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蔚能上次出现在大众视野,还是因为灰熊的一篇做空报告,把蔚能描述成是蔚来白手套,功用只是创造虚假营收。
我想说,这是太小看蔚能。
蔚能对自己的期望是: BAAS 服务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要想理解这个概念,我们要先了解一下「蔚能」这家公司,以及为什么我们叫蔚能是一座「矿山」。
一、蔚能根本不是蔚来子公司
目前,市场对于「蔚能」的了解主要是因为它是 BAAS 的运营主体。
在李斌 2020 年提出「车电分离、电池租用、可充可换可升级」的 BAAS 之后,针对 BAAS 的争论一直没有消停过,很多误解由此产生。
最常见的误解是 BAAS 的月租费是被蔚来收走。

这显然不对,因为李斌在发布会的图就明确表示, 蔚来只是代收方钱要交给蔚能 。
其次,也是最大的误解是 「蔚能是蔚来的子公司」 功用是帮蔚来美化财报。
灰熊就是以此为基础攻击蔚来。
蔚能的业务基于蔚来的 BAAS,因此行政方面是由蔚来管理能源的沈斐担任董事长、管理电池运营的陆荣华担任总经理。
在 BAAS 上,没人比蔚来更熟悉,这是个全新的电池商业模式,所以由开拓者负责才是对股东负责任的做法。
然而蔚来只掌管行政运营的人事权, 涉及财务的人事权不归蔚来管 。
原因很简单: 蔚能根本不是蔚来子公司。
蔚能股权结构演变史
蔚能由原本的四家大股东:蔚来、宁德时代、湖北科投与国泰君安(各持股 25%)。
经过多轮增资,公司股权变得相当复杂。
不过,如果从另一角度切入,以原本四家大股东的产业分布来看,蔚能股权产业分布结构变化并不大。
四家发起股东:
车企:蔚来 供应链:宁德时代 金融机构:国泰君安 地方国资:湖北科投
现在的股权结构:

