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到底做对了什么?》 接触零跑我很多年了,最早源于一个在领克的老朋友过去了创业期间的零跑,第一次参加零跑的活动是在北京的一个四合院里评审当时的S01,那台小跑车,再到T03,后面有C11在新出行社区的爆棚,一直再到后来的零跑SUV C系三剑客(C11,C10,C16),明年又开始大鸣大放的B系列众剑客们。 最近一段时间,C16一直是50万以下的六座SUV销量冠军,对,你没看错,没有能源限制,包括油车。而零跑这样一个大家还觉得似乎小众的品牌,已经有四台新能源车月销稳定在7000台以上了,新势力的前三稳定了很多个月了。 今天想在新出行社区和大家聊聊:零跑到底做对了什么? 1:从一开始走了一条技术自研的道路。 朱江明和我聊过很多次,为什么零跑每次都能做价格屠夫,但还有利润?因为零跑的很多零部件都是自研甚至于自造,得益于大华的一些基因,包括一些制造业的基础,零跑一开始在这方面做得很坚决,自研供应链这个事情,一开始效果不明显,一旦跑起来,量上去后,就来优势了,这一点比亚迪深深知道。 很多人都说做小车不赚钱,然后就停掉了,欧拉哪吒都是如此,但零跑现在T03一个月还近8000的量,接下来,T系列会迭代到A系列,全面焕新,进一步进军10万以下的市场,在欧洲,依托合资伙伴的波兰工厂,全面欧洲产欧洲销,到时候全球的量会不少。 2:听劝。 朱江明是一个工程师宅男,发布会上的演讲一定不是他的强项,会后的打嘴仗也不是他的优势,但他确实很愿意听用户的声音。当年C11的临上市了加棕色内饰,后面他亲自在新出行零跑微信群里听大家意义并发红包,每次把核心用户请到杭州去开沟通会,一个个问建议和意见,这些都是他造车思维的来源。零跑早期用户抱怨的槽点,基本上都一步步在改。 在大家都还过得可以的时候,提前布局了和国际巨头的合资,不仅资金得到了缓解,而且打开了自己在欧洲和海外的渠道,零跑国际的意义大家有时间可以深挖。如果这个事情放到今天来做,基本没有了可能。 3:不是要取代理想,而是要补充理想。 理想L系列卖火以后,中国几乎每一个车企都想自己也有一台L789就好了,于是乎,每一个车企都买了L系列在家里研究,出一台差不多的车,传播也是和理想对比,试图把理想的用户拉过来。 零跑不这么想。 中国这么大,还有很多买不起理想,但羡慕理想的人。零跑C16做半价的L89,零跑C11C10做半价的L67,挺好的,在外形内饰和配置上全面学习,在产品规划价格梯度SKU配置上全面学习。 全世界都在学理想,零跑是学得最到位的一个。 4:中国只有一个增程的理想,零跑来做一个纯电的理想 很多人忽略了一个事实,车越便宜越小,其实纯电的占比是越高的,因为这些车更多是一个市区通勤的功能,很多三四线城市的人的通勤距离,节假日回家的距离,也远小于北上广深,对他们来说,用车成本更重要,纯电有了机会。 零跑的很多理想的平替里,纯电比例都超过增程,上周C11增程390台,纯电1870;C10增程330,纯电1350;只有六座的C16,增程1020,比纯电770多,但占比也是比较均衡,不想问界那种一边倒局面。 大家都学增程理想的时候,朱江明选择把纯电理想也做好。 5:零跑的人 零跑的人我接触下来最不像传统车企的人,也不像新势力的互联网人。 朱江明就是一个老实本分的工程师,虽然当年也说过几年干掉特斯拉之类的话,但做事一直踏实稳重,市场需要什么,他就做什么,性格不纠结也不过分固执。 曹力原本是大华的一个工业设计师,后来转型成为了零跑的设计总监,当年在T03,C10,C16的设计细节上,我们都沟通了很多次,现在他转型成为零跑产品研发的总负责人,是一个转型的成功典范。 零跑在传播上,无论是当年的赵刚韦力,还是一直在的周颖,包括渠道上的华为系同学,都是接近市场,做难而正确的事的一群人。 最后: 昨日看花花灼灼,今朝看花花欲落。 每一个造车的新势力,都在同一起点出发,并一起经历了黑暗中的摸索和无数的踩坑,但走着走着,各自便在不同的道路上分道扬镳,这种离别不是桃花潭水,不是古道长亭,而是你大步向前而他们却永远的留在了昨天。 造车新势力这些年来,一波又一波的倒下,能活下来的已经非常不容易,能后发奋起且卖好的似乎只有零跑一家。 明年的零跑,A/B/C/D四个系列的布局已经规划完成,明年是B系列的大年,零跑在C系列SUV上的经验会进一步得到放大,向下挤压。有了稳定的销量,消费者对品牌就有信心,渠道投资人对扩张就有了勇气,产品供应链成本也会进一步产生优势。 接下来,期待一个全面焕新的、国际化的零跑!
最后编辑于 · 2024-10-25
  • 全部评论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