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鹏G6,20.99万元起售,意料之中的价格,从P7i的定价基本可以猜到,小鹏有太多包袱,很难突破。笔者没有感到惊喜,因为没有做到20万元以下。今时今日中国大陆的市场情况,不把毛利干到接近0甚至负,消费者都很难有惊喜感知。何况小鹏G6堆技术太狠,加上内饰大改了一次,成本根本降不下来。

虽然狂喷G9带崩小鹏一次的某老师这次破天荒下订G6,还猛夸。(某老师也请你要点脸,去年小鹏的遭遇,你带节奏的喷,也是功不可没)。不少媒体老师也一顿夸,价格香、智能强、能耗低、性价比高之类,但他们并非广大受众。在笔者看来,这车没戏。
很多小伙伴拿G6和Model Y对比,说性价比很香,但可惜的是,买车并非是这样对比价格配置表。G6之于Model Y,恰如P7之于Model 3。2023年5月,新老P7销量加起来不到4500台,如果单看新款P7i,销量更加惨淡,而Model 3同月的销量是1.14万台。对比Model 3,P7系列性价比不高吗?何况P7还有能打的颜值,结果呢?而G6的颜值对比Model Y,还不如P7对比Model 3...
今晚时间有限,笔者挑重点说为什么G6不会成为爆款,也很难逆天改命:
1、G6没有抓住20-30万新能源汽车大部分用户的需求:
这群用户大体分为两类人,一类是小年轻,单身或刚成家,增换购为主,家里赞助点钱(家里不赞助,自己又没这个能力买这么贵的车),他们最在意是颜值,或者说品牌,他们不会去详细对比配置表,很不幸,Model Y都比G6强,笔者问过不少年轻人的意见,普遍认为G6就是台智能内核的燃油车,Model Y的设计更科技和经典,特斯拉的品牌也更打动他们,或者他们更愿意买一台极氪X;第二种是家庭用户,首购刚需为主,空间、无忧的续航、可见的堆料、老式的安全、性价比是他们最在意的,很不幸,市场一些增程或者插混产品又比G6更香,或者就随大众买Model Y,毕竟不会出错。G6智能驾驶和智能语音好吗?800V好不好?快充好不好?高刚性车身带来优秀的操控好不好?这些当然都很好,但不是目标受众考虑的优先级。
2、G6发力的方向领先太多于时代的理解,曲高和寡:
早在2021年P5推出时,小鹏就开始讲智能第三空间,强调全场景适应性,讲车内休息、野外露营、唱k看电影统统搞定,但理想等绝大部分车企,是2023年才开始诉求;2022年G9开始打800V和快充,但理想的产品要到2024年才出来。同样,G6又开始全力诉求XNGP...只能说,基本注定再一次作为先行者为后来者做嫁衣。
至于最近媒体在猛吹的G6低电耗,先不说这个是否这个时代的主流,但也请大家理性去看看Model Y的电耗,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水平,只不过特斯拉都不屑于讲罢了,后车身一体压铸也是同理。
3、高阶智能驾驶目前没有高溢价:
目前高阶智能驾驶难以获得高溢价感,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法规对驾驶责任的界定,始终是驾驶员而非车辆,更不是车辆背后的开发制造企业。那就注定了只要交通情况稍微复杂,驾驶员就不敢完全信任和依赖智能驾驶,反而要保持更高的警惕,因为一旦发生事故,还是驾驶员要承担责任。笔者并不觉得是有无地图,体验好不好,有硬件没软件的问题。所以绝大部分用户,使用得最多的、还是在通畅的高速上用ACC+LCC,以及停车场智能泊车,无它,这些场景相对封闭安全,真正能放下心来。
智驾是否自由,不是G6说了算,是法规说了算。这里并非否定对先进技术探索,只能说这就是代价。
4、G6不好看,也没有强其他外显性优点,简单点讲,不打动人:
笔者一直坚信,绝对的好看一定是绝大部分人都认为好,但模棱两可就会引发争议,G6就是这个模棱两可。
打个类似的比喻,好比追女孩子,G6是个老实憨厚本分、但长得不帅的男生,底子很好,规划两人的未来也想得很长远、周到,但如果和长得帅气,嘴巴又甜,还给女孩子买包包、买化妆品,能带来即时惊喜的的男生对比,大家觉得哪个更受女孩子们喜欢?
也许给老车主们的增换购优惠和福利,能给G6带来短暂的销量利好,但长期来看,G6不具备爆款强势拉新的特性,除非把价格击穿底线认知,产生类似霸道高冷总裁突然放下身段追平民的体验,以身相许那就许了吧。
否则,无法改变G6销量将在消耗完上市累计的订单后、逐步下滑,最终低于3千/月的结局。
今晚的上市发布会,从小鹏大师兄的眼神可以看到他对G6成为爆款的渴望,声音几度沙哑,结尾时甚至激动到有点语无伦次,大师兄依然是那个热爱技术的大师兄,有着赤子之心。小鹏汽车,也还是那个小鹏汽车...
------------------------
补充一句,G6再次陷入P5、G9的困境,没有突出亮点,比上不足,比下显贵,而且存在一些硬伤。譬如,3分钟内,终端销售顾问能不能讲清楚G6是一台什么样的产品并打动用户,或者说“800V+快充+智能”,用嘴讲不出来,也不是当下主流消费者要追求的东西。
对抗竞品,以深蓝S7 620Max(20.29万)对比小鹏G6的580 Pro为例,深蓝S7给到是实打实的价格便宜7千块、AR-HUD、大轮毂、多了40km续航(深蓝S7的80度电池,对比G6的66度电池,这个硬成本就多出约1.5万)、更多软包覆的内饰,所见即所得,空间并不比G6差,常用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功能S7也都有,打个75分没问题,对比小鹏G6的95分是差点,但之间的差异,只有专业级选手才能体验出来了。
G6很嗨的电耗,笔者想说电车本来都挺省,电耗做得非常好大约13kWh/100km、比较差那就20kWh/100km,100km相差7度电,现在家充桩充电一度电就几毛钱,7度电也就几块钱,平摊到100km,每公里相差几分钱...即便是用公共充电站,1度电2块多贵一点,但平摊到每公里的成本,真心差异不大,搞800V带来的低电耗,不如加个HUD、大轮毂来得实在啊
最终的结局可能最终又沦为尴尬的自嗨,“G6就是最智能”,“它们都不智能”,然后呢?
市场上绝大部分消费者是不懂所谓的技术,也不知道怎么评判智能好与坏,所以也不会为此买单。汽车行业核心的竞争力在产品、供应链、渠道,但最终反映到市场,用户可以感知的就是产品力、品牌力,品牌力又是主要基于产品和服务长时间积淀形成。回到G6这个产品,科技和配置做加法不难,集成后成本做减法才难,车企之间的竞争,在用户眼里是卷产品、比价格、拼服务,在业内,就是比体系的内功。
总结一句,就是G6卷错了方向,低配打不过别家的插混/增程/纯电高配,中间等级搞不来Model Y的基本盘,四驱高配又卷不赢30万豪华品牌的降维打击...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