股权演变
车企:蔚来
蔚来的股权经过几轮增资稀释后已经低于 20%,认为蔚来是蔚能控股公司的人纯粹是想多了,因为从蔚能成立的一开始蔚来就不是控股股东。
秦力洪在 2021 年的 NIO Power Day 上讲,蔚来换电体系向全行业开放,经过一年换电的玩家的确变多。
不过蔚能依然只有一家股东是车企,其它换电玩家选择依样画葫芦,创建自己的电池银行,没有选择加入蔚能。
「潜龙勿用公司」由蔚来控制,执行人是陆荣华,是在 A+ 轮增资后设立的股权激励平台,享有分红权及清算分配权,但没有任何投票权。
供应链:宁德时代
宁德时代是蔚来的电池供货商,成为蔚能发起股东理所当然。
之后的几轮增资,宁德时代都未曾参与,主要是宁德时代自己也成立负责商用车换电业务的 EVOGO,跟许多车厂进行商用车换电统一标准的合作。
在私家车端,除了蔚能,宁德时代还入股由上汽与中石油、中石化和上海汽车城一同全资的捷能智电,推出的第一款车是飞凡的 R7,之后上汽许多电动车型会接入此换电平台。
宁德时代几乎参与换电领域的方方面面,蔚能只是众多投资之一。
山东威达是蔚来换电机械的供货商,在首轮增资后入股蔚能,随后几轮增资,受限于公司资金有限无法参与。
金融机构:国泰君安
国泰君安,按照李斌在 BAAS 发布会原话讲: 「将来要等着它帮我们发 ABS、发资产这件事。」
也就是说,引进金融机构是为后面的电池资产证券化做准备。
电池运营是重资产,需要金融机构的支持,国泰君安很适合这位子,后来蔚能发行电池ABN 跟 ABS,背后可能就有国泰君安的协助。
国泰君安在其后增资中,将蔚能股权转让给子公司 Angel Prosperity Investment HK I Limited 并小幅增加股本,成为仅次蔚来的第二大股东。
另一家入股的金融机构则是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旗下的太平金融,承担电池的保险业务。 BAAS 用户如果没有购买服务无忧,每月要多支付一笔 80 元的电池保险费,蔚能会为 BAAS 的电池购买保险,只要用户不是故意破坏,会由保险公司承担电池的损伤。
陆荣华提过: 「质量的归质量、保险的归保险」,质量问题由电池供货商负责、意外事故则由保险覆盖。
蔚能的电池保险由多家承保,中国太平是其中一家。
地方国资:湖北科投
湖北科投早在蔚来未上市前就有投资,两者在 2017 年合资成立武汉蔚来能源有限公司,是蔚来能源业务的运营总部。
因此,当蔚能要成立时武汉是蔚能总部的不二人选,湖北科投顺势成为蔚能的发起股东。
由于早在蔚能未成立时,湖北科投已有与蔚来合资管理的经验,所以蔚能的财务总监是由 湖北科投委任并非由蔚来掌管 。
灰熊提到蔚能虚增营收,首先就过不了财务总监这关,湖北科投没动力帮蔚来造假,蔚能不是蔚来的一言堂。
除了湖北科投外,另外增资名单里尚属湖北省的还有长江光谷新能产业投资基金,由长江产业基金与蔚来汽车共同发起。
与山东威达同期增资的还有青岛自明和兴股权投资合伙企业,隶属于青岛城投。
与长江光谷同时增资的还有厦门国贸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合伙企业,由厦门国贸集团投资。
基金
基金里面关系复杂。
天际资本专注于中国颠覆式创新的高科技企业,早期投资蔚来带来收益颇丰,同样看好蔚能的未来发展。
天堂硅谷里面有四家不同的股权合伙企业,四家股权里有地方国资、私人投资和其它私募基金。
正奇控股是联想集团的控股公司,它跟天际资本、青岛自明等投资机构在BAAS发布会时就有派人到场观摩,不过直到蔚来确定活下来,联想才进场。
Momentum VC 是淡马锡全面收购的 SMRT 集团旗下基金,淡马锡也是蔚来早期股东。
虽然淡马锡很早就清仓蔚来,但对蔚来投资的公司一向很感兴趣,像蔚来的激光雷达供货商图达通、蔚能的增资都有其身影。
基金有不少投资人是在蔚来身上赚到钱,想要复制蔚来的经验。
蔚能背靠大树好乘凉,增资历程挺顺利。

从董监事结构可以看到蔚能的董事很分散,没一家具有绝对话语权,监事则由金融机构的国泰君安与财务总监所属的湖北科投担任。
蔚来虽掌握行政,但财务在湖北科投手上,监察是国泰君安与湖北科投,两家公司没配合蔚来造假的必要,其它董事也不会放任。
( 需要注意的是 陆荣华已经不在蔚来担任任何职务,全职供职于蔚能。)
可以说灰熊的指控是莫须有。
二、攒局者

为什么蔚能的董事结构如此分散?
这就要回头谈李斌的商业逻辑,李斌所有的商业模式核心是什么?
答案是: 共享。
李斌在 NIO Day 2020 会后的媒体采访曾说过: 「当年我一直想先打造联盟,花了好多时间做这个事,但是后来我意识到,你必须先干,再愿意开放给别人,才是合理的。」
何谓攒局者?
把不同的资源整合在一起,创造和挖掘企业之间的合作价值,做企业间的战略合作者,攒局者是从李斌的的「共享」理念淬涷出的心血结晶。
蔚能就是新型态能源结构下的攒局者。
沈斐入职蔚来前,关于换电,他是这样回答李斌的:
「换电站是分布在城市中的采集和存储能源的触点,除了可为电动车用户加电,将来结合储能还有很多想象空间。」
沈斐将换电代入能源互联网中,思考换电能在新能源中担任什么位置,结论是: 换电可以成为储能的平替。
换电是重资产模式,光靠一家车企扛不住要整合上下游产业、金融与政府支持,蔚能就担当这个角色。
因此,蔚能的股东里既有电池大厂、换电设备供货商,也有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
原本第一轮增资名单中有三峡绿色产业基金(以下简称三峡基金)和港华综合电能投资公司(以下简称港华综合)。
三峡基金是三峡资本与青岛海控集团联合成立的政府引导基金;港华综合则是港华燃气(现更名港华智慧能源)的子公司。
两家背后皆是新能源的重量级角色,一家是管理水风光发电的长江三峡集团,另一家是天然气管道服务商的港华。
两家都积极投资新能源,可以说是蔚能扩张新能源版图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不过最后两家没有入股,更深度合作无从谈起。
长江三峡集团旗下的三峡科技选择与一汽、东风汽车和武汉经开投共同成立羿动新能源,目标是成为数字智能能源服务公司,这原本是蔚能的愿景。
蔚能的经营范围虽然有新能源、电力等能源相关产业的运营和管理,但由于没有引路人,目前专注在主业动力电池的相关发展。
三、蔚能业务

