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蔚来的产能问题(或者说供应链管理)问题被诟病已久,以前大家还能开个玩笑的说《***,**》最近临近ET5交付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让很大部分网友越来越愤懑,甚至选择退订。本文从我的角度来浅谈或者说猜测一下这个问题(全文都只代表我个人意见,如果跟你想法相悖请以你自己为准)
先说结论:相比于产能不足,蔚来更害怕产能过剩!
时间回到2019年蔚来最困难的时候,把当时的ET Preview项目给暂停了(其实我个人猜测这个时候NT2.0就已经立项了)然后在2019年Nio day上推出了EC6。转眼来到了2020年4月蔚来拿到了救命钱--来自合肥的70亿投资。

70亿对于一个前两年每年都造掉上百亿的蔚来来说,说多的话已经足够救命了,说少的话还不够一年造的。那么这个时候蔚来面临一个选择:(1)是先重点重启NT2.0平台的研发;还是(2)重点扩大产线确保NT1.0的886的大批量交付?很显然,蔚来选择了前者。个人认为蔚来当时对于NT2.0的研发难度有相当清楚的认知(2年内没法交车),同时对866在之后的2021全年的竞争力也有相当清楚的认知(相比于同样的新势力:小鹏,理想,甚至说特斯拉的竞争力是明显下降的--我这里的下降时综合考虑了价格因素和硬件因素)。这一次我认为蔚来赌对了,把大量的资金投入了NT2.0的开发以及换电站的铺设,尤其是随着2代站发布之后我们可以看到2021年全年NIO Power团队的工作是多么的出色。而对于产线呢---小修小改(我个人认为在这个阶段甚至说蔚来的产线依旧保持了60JPH的生产进度)。
这一个决定直接导致了这两年蔚来的供应链为何如此脆弱(我认为蔚来内部对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预期,但还是超过预期了,毕竟疫情算是本世纪的最大黑天鹅了)。原因如下:按蔚来现在的产能来看一个月满打满算只有1.8W左右的生产能力,同时自己定位高端本来很多原材料的供应商的选择就少。那么一个月1W左右的需求能在顶级供应商那儿有什么话语权呢?可想而知。一旦市场有任何风吹草动,蔚来绝不会是供应商的第一选择反而会是第一弃子。
那么如果时光倒流蔚来会把更多的资金拿去扩产线,保证866的产能以解决供应链问题嘛?我觉得还是不会,866在2021年的竞争力下降是可预期的,一旦蔚来出现产能过剩(这里补充一点,产线建好了,工人招好了,原材料供应合同签好了 不是说能停就停的)且后续NT2.0不能如期交付。那李斌就再也说不出那句“蔚来绝不降价”,而一旦开始降价,蔚来这个脆弱的初生儿的“豪华品牌”的调性就没了(参考凯迪拉克)。
因此:保持适度的饥饿营销,供小于求原本是蔚来的预期或者说计划。但是,汽车行业就是这么瞬息万变---今年3-5月的疫情导致上海整个停工停产可以说是把蔚来的所有节奏都打乱了。
当然,除了我说的这些个根本上的问题,蔚来自己本身的工作效率这一块可以说是无限放大了这个问题。在这一点上必须的像理想学习(行事效率绝对的NO.1)。理想L9的发布可以说给所有的新势力包括还没进场的车企打了一个样,发布会-宣发-展车到店-试驾-开启交付-交付破万 (这一切都在两个月内完成!!)。 希望御三家相互学习,努力奋进,顶峰相见!
这篇文章本质上不是diss蔚来,写来大家看看权当娱乐。欢迎友善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