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期待到落地,客观维度聊聊特斯拉FSD: 最近 FSD 争议不断。因为之前刚在美国体验完特斯拉 FSD ,这次刚好在国内开箱了FSD 。和大家聊聊一些我体验后的一些看法。 先和大家分享结论: 1、特斯拉 FSD 入华基本还原了美国 FSD 的大模型,针对中国只做了网络视频的训练。但体验可能达不到在美国的 70%。 2、FSD 入华带来的是真正意义大模型的体验,感受到模型累人的“直觉”。这些对国内接下来要干的 VLA 有很大相似之处,体验上很有参考意义,在下一阶段有信心可以追平。 3、现在已知问题上比如跨实线、公交车道等问题上,明显不是短期能够解决的。因为特斯拉内部已经知道这个问题,但没想到在国内反应会这么大。 4、最后聊聊我对 FSD 客观评价的思考。 ★特斯拉 FSD 模型上限还原度高。 如果第一次体验 FSD 的同学,评价普遍应该都非常高。然后开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内心会有一些“减分”或者”加分“,开始有一些争议或者疑惑。现在大家普遍是这样,其实在美国体验的时候跟大家也非常类似。 有很多“加分项”可能是漫游,也看到多博主触发了 FSD 不按照导航走,但是又顺利并且更快达到目的地,非常兴奋,或者在地库里能够漫游,通过匝机。 很多“减分项”。可能是来自于 FSD 模型对环境处理的边界,也就是“犯错”,比如模型有时候对行人会保守一点,有时候甚至对红绿灯识别不准确、有时候模型自己有想法走错了点路、有时候在设定的安全边界下容易卡死等。 其实这些都是模型本身直接输出的结果,“犯错”可能是模型轨迹直接给出结果输出了少了约束。而不按照导航走却更快到达,可能只是模型的巧合,选对了路。甚至地库上找到了匝机口,也只是巧合。 ★为什么说国内 FSD 达不到美国 70% 的体验? 这里面有几个重要的点,我笼统的讲,划分了环境、文化差异和产品思维三个部分。 第一|环境:美国的问题也存在,但是在中国放大了。 我和小康老师当时在美国可能要找一个窄路双车交汇的复杂博弈场景,我们可能要找几个小时在洛杉矶不一定遇到,但是在国内,我刚出公司门口就遇到很多个,早高峰有车有人有施工,一起来。 比如我们在美国也遇到左右转卡死问题,但是次数很少,我的包容度自然变高,甚至给忘记了。但在中国有很多,也就是右转前侧有障碍物或者违停车,FSD 会偶发卡死,这个概率在国内出奇变高,体验下限会变低。 比如显性的比如公交车道问题,实线问题,因为在美国触发实线比较正常,甚至跨双黄线。中国的红绿灯也是一样,中国车企针对国内红绿灯做了很多优化,比如加摄像头、加红绿灯数据训练甚至读取一些地图的信息。显然 FSD 针对优化的并不多。 我还发现了地库,中国的地库比美国复杂的太多太多,层级复杂、车库排布复杂,找到匝机的概率很低。相信大型的商场或者CBD ,FSD 一直绕圈现象很严重。但美国地库不是特别复杂,成功率对比国内高很多。 第二|文化差异:对行车规则理解的不同。 在美国礼让一个行人非常正常,因为开在大马路上遇到横穿的行人概率可能非常低,礼让一下会觉得非常合理,包括识别 stop sign,因为当地的法规,必须停。 但中国,家门口、公司门口、大马路到处可能都是非常发散的行人,FSD 就是人均礼让。还有就是 stop sign,但在国内,只要不是有红绿灯路口,各种“停”的标志都只是一种提醒,没有实际参考意义。 第三|产品思维:中国工程师考虑体验,FSD 更像一个”实验品“。 在国内,用户评判产品好用的标准就是来源于实际的体验,这一点我认为中国的工程师们工程能力和响应能力会更优,甚至交互上也做得非常好,更像一个手机App和用户的实际交互体验。 但是美国 FSD 的产品体验更像一个实验室出来的产品。它的逻辑是追求模型泛化的宽度和能力上限的高度。你说落脚的时候发现丢了一个螺丝?那可能先走走看,有问题再说。你说这个刹车体感不好?那让模型先运行看看,看看等模型最后能否自己解决。 ★那我们该怎么样客观评价 FSD? 我觉得我们都不应该对 FSD 做任何的轻视,或者用 0 跟 1 的维度来评判都不客观。大家都说期待它来,又担心它来,这句话我觉得非常正确。 期待它来,是希望让更多用户知道真正的端到端体验上限是怎么样的?这些大家都感受到了,就是真正的类人和丝滑,国内的体验上和 FSD 有差距。 这些我都觉得是未来国内智能驾驶体验要追的方向,而且就是下一代 VLA 上要追赶的,FSD 带来了一些体验方向的参考,而且我觉得下一代就可以追平。 担心它来,是因为怕它没有针对中国场景做约束,这个确实也验证了。甚至我还有点失望。特斯拉似乎把 FSD 改为一个 FSD 智能辅助驾驶,变成了一个普通 L2++智能驾驶,把实线、闯红灯、公交车道等种显性问题似乎给解决了... 显然这些显性问题,没有准备好就推进了,跟预期一样。这点比较失望...
最后编辑于 · 2025-02-27
  • 全部评论14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6万4+违章罚款+扣分,成本已经是非常高了

说的好。特斯拉自己的工程师曾站出来举报特斯拉智驾视频做假。现在也只有这个水平。

飞机先生还是很中肯的,但网上有些博主对国内智驾严苛(这是好事),对特斯拉反而宽容,不知道咋回事

美国没有交通违法摄像头才是通例。所以到国内一出现这么多违章,反差才是太大了。

6万4+违章罚款+扣分,成本已经是非常高了

应该是上限特别高,但是针对国内优化不足

大模型还没针对本地“黑化”进化。运行一段时间只要像同行同流合污不遵守一些原则体验感就可以大幅提升。

回复 跃小鱼国内如果产品力并没有很强,还想要卖好,就要靠取巧,鸡贼,饱和营销...

6万4+违章罚款+扣分,成本已经是非常高了,开一天FSD,第二天就要找驾照....这....只能说买FSD需要脑残粉足够的信仰吧

6万4+违章罚款+扣分,成本已经是非常高了

特斯拉的FSD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总体还可以 就是不值这个价 非黑 真智商税 但还是羡慕有钱人

哈哈哈,评论清一色呀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收藏
  • 举报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