蔚能将自己定义为 BAAS 服务综合解决方案的提供商,整个公司人数虽然不多,但 65% 员工是技术人员。
电池资产运营公司,主要资产就是电池与它产生的大数据,所以蔚能的专利 85% 是电池技术类,另外 15% 是数据智能类。

上面令人眼花撩乱的业务,可以统筹分为三类:
电池资产管理 电池数据智能管理 资源循环
下面一个一个来说。
电池资产管理
电池资产是蔚能安生立命的根本,没有电池,一切无从谈起。
BAAS 本质上是: 电池租约。
就跟租房子一样,房客只享有房子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车主只享有电池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因此,电池资产运营跟自建长租公寓相同,是非常重资产的商业模式,对资金要求很高,需要有强大资金实力,如何保证现金流不断链是活下去的关键。
资金有三个来源:
公司股本与盈利
蔚能经过几轮增资,实收股本从原本的 8 亿扩充到现在约 18 亿,用于启动资金可以,但面对快速扩充的蔚来销量,这点资金不够看。
BAAS 的电池回本最快要 6 年,加上人事与各种研究、税费和杂费支出,短期内想依靠盈利覆盖投入不可能。
因此,主要方式还是金融贷款。
银行借贷

这是目前蔚能最主要的资金来源。
以蔚能在 2021 年公布的有息债务为例,融资利率除了建设银行 4.9%、兴业银行 4.47% 之外,大部份是 3.85%。
这融资利率算高还低?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 年全年企业贷款利率为 4.61%,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水平,通常一般企业很难拿到这种利率。
然而银行借给蔚能的钱,利率比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还低 0.76% 。
以蔚能当时的借款合计 6.05 亿元,光利息就少约 400 万元,融资成本低到令很多企业羡慕。
除了向银行借钱,既然 BAAS 模式跟长租公寓很像,那能不能学长租公寓一样,将租金的收益权证券化呢?
答案是: 可以。
电池资产证券化
将电池资产证券化,具体要怎么做?
蔚能是将特定期限内的债权收益权出售,白话讲就是 「卖掉几年的电池租金」 。
以蔚能的中国首单绿色电池资产 ABN 为例,是卖掉 19,000 笔电池租金 2 年的收益权。

由蔚来金融执行从客户代扣电池租金的职责。
为防止一物多卖,一般要求收益权资产质押办理质押登记,目标资产电池抵押给中投保,蔚能为中投保的差额支付义务提供反担保。
一旦发生不合格资产问题,将由蔚能进行差额支付,再启动担保,履行担保责任后,有权行使质权追回代偿资金。
在蔚来于 2022 年 4 月宣告 BAAS 可转买断之后,有一部份车主选择付费将 BAAS 转为买断,买断费用将会交给蔚能。
再次强调,蔚能才是电池资产持有者,不是蔚来,因此买断电池,钱是给蔚能,蔚来只是代收方。
2022 年 11 月公布的 ABN 运营报告,目前已被赎回 760 笔,逾期超过 90 天 14 笔由蔚能承担差额支付。
这次发行的 ABN 发行金额 4 亿,发行利率是 3.12%。
另外发行的首单绿色电池资产 ABS 总额为 6.35 亿,分 3 级,利率分别是 2.97%、3.45%、3.76%。
蔚能在绿色金融创新,走在中国甚至世界前列。
把本来可能会拖垮自身的电池重资产,摇身一变成为金融商品,不但扩大融资渠道和规模,更能优化成本让金融助力绿色产业发展。
电池数据智能管理
蔚能是一家电池资产管理公司,如何将电池资产效率最大化?
会是公司运营能力的体现。
蔚能对梯次利用的理解不同于大多数同行,动力电池一定有梯次利用的价值,但动力电池价值最大化一定在车载阶段。

