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内容来自于欣烈、Blood旌旗、郑小康和孙少军四位老师的直播,三家分晋,平王东迁,战国启幕,目前中国新能源这出商战可谓最精彩的年度大戏,故分享到论坛。如有侵权,请通知我删除。)
大战背景是:
一、新能源渗透率加速提升,燃油退出大势所趋。
二、合资新能源全线溃败。
三、日系都不在牌桌上,在战局外,市场份额注定被瓜分殆尽。
四、比亚迪在10到25万价格区间布下重重包围,形成绝对垄断地位。
五、市场滚雪球效应加剧,消费者优先考虑头部品牌——比亚迪、特斯拉和理想。
在新能源市场,前五品牌不仅吞掉了60%以上的市场增量,滚起来的雪球上吸附的还有其他车企的原有份额。
在10到25万这个中国车市最大的基本盘,比亚迪通过海鸥、海豚、秦、元、宋、唐、汉等产品组合形成了绝对统治力。具体体现就是,在同等产品力下,市场终端愿意为比亚迪品牌多付7000到一万的溢价。这已经接近于特斯拉的品牌号召力,很多人买特斯拉,仅仅是为了买一辆特斯拉而已。或者说很多人买特斯拉,仅仅是因为它是特斯拉。
目前被围困在比亚迪包围圈里面的——长城、上汽、长安、广汽、吉利、小鹏、零跑等中国一众新能源车企里面,以枭龙发布和油箱门事件被标志,长城吹响了突围的冲锋号,试图以标配四驱的枭龙打破DMI“快顺静省”的产品力神话,以油箱门消解比亚迪的新能源技术领跑者的品牌力神话。
只不过打小报告不太光彩,而且长城亲自下场也落了下乘,政府也并不愿意打断目前比亚迪的上升势头,油箱门甚至不如“百年福特、毁于长安”“奇瑞奇瑞,修车排队”这种黑段子来的有效。剩下的就看后续枭龙能从宋系列手中抢到多少销量了。
长安祭出深蓝、吉利祭出银河相继开始突围,上汽还没有出牌,小鹏零跑还在挣扎之中求生存,目前成功突围的只有三家:埃安、smart和最近的五菱。
比亚迪本想通过海鸥将统治力进一步下探,缤果和悦也通过将所有钱都花在用户可以感知得到的地方,成功地突破了比亚迪的包围圈。
冠军版系列车型并没有给比亚迪带来明显的增量,但却让其他友商压力山大。
零跑的BOM定价法,C11卖一台亏四万,自杀性流血式竞争,终究不是长策。
G6首波宣发选择下赛道和Model Y去PK操控,选择赛车手林志颖做品牌挚友,只能说小鹏和王凤英接手之后,走了一波人,但还是有一批人留下来了。
ES6 的定价是由李斌一人力排众议拍板,说明李斌并不希望于蔚来下场贴身肉搏,而是希望维持蔚来的高端定位,并把走量的希望寄托于明年的阿尔卑斯品牌。
日系虽然现在市场份额仅次于自主和德系,却不在新能源的牌桌上,注定被国产所取代。
马自达目前月销量已不足一万,日系三强日产应该会最先边缘化,然后是本田,最后是丰田。

G7峰会上,丰田章男联合铃木、五十铃、雅马哈本田和马自达反对全面电动化。
在被日系视为禁脔的东南亚市场,日系通过和当地合资市场份额常年占比达到70%以上。而东南亚的政府也在积极邀请中国车企进入,希望可以借此引进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标准,由此可见日系在新能源上的战斗力和技术储备有多薄弱。
二线豪华里Mini已经被smart干死,英菲尼迪也基本挂掉,林肯、凯迪拉克、雷克萨斯也在加速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