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推荐
杭州-南京NGP往返真实体验 不吹不黑,问题还是要说的 这次因工作需求,需要去南京一趟。考虑了一下,还是决定开P7过去。 去程走的是:G25长深高速 返程走的是:G25长深高速转S14杭长高速 客观评价,NGP表现一般。 优点自然是省力,三个多小时的车程,比起以前要轻松很多。 而且,在陌生城市的高架道路上,使用NGP更不容易走错路,特别是复杂的立交。虽然,NGP在相对拥堵的情况下比较“磨叽”,但是至少路不会开错。 下面讲问题: 1、最大问题是高精地图的问题。 先说G25:这段路由于在2018年至2020年间进行过拓宽和改造(分段施工),并在2020年12月22日通车。但是非常遗憾,一年多过去了,虽然整体上高精地图都有覆盖,所有拓宽和改造的信息都没有在高精地图上体现。 从而造成: 1、某些时候第一或第三车道不可用,NGP完全不认识这两个车道,就像是有道无形的墙拦在那里; 2、某些改道情况下,NGP会认为车辆冲出车道而退出NGP; 3、出现好多次地图数据的缺失而降级至LCC。 4、标线经常出现不准确的情况。 再来看S14的情况,今年1月通车的长兴到宜兴这段是完全没有高精地图数据的。通过这一段以后,地图数据倒是没太大问题。 问题在于NGP在地图缺失时候的处理: 目前,车机系统没有提示规划路线的NGP可用情况,以至于以至于我在临近互通时发现NGP没有进入匝道意图时,才意识到下面这段高速“可能”没有地图覆盖。 这种情况下: 或者,我冒险并线进入匝道; 或者,被NGP带着错过出口。 我想,这都不是合理的使用体验。 小结:小鹏目前高度依赖的高精地图在某些路段十分不靠谱。且不说通车几个月、半年的道路;甚至通车一年多的道路都没有更新。所谓“季度更新”恐怕离我们理解的一季度完成与真实世界一次“数据同步”的概念相去甚远。 这也是为什么我在前几天活动中“远程连线”,要提出这个问题。高速公路尚且如此,城市道路呢? 2、隧道限速问题 这个问题我在NGP远征时就提过:NGP在通过隧道时,强制把速度限至80km/h所带来的体验是不好的。 在S14上,这个问题体现的淋漓尽致。大量隧道限速100,而NGP虽然知道限速100,但是还是开80。 这种情况下: 或者,不进行干预,被后方司机闪灯+滴滴滴; 或者,踩油门加速,接管车速控制(不完全控制,而且我认为长时间如此使用有风险) 如果隧道较短还能忍受,可惜S14大量长隧道,使得我不得不进行干预。 3、打灯变道问题 NGP在大灯变道时,为了给后方司机足够的反应时间,大概会在转向灯闪烁三次后才开始变道。 由此带来的效率损失暂且不提(很多时候超车变道的窗口期可能就只有那几秒)。 有一个问题是:系统判定满足变道条件的时候是在转向灯点亮前的,真正执行变道则是在几秒后的。这个时间差,车辆自身和周边车辆都在运动,可能造成: 1、实线变道:决定变道时是虚线,执行变道时是实线。(这几秒钟车辆可能已经开出几十米) 2、不得不避让后车:后车速度发生了变化。 对于1这种情况,在我使用NGP的过程中已经出现不止一次。 好了,给鹏厂几个建议: 1、尽快降低对高精地图的依赖,标线问题要“眼见为实”; 2、NGP可用路段要提前显示,是否能与导航信息做比对,避免走错路; 3、抓紧敦促高精地图厂商更新数据,如果高精地图厂商就这点能力,被抛弃是早晚的事情; 4、隧道限速应该放开; 5、变道决策过程需要优化,比如判定前方是否有实线,或者执行变道时在进行一次判断; 另外提一个问题,夜晚120km/h时速下,在某些弯道LCC会有“画龙”现象,但NGP会稳很多。(是不是视觉能力还不足?)
  • 全部评论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季度更新还有吗?

会有季度更新,更新多少还是要做下预期管理…… 高精地图这个样子难堪大任

回复 来去无踪是的,其实实际高速如果有变化高精地图应该马上更新,这季度还是慢点了

Ngp这种高度依赖地图的,比特斯拉的摄像头方案要差不少

说实在的ngp依赖高精地图体现出来的较强自动驾驶能力犹如饮鸩止渴,长久来看还是要回到视觉,这非常考验自研能力,目前来看越依赖高精地图的车企越是体现出自动驾驶研发能力上的心虚。

你每天上班全程用这套系统么?谁没事天天跑高速!

所以现在高新地图的实时更新还是个问题。

除了匝道隧道,直道可以放心自动驾驶吗?完全不用接管?

👍赞,来总V5 目前我们用的还基本上最早一个推送的版本,连上次远征版里面的新特性现在都还没推送给我们。等得有点心急。不知道会不会在即将的 2.6 版本里面会有不少惊喜

来总分析的很到位

看来现在一切都是依靠高精地图展开的,一旦没有了高精地图,就成个小呆瓜了

自动驾驶的未来可能还是要回到现在特斯拉的视觉算法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