上图是蔚能的锂解研究院,透过大数据,研究动力电池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与应用,既然动力电池在车载端是价值最大化的时期,怎样延长在车载端的寿命就是关键。
首先要做好: SOH(电池健康状态的估算) 。
再来是研究电池应力均衡的技术,这关系电池的寿命与安全,电池寿命是由电芯的短板决定,电芯状态越均衡,电池寿命越长。
研究电池应力,主要是研究析锂反应。
电芯析锂不仅会使电池性能下降、循环寿命大幅缩短,还限制电池快充容量,更有可能造成电池热失控。
蔚能通过车端或换电站,对电池数据云端监测和采集,并计算其电压偏离度,在发生明显偏离时,触发对电压变化趋势的计算,进而根据电压降低速率判断是否析锂。
通过分析电池种类、型号、使用工况,通过 AI 算法,分析电池最优使用模式,引导不同换电站的配置策略。
根据数据判断电池安全是否达标,主动将不符规定的电池进行汰换,保证电池安全。

2022 年 7 月,蔚能 BAAS 服务合作与多家公司签约,既有商用车换电,也有金融保险和汽车数据服务。
商用车换电合作有江淮旗下的思皓新能源和泽清新能源、北汽福田与吉利旗下的阳光铭岛,蔚能提供电池多场景运营数据,一同打造安全可靠的云端管理解决方案和电池估值体系。
与招银云创的业财融合分析 MAP 共同打造智能融资系统 IFS,提供 BAAS 资金与风险管理的数字智能化服务。
与鼎和保险、中保研和中汽数据成立联合实验室,根据保险需求,在电池折旧率与残余价值估价、风险评估与安全监测等,展开战略合作与探索创新商业模式。

合作最直观体现是蔚能推出的微信小程序: 「锂解」 。
一般用户可以用锂解了解电动车与电池的产业动态、新闻及相关研究成果。
比如锂解数据里的锂离子电池原材料价格指数 LPI,样本是锂电池主原材料价格,通过锂解 AI 对行业上下游大数据智能分析计算各项权重,反映锂电池原材料价格变动情况。

这数据会比直接看碳酸锂价格,更能反映锂电池原物料的成本。
毕竟电池成本不是只受碳酸锂价格影响,不然 2022 年碳酸锂价格相较于 2020 年已有 10 倍涨幅,但电池原物料成本却没有飙升 10 倍,而是约 6 倍。
对电动车相关从业人员,可以有个依据,了解电池厂提的成本是否合理。
每周的锂解指数速报,用数据说话,对镍、钴、锂的短评,可以使原物料投资者快速知道这三者的短期影响因子。
针对合作的企业,锂解企业服务可以做到更精准的电池评估, 能使电池实际失效报警率超过 95%、电池 SOH 精度在正负 1%、增加电池服役时长 25%。

锂解研究院的发展和 BAAS 服务的签约, 象征蔚能的电池管理技术为电动化市场赋能,不仅仅服务蔚来,还有商用车换电与电池金融保险的创新业务开发 。
资源循环
当动力电池衰退到不适合车载端,退役下来时,仍具有残余价值就可以梯次利用。
梯次利用可分为拆解重组和整包利用,拆解重组需要额外的资源投入,优点是灵活性高,可以适用更多场景。
整包利用是指不拆包情况下进行检测,合格后直接整包应用到新场景,优点是性价比高。
蔚来一开始规划时, 由于当时电池制程不够成熟,电芯个体差异较大,因此是以拆解重组为主。
但现在电池制程已经很完善,电芯个体差异很小,倾向于整包利用。

