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为在汽车领域的布局和战斗力如何?
文章{{create_time}}{{status==1?' · 待审核':''}}
管理
- {{all_show?'取消全站推荐':'全站推荐'}}
- {{all_is_top?'取消全站置顶':'全站置顶'}}
- {{pushed && pushed[22]?'取消':''}}首页推荐
- {{pushed && pushed[18]?'取消':''}}社区推荐
- 取消置顶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digest?'撤销精华':'设为精华'}}
- {{hot?'撤出热门':'热门推荐'}}
- {{status == 2?'撤销审核':'审核通过'}}
- 录入探索库
- {{is_block?'撤出':'进'}}小黑屋
- {{is_interaction?'撤出':'生成'}}议题
- {{all_show?'取消全站推荐':'全站推荐'}}
- {{all_is_top?'取消全站置顶':'全站置顶'}}
- {{pushed && pushed[22]?'取消':''}}首页推荐
- {{pushed && pushed[18]?'取消':''}}社区推荐
- 取消置顶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digest?'撤销精华':'设为精华'}}
- {{hot?'撤出热门':'热门推荐'}}
- {{status == 2?'撤销审核':'审核通过'}}
- 录入探索库
- {{is_block?'撤出':'进'}}小黑屋
- {{is_interaction?'撤出':'生成'}}议题
上周问界 新M7上市 发布引发了众多关注和讨论,无论是微博还是微信群,都在热议此事。 随着前段时间Mate系列手机的风头日劲, 华为带着使命感又站到行业的C位 。

那么汽车领域对华为意味着什么?华为如何在这片新战场布局策略呢?
Part 1
华为在汽车领域的战略目标
华为始终重视技术和战略的整合 。从其 《智能汽车解决方案2030》 中,我们能够窥见华为的野心与布局。
从大方向来看,汽车行业和科技公司,各自拥有独特的优势。
汽车制造企业有百年沉淀的基础,在汽车生产、质量控制以及安全可靠性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而科技公司则在智能化技术应用方面,如AI算法和大数据,积累了跨领域的平台经验。 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这两者之间的合作和竞争将引发企业价值获取方式、用户服务理念和人才结构等方面的重大变革。
一方面,汽车产业链上的企业需要 具备动态调整的能力 ,灵活适应新的环境。 因为随着产业的软硬解耦和平台化趋势的深入,供应链将更加开放,整车定义模式也将更加柔性。 另一方面,科技公司需要充分发挥优势,通过与整车制造商创新合作实现共赢,以最大化企业利益和社会效益。 因此,华为将自身定位出行解决方案商,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满足用户出行需求。
我们前两天在 《电动汽车时代:供应链会如何重塑?》 一文中,讨论了汽车行业供应链的变革。在电动汽车时代,汽车制造商专注于 运输终端的制造 ,科技企业提供 智能软硬件和解决方案 ,而第三方生态开发者则 不断创新 ,提供多样化的生态应用。通过互联互通和智能技术,运输终端变得更加安全、高效,用户的出行体验也持续提升。
● 简单小结如下:
◎ 在汽车行业,华为的 ICT技术 大有所为,这是一个大的赛道,华为绝不会缺席。
◎ 华为并不偏向于深度的制造,避免重投资策略。 因此,华为初期与汽车厂商的合作是“车BU”模式,但随着挑战加大,华为逐渐转向 HI (Huawei Inside) 模式和智选模式 。

