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大赛上海站-前瞻解读
文章

智能驾驶能力的好坏包含很多维度,甚至有许多维度存在非常多的主观因素,那如何去相对量化去衡量一款车的智驾水平高低呢?我觉得这次@第一电动网 的#第一届中国智驾大赛# 作出了一次很有意义的尝试。

这次上海站比赛有幸作为裁判参与其中,明天 12 月 10 号比赛一触即发。那今天我就根据裁判培训的内容去归纳下这次比赛的一些原则和亮点,希望明天让大家观看直播时能更了解重点。

1️⃣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这次是对应车辆的车主自行比赛。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不同车型的智驾性格是有很多差别的,只有每天使用它的人,才能更熟悉车辆的各种反应,策略还有边界。这样不太会出现非必要的接管,也会更加安全。毕竟辅助驾驶表现好坏,还是得看和驾驶者的配合如何。

2️⃣  评判细节有加分项也有减分项

裁判的打分动作尽可能被划分成了所有可以客观记录的细节,并不局限于优点或者缺点。比如每次成功变道会被记录下次数,每次踩信心电门也会被记录下次数。如果某段路程无法启用智驾或是降级也会被计入次数。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走错路线,那就直接被淘汰出局了😂。所以在面对匝道是,是否去考验系统极限,对参赛者也是心理的考验。

这种打分方式就会有些很有意思的事情出现。比如为了保障通行效率不断采用个人干预的形式未必能在评判中排名前列。

但是,打死不接管,在一些极限变道场景中完全来不及反应,因而错过路口或者出现压实线等违规行为,又有可能得不偿失。

所以这样一套被拆解成所有细分动作的评分规则,会让裁判和参赛选手不需要去考虑原则什么特定的策略去比赛。正常按自己使用智驾的习惯去驾驶即可。因为没有一个固定的人为策略,会对这套打分政策产生必然的方向性影响。

3️⃣ 辅助驾驶和智能驾驶能力的评判应该以什么为原则?

其实真正的最终形态的智驾,必然还是以完全信任它为最终目的。什么样才可以做到完全信任?我觉得两点最重要:第一,完全合法合规的完成 AB 点的通行。第二,智驾对道路情况的应对和使用者意图无限趋近于一致。

也许智驾性格各有不同,但是其实不管是激进还是保守,只要能够在这两点上做好,那其实就是适合车主本人的智驾。所以这次真实车主参赛,以接管和合规为核心评判要素的比赛,我觉得是很有看点的,让我们一起期待明天的正菜!

  • 全部评论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