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老是看到理想,我产生了一个严重的困惑,究境这个故事是如何吸引资本的,电动车解决里程焦虑的方法我无论如何都想不到增程式。增程式从能量转化来说是发动机供电再到电驱动,这不是至少经历两次损耗吗?所以为什不用插混技术,我至少发动机可以直接驱动汽车,同时也能解决里程焦虑。
  • 全部评论18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这种模式在历史以来早就被大范围应用,包括最早的列车柴油机车头,还有轮船和很多工业设备。传统油车变速箱本身就是能量损耗的一大命门,而且带来很多副作用。燃油机发电只需要固定在某几个甚至某个高效的转速区间,发电转化率虽然有损耗但和变速箱相比不算什么,而且固定工况无论是NVH还是燃烧效率都是最佳,寿命都更好。发电直接供应电动机驱动,有冗余的电量就放入电池。而且驾驶时候对动力诉求不会必然大大改变燃油机工况,因为还有电池作为缓存器。如果配套的电池容量大,例如插混类,可以外接电源充电的,那么燃油发电机的功率要求就可以相对较低,类似理想和DM-i等等,如果电池较小纯HEV的,燃油机功率比例就稍大,例如IMMD和e-power这些。

为了将某些工况下直接燃油发电驱动并非最最极致节能的时候,可以有更佳选择,那么类似DM-i和immd等都会让燃油发动机直接参与驱动,达到更节油的效果,而理想这种是完全这个也不考虑,估计因为电池够大,在算法里面觉得无需这样减少变速部分的复杂程度,而小电池的e-power也是如此,但e-power目前都是小车型,还不知道能否直接应用在中大型车上。

2021-11-25 回复 举报

感谢解答。我大概理解你的意思:增程式可以通过发动机发电直驱电机,转化效率是大于油车的发动机和变速箱效率。原因:1.增程式的发动机的可以一直保持合理转速是优于人为控制的转速。2.电机驱动的效率是远好于变速箱的。结论是提高控能效率的同时还可以解决里程焦虑。 但是我还有两个疑问:1.相比插混,为什么很少有厂家用增程式,目是我只知道理想和BYD(DM-i是不是啊?刚知道)。2.这个设计给我的感觉就是本质上还是油,只不过对能源的利用提质增效了。

回复 Stefan非这种串联模式为主的插混,除了丰田THS插混外,那之前比亚迪DM3.0和大众插混,乃至领克插混那些前几年常见的类型,就是燃油机参与驱动的并联为主,但也是肉眼可见近年越来越不流行,新推出的都是类似iMMD,DM-i这类为主

2021-11-25 回复 举报

回复 Stefan增程这个概念是被刻意划分出来的,其实早就很模糊。要你说很少,其实我觉得很多,因为目前热门的混动来讲,仅有丰田不是类似方式,本田iMMD,日产e-power,比亚迪DM-i,长城DHT,都是以这种工况为主的,可以说非常多。理想则是把完全去掉燃油机参与带动车轮这种方式强调一个增程这词,方便它自己宣传,当初较早的雪弗兰沃兰达和传祺GA5 REV是比理想更早的明确叫增程的车型,但工况也有燃油机参与的,就是类似刚才说的immd,dmi,DHT那些,它们之间肯定很多处理方式各有不同,但思路都一样,也可以概括为这类。现在很多行业人士也在建议理想不要继续用这个词,干脆叫插混,这样大众就不会这么难理解,总觉得增程是个另类,其实满街都是 ……

2021-11-25 回复 举报

你亲自去了解理想汽车,就知道你的想法是错的。我以前也是认为是脱裤子放屁,后来了解了才知道我错了。

哈哈,资本永不眠,资本永不傻

过渡产品,只要电池续航问题没有解决,就有它的生存空间。总体效率会比纯油驱动高

对,看一遍评论,是一个较好的过渡品。

第一增程式算是比较成熟的方案,出来的很早,通用宝马都有研发和车型,第二虽然内燃机发电有损耗,但直驱电机内燃机工况恒定,效率也很高,油耗表现也不错,同时因为动力表现就是一台电动车,所以驾驶感受也不错

你这些都是臆想,他的发电机一直工作在最佳效率工况,这么大个车,油耗并不高,而且他供电可以直接驱动电机。

有充电条件的话 跑100充也是充 400一充也是充 100公里够大部分人日常通勤一两天 两三天了 两点一线 有一点有充电条件就很方便 多背能多跑三百公里的电池也是多背 区别就是大一点电池 还是一个发电机 目前的插混有拿的出手的 一水的油改电 增程本质是可以纯电平台去做的 一直是电驱动 体验统一 比如我一年才跑多少高速 撑死4-5k 我这几年 单程800左右 多花不几个钱 怕花钱也可以下服务区时间顺手充电

增程很有用的 军用上

既获得了电驱的行驶质感,又没有续航焦虑。短途通勤靠电基本上不烧油,长途靠油。从人家分享的油耗来说感觉确实是比同规格的油车省油的,应该是发电机一直在最优效率区间运行

技术不够,增程来凑

科技的发展最终会淘汰这种多余的动能方式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收藏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