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了,是什么在阻止你购买新能源车?
新出行原创 · 话题文章

时间已经来到了 2024 年,智能电动汽车已经从最早的骗补魔改时代跨越到了群魔乱舞卷智驾、卷配置和续航的新节点。在这个时间节点,新能源车应该算是能够被大多数消费者接受和购入了。但仍然有许多消费者站在选择的十字路口,对于购置新能源车犹豫不决。

在之前和编辑部的其他同学畅所欲言的时候,我们就聊到了 2024 年了,是什么阻止现在还在踌躇的用户购入新能源车这个话题,前段时间我也发布了一个投票,有百来位用户给出了自己或身边人现在还不选择新能源车的理由。今天这篇文章,我们来聊点有意思的——2024 年那些阻止用户购入新能源车的因素/刻板印象,以及它们的现状。

一、补能/续航因素

对于许多用户来说,最直接影响购置新能源车的因素就是补能和续航,因为这两个因素从电动时代开始新能源车“电动爹”的别称就被口口相传到了现在,从我们本次投票的结果也能印证这点。

首先来说说充电桩在 2023 年收尾时是个什么样的情况。 数据显示:截止至 2023 年 12 月份全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达 272.6 万台,较 23 年 11 月增加 10 万台;1-12 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 338.6 万台,桩车增量比为 1:2.8 。 

可以说,现阶段充电桩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在很稳步地推进的,即便是在编辑老家五线城市里的一个小镇,都能够找到国家电网的充电桩。

桩的数量是上来了,但是当下更大的问题是用户无法保证所在区域的公用充电桩一定可用和适配,各个地方公用充电桩的功率还都参差不齐。此外,当下充电桩的数量和质量确实还远难赶上老旧能源形式,节假日电动车主排队充电、遇上坏桩的情况比比皆是。

单凭这点,现在新能源车确认无法追上可以不挑枪,怼上“神奇液体”就能随充随走的老旧燃油车。

除此之外,尽管现在很多新能源车企都会在购车时赠送给车主充电桩权益,但是很多时候其实更像是空画了一张美好的蓝图。如果你不是自建房或者坐拥别墅豪宅,那么享有家充桩的前提是你得拥有自己的停车位。

而以广州为例,当下黄埔区的车位平均成交价就去到了 13-19 万元,如果靠近市中心车位价格更是去到了天价。因此,当下车企所描绘的“在外快充,回家家充”的光景当下只是属于少数人。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特别在意补能,且对于补能有着较为完美主义的潜在用户,那么现阶段的新能源车确实不太适合你。不过时代总归是在慢慢进步的,相信随着新一年的到来和国内更多充电桩的铺设和更新换代,相信慢桩、坏桩等问题会随着时间慢慢解决。

插句题外话,除了传统的补能以外,你也可以尝试相信以蔚来为主流的换电补能路线。好处在于换电时速已经快和加油不相上下,并且可以更灵活地选择自己需求的续航电池包,现在除了蔚来自己一家之外,长安、吉利等主机厂也加入了换电生态朋友圈。

当然双刃剑也依然明显,如果你是一个改装爱好者和“产品洁癖”,那么需要把你新车电池拆走或是改了轮毂就可能无法换电的这条补能路线也不适合你。

再聊聊续航因素,相比补能,我认为步入到 2024 年续航反而不是你在购置新能源时需要太过焦虑的因素。现在主流的新能源车标准续航版本基本达到了 500km+ 的水平,大电池长续航的版本更是去到了 7/800 甚至突破了一千公里。

以我们最近实测的极氪 007 后驱 100kWh 版本为例(标称续航 CLTC 870km),在经过 XCX-TEST 高速续航实测后其最终达成了 582.3km 的续航成绩,续航达成率为 74%,如果按满电高速出发来换算,高速可以跑 640km。