从蔚来的专利 CN113054266A 来看,规划是当梯次电池的 SOH 值大于 80%,可供商用电动车使用,当 SOH 在 70% ─ 80% 之间时,可供通信基站或微电网储能使用。
电池所有权在蔚能手上,因此采取的方式是整包租用,称为: 「梯次租用」 。
由蔚能收取租金,并且负责电池健康。
电池梯次利用最大的问题是「安全」,蔚能有电池的大数据,可以做到秒级监控,一旦发现有安全疑虑,蔚能会通知业主进行回收,让租用方用的安心,用的放心。
当电池走完生命周期,进行回收拆解,蔚能相较其他电池回收企业有巨大优势。
蔚来因为换电的关系, 电池包都是统一尺寸、电芯封装规格单一,能大批量回收同批次的电池,可以设立自动化拆解的产线,降本增效 。

蔚能现在花很多心力在正极材料回收,通过材料修复技术生产 「免萃再生粉料」, 从它与华中科技大学公布的专利 CN115020854A 可以管中窥豹。
第一步:
拆解退役电池,拆解出正极极片与负极极片,极片包括集流体及紧密附着集流体上的电极材料层。
第二步:
将极片浸泡在特定溶液中,特定溶液能使电极材料与集流体分离。
第三步:
向溶液通入气体,加速电极材料与集流体分离。

在利用极片与溶液的作用进行液相分离的基础上,通过气流扰动加速电极材料与集流体分离,显著提高分离效率。
况且通入的气体可将分离过程中的有害气体稀释,规避有害气体的风险,提高操作安全性。
这只是几种电池材料分离方法的专利之一, 现在正在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化生产,让电池资产可以非常高效的实现回收再生,让它源源不断的投入电池产业链。

综上所述,按照目前行业对动力电池的回收技术,材料回收能力可以达到 85% 的均值,甚至还可以更高,也就是说,只要蔚来的车卖的越多,蔚能所拥有的电池资产越多,电池回收的成本越低,因为不用再额外承担回收第三方电池的成本。
简单一句话: 蔚能相当于一个无形的矿产公司 。
四、写在最后
尤其在现今各国都在想方设法保障电池原材料的时代,中国的电池原材料对外依存度很高,已经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安全问题。
当交通体系从燃料密集型消耗性能源,变成材料密集型循环性能源。
有人说锂是新能源时代的白色石油,是电池的命门,可是锂毕竟不像石油,烧掉就没了,它是可回收再生的资源。
随着蔚来销量的增加,蔚能手中掌握的电池越来越多,就像陆荣华所说: 「我们在管理一座矿山,但矿分布在各地的电动车上。」
电池就是那座矿,如何提高电池回收利用率,也就是挖矿要怎样做会更有效率,是蔚能一直思考的问题。
这不但关系经济效率,更关系安全保障。
最近使用
我的收藏
大家上传的表情
最近使用
所有表情
不存在
1这样的干货文章希望越多越好!
orion Lv.2
1这是直接把行业研究报告发上来了
辛巴 Lv.8
1000天签到勋章
新出行2024新能源劳动模范
埃安AION S MAX
1连续签到1000天勋章奖励
新出行2024新能源劳动模范勋章,通过参与限时线上活动获得。
这才是靠山哈哈
辛巴 Lv.8
1000天签到勋章
新出行2024新能源劳动模范
埃安AION S MAX
1连续签到1000天勋章奖励
新出行2024新能源劳动模范勋章,通过参与限时线上活动获得。
蔚能公司力量无穷
弗兰克斯坦 Lv.4
100天签到勋章
2022年国庆勋章
大众ID.3
ET5
1连续签到100天勋章奖励
2022年国庆限定勋章,国庆期间签到即可获得。
是一座移动的金库啊
弗兰克斯坦 Lv.4
100天签到勋章
2022年国庆勋章
大众ID.3
ET5
1连续签到100天勋章奖励
2022年国庆限定勋章,国庆期间签到即可获得。
不止是一座矿山
et5用户 Lv.3
ET5
1太长了,看不下去了
大N Lv.2
端午节限定勋章
5周年勋章
2022年端午限定勋章,端午期间签到即可获得。
使用新出行5周年啦!
看着这份报告蔚能应该也有上市的计划
前排沙发空着~
还没有人评论哦,快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