冬季续航挑战赛不同,我们不是邀请测试车型的车主来驾驶车辆,更不是让车主来跑出一个低能耗高续航。我们冬测依然是采用我们的固定测试标准,从而得到一个较有参考价值的数据。

第二年的城市续航测试我们选择在北京三环,基于 XCX-Test 续航测试数据,从充电桩满电出发,沿着三环绕,直至最终趴窝。由于第二年的车型续航普遍都超过了 500km ,城市续航测试一共分两天才测试完, 8 辆车一共 8 位车友同时参与见证整个测试过程。

当时测试的时候,也遇上了北京少见的大雪,而这场大雪也致使去崇礼的原路线被封路了。幸运的是,在第二天出发前雪停,路也因此得以解封,我们得以按照原定计划、原定路线进行测试。

第二年的测试结果也显示各家的三电技术具有进步,打折率都超过了 5 折,超过一半车型达到了 6 折,所有车型均能成功到达崇礼,大部分车型均需要继续往前走再折返才最终跑趴。

第三届冬测:新增辅助驾驶测试

到了第三年也就是 2020 年,辅助驾驶测试进入了讨论最热烈的一年,也是开始普及的一年。因此在这一年的冬测,我们加入了辅助驾驶的测试项目。

第三届冬季测试

另一方面,参与测试的 7 款车型, NEDC 综合续航也大部分超过了 600km ,我们也取消了城市续航的测试项目。

去年的冬季测试,还有另一个关注点,那就是磷酸铁锂电池的回归。参与测试车型中,比亚迪汉、特斯拉 Model 3 都换用了磷酸铁锂的电池,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池的对决也在去年正式展开。

最终的测试结果也显示,磷酸铁锂电池的冬季续航表现并不比三元锂电池差,在参与测试的 7 台车中,打折率也并没有处于下风。

第四届冬测:受疫情影响走新路线

今年是第四届冬测了,在开始项目前,由于疫情的反复不断,北京出现了确诊案例、崇礼由于是冬奥会的举办地管控也异常的严格,我们都已经在讨论是否要取消今年冬测的问题了,好在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

坚持下来的方案就是更换新路线,我们也因此开始了今年艰难的踩点经历,关于这段经历我之前也在社区中分享过了,有兴趣的童鞋可以点击这里查看。

新的路线在前半程与往年的路线其实差别不大,包括环境温度,也均与往年类似。不同的是在路线的后半程有部分下坡路段,也因此使得今年的测试结果比往年要更好。

除此之外,今年另一个关注点是对热泵空调的考验,参与测试的 8 辆车中,有 5 辆配备了热泵空调,三辆没有。从实测结果来看,搭载热泵空调的车型相对确实更占优势些,同时用户关注的热泵空调制冷效果方面也算经得起冬季低温的考验。

还会有第五届冬测嘛?

肯定还是会有的,每年的冬季测试会一直做下去。从 2019 年第二次冬测开始,新出行的冬季测试开始邀请网友一起参与见证,这不仅仅是一次常规的媒体冬季测试,我们同时也希望以此对外传递电动车在冬季的实际表现,更重要的也是一次有网友参加的线下活动。

或许到了未来某个阶段,国内新能源车的配套设施已经足够完善,无论是夏季还是冬季、无论是城市还是高速,驾驶电动汽车出行,已经像燃油车一样没有任何的续航、补能焦虑的时候,或许新出行的冬季测试还是会继续进行。

可能是以线下网友活动的形式存在,也可能是其它形式。

关于明年的第五届冬季测试

在过去的四年冬测,其实背后发生了许多意外。第一年印象最深的是在趴窝之后,由于把小电瓶的电量也耗光,出现了系列的突发状态,比如车辆无法切换到“拖车救援模式”最终导致无法上拖车、比如车辆到了充电桩后充不进去电(小电瓶没电车在充电机无法启动)。

第一年冬测 ES8 由于小电瓶电量耗光,无法下拖车

在后面的几年虽然都提前做好了准备,但依然在完全没电趴窝之后还是出现了一些状况。

比如今年的极狐阿尔法 S 在趴窝之后,由于趴窝的位置离充电桩较近( 400 米左右)并且是在雪地上,无论是推车还是拖车都不好操作,于是准备先用理想工作车外放电先充点电进去,再开到充电桩充电。

