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推荐
乐道智能座舱,可能很多人都比较浅谈的去看 HMI 等,实际上,背后有更多的思考。 1、情感座舱里面 什么是情感,不同场景、不同用户、不同的天气,这一切都会融合在智能座舱的交互中。为什么没有选择一个实体 NOMI 头作为情感陪护,因为在 小乐 座舱中突出一个关键点:无感交互。通过车内的 DMS 和车外的 AD 摄像头,结合人、车、环境三维度的感知。 2、极简的交互 此前乐道团队的小伙伴经过了很多轮的内部争论,基于情感交互,更多操作其实是可以被原子化打散。为什么一定要用手去触碰屏幕,才算一个操作。手伸出的位置和范围,到底需要干什么。这些他们经过了很多轮的实际验证。最终,智驾团队给出了一颗定心丸,有信心把乐道 L60 智驾做到视觉第一的位置。完全解放了屏幕左侧的思考,EID 环境变量信息将会成为车和人之间的主要交互,地图、多媒体等控制,将会回归到无感或简操的位置。而且这一套车机系统是 小乐 独享,如果仔细看,右侧的分隔栏其实留给后面一个很大的想象空间,如何利用屏幕右侧的 3:6 尺寸,2:3 尺寸给到副驾驶用户使用。总结一下,一方面是基于情感座舱为核心,另一方面是希望通过预留底层给未来开拓更多的可能性。 3、不简单的 3 块屏幕 17+8 寸实体屏幕,视觉 80 寸的 HUD,别忘记了,还有一个手机屏幕。小乐 将会建立基于蔚来生态的“青春版”生态。这个生态重点是在可玩性上,怎么玩?每一个屏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一个个体都是可以独立的交互。甚至 3 个屏幕都可以串联在一起,搭配手机形成竞技空间。在多态模式上,不仅有“影院模式”,还有一个“儿童模式”,儿童可以在后排和屏幕互为交互,虽然位置我有点不喜欢,但是屏幕还是有用的。 再总结一下,小乐 主打的情感座舱,思考的高度远比我们现在看到的要高。如何通过人、车、场景来打造真正“无感 AI 座舱”,在乐道 L60 上已经看到起点。这是小乐智能座舱的核心特点。 看产品,就要看深度。
  • 全部评论21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虽然没有实体nomi但是我提车第一件事就是把小乐唤醒词改成nomi hhh

你是会搞事情的。

回复 吴颖再买个假的momi放上面

有NOMI 头就是情感陪护,没NOMI头就是无感交互……有意思吗?怎么说都有理了是吧?

NOMI 在定义的时候,是全车只有一个 NOMI,这是一个包袱。小乐的话,它可以出现在很多地方,岂不是更好?

回复 吴颖一个是有实体有表情的,一个是没有实体没有表情,但是无处不在的,后者一定更好吗?怎么判断出哪个更好呢?应该由谁来判断哪个更好呢?

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看完后,感觉像没看

要加强消费者教育是吧。是啊,普通消费者看产品没有深度,要加强反思

首先,我是一个消费者,我是站在消费者+车评人的角度来看这个事儿。并没有教育消费者,而是我觉得现在很多的内容报道的时候,不够深度。我只是表达了我个人的观点。

乐道hud有多大?80?这么夸张

为什么乐道宁愿给二排加块屏幕,却要把仪表屏去掉?

其实hud挺不错的

情感座舱,你确定不是在发明新词吗?

这样没仪表盘仪表台设计的很好看,有层次,理想L系列的仪表台太丑了,一大坨

那看来HUD有SR?

hud物理视觉那么大吗?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收藏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