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理想汽车副总裁刘杰、智能驾驶产品负责人赵哲伦、纯电产品负责人李昕旸 昕旸也是首次并且少数出席公开的沟通会。这次主要围绕纯电 MEGA 、智驾、补能等维度,提取了部分核心内容和大家分享,也是理想接下来非常重要的思路。 1、智能驾驶 -无图化我们最近做更多的是泛化性的提升,但目前各个城市区域性的问题还比较复杂。我们希望一个比较好的产品能通过算法、模型的提升来拓展到各个城市,比如我们今天看到的我们城市 NOA 的计划。 -理想的优势是立项开始就开始做无图并且用大模型,所以更专注。同时理想的车队保有量也比其他家更大,Pro 和 Max 算法都可以复用,在算法提升上有很大的储备。 -Pro 和 Max 在定义时平台就不一样,但传感器完全一致,两组算法有 90% 以上可以复用,训练上可以共享。地平线和英伟达是基于效率、成本考虑。 -目前 BEV 训练里程已经达到 7 亿公里。智能驾驶和训练里程是线性关系,训练历程越大意味着泛化能力也会越强。 另外这里面的 7 亿公里其实精度更高,也就是训练算法已经用上的。理想保有量每天有几百万的里程,7 亿并不难,但需要筛选,也就是样本和算法的提升是相互匹配的。比如雨天恶劣天气等等。 -激光雷达其实非常像人驾的安全气囊,但视觉也有没有见过的场景,可以兜底。我们短期内不会放弃激光雷达,但随着装机量的提升,会考虑如何让成本更有优势。 -大模型到高速完全是降维打击。大模型高速 NOA 明年一季度完成全面改写。 2、MEGA 除了 MEGA ,明年有三款纯电产品。 理想的纯电是一条产品线,也会有不同价位的产品覆盖,MEGA 会是最高的点。会和当时 L9 和理想 ONE 一样,超越用户需求。 纯电 MPV 是行业问题。现在大家产品都差不多,但真正基于家庭开发的 MPV 却很少。 纯电 MPV 能否满足城际出行的能耗、补能效率等问题? 车内空间真的是基于家庭设计的吗? MPV 能否做到极致的安全? MPV 开起来能不能不像一台工具车? 能否解决车内智能空间等问题? 理想做 MPV 的目标是产品价值要超越用户预期需求,MEGA 也会是全新的形态,但不是仅为了不一样,而是有很多考虑。 如果大家都做增程 MPV 那理想也做一台,那就不是理想了。 未来增程和纯电占比上,如果两者定价相差合理范围的时候,我们觉得应该是 1:1 的比例。但我们还是交给用户自己选择和判断。 3、补能 -桩的功率分配上,2C 或者 5C 一起充电时候,什么阶段给 2C 什么阶段给 5C 这个算法和 AD 算法是一样的,也需要积累和迭代。最后实现单位时间内单台最高的充电功率。 所以建站只是第一步,运营才是接下来的核心。 -宁德麒麟电池是一个架构,每个厂家的解决方案都不一样,匹配出来也是有差别的。理想和宁德是深层次的联合开发,才能达到 5C ,这里面还涉及到温升、平台端、电机等等。所以 5C 也是代表着体系的能力。 可以说我们的立项是和麒麟电池立项是同步的。
  • 全部评论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最近看了很多mpv,包括接下来要发布的,MEGA如何一个月能达到50万以上销量第一,非常好奇

感觉太乐观了

贺总看过mega了吗

理想mega估计在50万左右,可惜自己挣不到那么多钱啊,不然就等它上市,媒体反正都说很牛

按照座位排序看,李的级别比赵更高一点

小鹏已经和华为进行超充互认,理想会和别家互认协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