理想 ONE 今年作为工作车外放电给其它趴窝车型充电

但是由于天气比较寒冷(室外温度 -15 °),趴窝后原地等工作车有 1 个多小时时间,等到工作车到时候,动力电池包已经完全冷却下来了。

极狐的电池管理系统逻辑是,在此种冬季低温的情况下,充电时是优先给电池进行加热,待电池热起来之后再把电量给到电池包。

而此时由于工作车外放电的电流最高为 10A ( 2.2kW ),但当时给极狐充电时的电流却只有 3A ,这个电流不足以给电池包进行加热。因此迟迟充不进去,导致拖延了整个项目的测试进度。

当然了,这些都是后来才得出的结论,在测试的当时,一开始我们以为充电慢是因为天气冷,并且以为电量是给到电池包的。所以在测试的当晚,我们把车放在原地充了将近 2 小时,但最终发现还是无法启动。当天由于已经是深夜,因此只能待第二天白天再去把车拖出来到充电站。

根据第二天在充电站的充电数据显示,开始充电之后将近有 6 度电左右是用于给电池包进行加热,如果按照理想 ONE 能够满功率对外输出,需要至少需要充 3 小时才能把电量充到车内。

极狐阿尔法 S 这次的例子只是其一,也因此引发了我们对于明年冬测的思考:还有必要跑趴吗?

这背后也要从新出行 XCX-Test 续航测试标准说起,经过多年一共 3 次的迭代,新出行 XCX-Test 续航测试标准目前只做高速续航测试,并且也不是以跑趴作为最终的续航,而是以行驶 95% 的电量里程来推算满电续航,从而给到用户一定的参考。

为什么跑 95% 的电量这个原因也在之前解释过,我们不做跑 100km 推算的事情,但是跑 95% 的电量来推算则更为准确了,推算产生的误差某种程度也可以看作是不同人不同驾驶习惯产生的续航误差,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另一方面留 5% 的电量余量可以方便测试时候有足够的里程可以行驶到充电桩上去充电,不至于使得测试那么的极限。

回过头来看冬测,也是如此。或许明年的冬测就不再完全跑趴,留 5% 的余量可以行驶到服务区充电桩进行充电。在 -10 ° 以下的冬季,低电量或者完全趴窝,可能会出现的不确定性太多了,况且在崇礼、丰宁这些地方,寻找一辆拖车来回的时间成本和路程成本确实太高。

今年的测试终点:丰宁县马镇旅游景区

这里也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几年冬测下来的最大感悟是什么?

几年冬测下来,最大的感悟有两点:一方面是续航越来越长,就算是冬季出行里程焦虑基本没有;第二是国网在高速服务区充电网络的建设越发的完善。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同时促使里程焦虑。

印象最深的是当时伟健送我和佳鹏到了承德机场之后,车辆剩余续航只有 60km ,他接下来需要返回北京。当时的他依然能够从容的把车开上高速,继续返京的路程,因为我们知道高速服务区上有国网的充电桩。

在我们每年冬季测试时,最大的底气也是来自于沿途的每个高速服务区上基本都有充电桩,可以让我们免除的充电焦虑。返程的路上随意开,续航不够了近服务区充个 20 分钟半个小时,又可以继续上路。

当然,相比燃油车高速 600 、 700 的续航从赶路的角度来看肯定效率没那么高,但是已经没有了里程焦虑、充电焦虑了。(重大节假日除外)

而随着快充技术比如 800V 的不断发展普及、充电设施的不断完善,这种不方便感会持续的减弱。

总结:四年冬测,见证了整个行业的蓬勃发展的前几年,也感受到了用户对于电动车这种“新”物种从不信任到好奇、到认可,最终不断趋于理性购买决策的全过程。 做用户需要的内容,与用户做朋友!这是我们当年做冬测的初衷,四年来一直不变。

在文章的最后,再分享一些这次冬季测试的花絮图……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编辑
  • {{is_favourite ? '已收藏' : '收藏'}}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 删除
  • 取消置顶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digest?'撤销精华':'设为精华'}}
回到顶部
  • 全部评论{{detailStore.commentnum}}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待审核」

{{ comment.relativeTime }} 已被赞赏 {{comment.integral}} 积分 回复

暂无相关评论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吧

新出行CC Lv.5

认证:新出行资讯中心主编

简介:新出行的勤快编辑

15827

获赞

1

关注

1187

粉丝

3300

原创

{{recommend_circle[curIndex].series[0].name}}

指导价:
{{recommend_circle[curIndex].series[0].price.max>0?(recommend_circle[curIndex].series[0].price.min == recommend_circle[curIndex].series[0].price.max) ? `${recommend_circle[curIndex].series[0].price.min}万` : `${recommend_circle[curIndex].series[0].price.min}-${recommend_circle[curIndex].series[0].price.max}万`:'暂无报价'}}

{{item.title}}
进入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