华为的汽车业务模式中三种主要的合作形式如下:
◎ 零部件供应模式: 在此模式下,华为为车企提供全套的软硬件零部件。软件方面,HUAWEI HiCar已与逾四十家汽车品牌实现平台集成;硬件则涉及电机、电池管理系统、AR-HUD以及智能驾驶平台MDC。但 在此模式下,华为更多是一个提供技术建议的角色,以车BU的模式出现 。
◎ HI模式 (Huawei Inside模式) : 此模式代表了华为与车企之间的深度整合。华为为整车厂提供全套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例如通信架构、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等。在此模式下, 虽然车企处于主导地位,但华为拥有强烈的建议权,并可能涉及参股或合资 。然而,此模式当前仅与长安阿维塔持续,其他车企如广汽和北汽 (极狐) 已逐渐放弃。
◎ 智选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 华为占据了主导地位 ,与车企深入合作,从产品设计、核心零部件的选择到营销服务都有所涉及。首个合作伙伴是赛力斯,共同推出了问界AITO系列,并预计将有更多的车企,如奇瑞、北汽和江淮等,加入此模式。
此外,在智能驾驶方面,华为已从原先的高端智能驾驶转向中低端智能驾驶,重点为 L2++和L3级别的辅助驾驶功能 。
总结而言 ,智选模式看似是华为汽车业务最有潜力的方向。在此模式中, 华为有直接的主导决策权 。而第一种零件供应模式,正在经历变革,将 “收缩战线,聚焦核心” 为导向,以提升商业效率。华为汽车业务 (车BU) 正在优化,减少产品线,并将重心放在核心技术领域,如智能座舱、智能网联以及软件定义汽车的新构架。——我们可以理解,这其实是智选模式下华为在做的工作。
但其挑战在于 ,无论何种模式,核心问题是如何推销汽车。没有车企的支持和付费,华为的研发无法实现独立盈利。目前,研发费用需要被分摊到成本中,唯有销售良好才能保持盈利。
最终,无论采用哪种模式, 关键在于销售,车辆必须被销售出去。
Part 2
华为的智选车业务
上周华为联 手赛力斯推出了新款 AITO问界M7 ,标榜其 “遥遥领先” 的定位。 但实际上,华为的智选模式,尚未能在市场上取得与其声誉相匹配的成绩 。
2022年,华为汽车业务收入只有21亿元,仅占总营收的0.3%,而2023年上半年的数据持平于此。
从问界的业绩趋势观察,其产品力存在一些缺陷。 随着特斯拉Model Y的价格调整及理想L系列产品的刷新,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陷入白热化竞争。 到2023年,如果问界在产品及价格上再不做出充分调整,显然销量不进则退。

因此,华为汽车业务当前的战略调整和业务聚焦显得至关重要。尤其是在余承东面对众多内外部压力时,决策的权衡显得尤为关键。明晰地说,要使智选模式真正取胜,首要任务便是确保产品力与价格的高度匹配。
华为很明确自身的竞争策略:寻找并学习市场上的领导者,再力求超越。

◎ 增程大车型: 华为在M9上已尝试模仿并超越理想汽车。
◎ 纯电车型: 华为的目标则是特斯拉,并在Model 3/Y上追赶并超越。
历史表明,华为从未单纯依赖价格竞争,而是通过 持续创新确保其产品的升级 。华为不仅会明确竞争对手,还会持续优化产品;优势零部件会自产,若暂时不具备则选择外部采购,并持续集中资源,专注于消费者的核心需求往前推进。

从现在来看, 9月25日的发布会是很关键的 。前段时间Mate60手机发布时的状态,更像是在科技博弈中,企业站出来。 我们能看到华为目前在科技竞争中的作用 。
小结
据称新问界 M9 的发布会将在9月25日左右举行,这场发布会在 眼下显得 至关重要。前段时间Mate60手机发布是华为在科技领域的一次重要宣言,我们完全可以看出华为在当前科技竞争中的角色与地位。
期待华为在未来为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 {{liketimes||''}}
- {{integral||''}}
-
- 编辑
- 编辑
- 删除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最近使用
我的收藏
大家上传的表情
最近使用
所有表情
令狐黑胖

2023-09-19 · 蔚来ET5
2厚积薄发者胜,在这个长跑的市场上总是不会错的
不经意间变成了等等dang
2023-09-18
1不得不服
不经意间变成了等等dang: 手机端芯片做到了12核心12线程,超线程的手机处理器
风电工程师
2023-09-18
1哪怕开始3~5款车都打不开局面,我从来都没有怀疑过华为不会成功,爆款是迟早的事。
岭南以北是岭北 2023-09-18
M9将是L9最大的对手
山西大宝
2023-09-18 · 比亚迪宋PLUS DM-i
华为M7真是用心设计的产品
max大师 2023-09-18
华为,还是有攻击力的,看想哥接招,降价增配
ljlwzero
2023-09-18 · 蔚来ET7
梦想的销售已经针对m7开始搞事情了。详见微博
酷酷的卿 2023-09-18 · 深蓝S7
华为遥遥领先就完事了!
社区小管家
2023-09-18
恭喜,您的文章《华为在汽车领域的布局和战斗力如何?》获得首页推荐。+50 积分 +50出行值
{{comment.author.username}}作者![]()
{{comment.relativeTime}}{{comment.author.car_model_name ? ' · ' + comment.author.car_model_name : ''}}
{{comment.liketimes||''}}此评论为待审核评论 置顶
作者 {{reply.author.username}}{{reply.touser ? ' 回复 ' : ''}}{{reply.touser.username}}:
![]()
暂无相关评论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