代入到实际场景中,这个续航表现基本可以满足跨越双城甚至三城的单趟穿梭,和一台 50L 油箱的家用燃油轿车相差已经不大。相信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当下很多纯电车型的长续航版本已经足够满足偶然一次的长途穿梭需求。如果仍是对续航有焦虑,那么大电池版本的插混/增程车型也不失为一个选择。

如果你不是一个常年生活在高寒地区的用户,并且对于长途跨越也没有那么高频的需求,那么我想现在“续航焦虑”已经不该是你在犹豫购置新能源的挡箭牌了。

二、缺少燃油车的驾驶乐趣

如果你问一个忠实的燃油车拥趸为什么不选择新能源车,那么他八成会告诉你电动机没有内燃时代的灵魂,缺少了内燃机的轰鸣、换挡的每一次冲击和人车交流的车是没有灵魂的,只能算是一台“电鸡”。

实话实话,这样的说法也很难去辩驳。毕竟在电机天然特性对内燃机的碾压下,电动时代一台电车加速做得够快已经很容易,但是有意思的电车,确实难能可贵。

即便告别了内燃机,电动时代的一些精英工程师也在努力想办法在电车时代给新能源找一些“乐子”,比如极氪通过和莱科宁联合调教打造电动时代的驾驶机器 001 FR、路特斯尝试在电动化的变革中用新的方式诠释顶级性能 SUV 和性能轿跑的含义、越来越多的车企开放车辆自定义调节驾驶参数等等...

诚然,电动机再怎么努力,可能都无法达到内燃机时代那种纯粹人与机械碰撞的乐趣,一些“电子味”始终无法避免。但站在时代的交汇口,我们无法回头——大众在上海关闭了手动变速箱工厂、宝马宣称度过了燃油时代的拐点、越来越多经典燃油车型走向了最后一代...

种种时代无奈的抉择都在告诉我们,尽管你再怎么不喜欢新能源,但老朋友燃油车确实已经在没落的路上渐行渐远且无法回头。

与其一直回望,不如选择向前拥抱新事物,在适应和改变自己的过程中发掘一些有意思的点。或许随着时代的发展你会发现,比起过去听着内燃机嗡嗡轰鸣,你开始喜欢上启动辅助驾驶的叮咚声了。

三、品牌价值

在现在不分消费者看来,阻碍其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因素是当下许多新能源品牌都是新势力,而在这些消费者的价值观里新势力品牌的价值远不如诸如 BBA 这样的传统豪华品牌以及合资品牌。

但实际情况是,在 2024 年这个时间节点,许多合资或是传统豪华品牌都已经开始寻求向外突破,与国内自主品牌达成战略合作。像大众集团与小鹏达成合作、奥迪与智己在电动化平台方面联手、 零跑与 Stellantis 集团合作,反向合资海外卖车等等...

可以说,在部分消费者眼中感觉拿不出手或是并不起眼的自主品牌,在世界范围内其实已经声名鹊起,初步得到了海外其他厂商和消费者的认可。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23 年我国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 1.06 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大关,增长 29.9%。

如果当下仍然认为只有 BBA 式的传统品牌才能带给你应有的豪华,那么只能说这样的消费者还停留在怀旧服,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向新观念转变。不过,购入新势力的新能源车型确实需要谨慎和观望,因为新势力也分为三六九等,有些正在蓬勃发展,有些可能风光背后暗藏危机,支持自主品牌也得建立在长多几个心眼的基础上。

四、总结

就此前的投票结合现实情况来看,当下大部分用户都已经开始接受和选择新能源车,目前阻挡新能源推广的最大障碍还是续航和补能。

在电池技术随着时代进步,高压快充逐步普及、国内充电环境慢慢改善之后,中国新能源车的渗透率会继续向前突破(2023 年为 31%)。不管当下你已经是新能源车主还是对新能源嗤之以鼻,民用燃油车已经无力再向前大迈步,总有一天你得接受全面拥抱新能源的时候到来。

最后,也欢迎你补充来聊聊,除了投票上提到的以外,现阶段是什么阻止你或者你身边人购入新能源车?怎样的改变才会令你发生转变?

  • 全部评论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