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大舅子准备买辆新车。
大舅子其实比我小,长得很帅,老实本分,选择困难症晚期,除原则性问题外基本毫无主见,无论结婚前结婚后都是家中地位最低的那个。
按理说,买车这种大事是轮不到他做主的。
更何况,买车的钱来自于拆迁款。
当丈母娘批出15万的条子时,大舅子其实是懵的。
这个平时闷不做声的男人,开始天天抱着手机研究车,也不知道他到底了研究了些啥,某一天突然跑来找我和他一起去看车。15以内这个价位其实已经pass掉了大部分合资车了。
他很有目的性的带我去看哈弗、领克(我也是那时候才知道领克这个品牌,顺带知晓了领克zero,这也算是我和极氪的缘分。)吉利、东风等等国产品牌。
唯独没去看比亚迪。
这是个很有趣的现象,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汽车小白抱着手机逛了一圈懂车帝和汽车之家,最后连比亚迪的门都不愿意进。
大舅子在看车的最后一天定了MG领航。
回家后,我们经历了一顿令我终身难忘的批斗大会。家中亲戚一面倒的说不应该买国产车,应该买合资车。
家中长辈还信誓旦旦的搬出了马力至上的理论,言称1.5T排量太小,要买2.0甚至以上的。
丝毫没考虑大舅子的经济条件和高油耗带来的养车成本。
大舅子内心是崩溃的,当天下午就拉着我要去退定。
路上我很严肃的和他讨论一番,最终得出一个结论,其实他内心还是更喜欢MG。
最终由于已经周六,车子已经排产,4s店说双休日退定可能来不及了,我们只好回家。
回家后,又遭到亲戚们(包括大舅子的家人)的白眼。理由是来回折腾,退定可能还会扣违约金。
大舅子的心当时应该是稀碎的。
无论是家人还是亲戚,看车的时候不去看,问意见的时候都是随你自己。等真定了车,又开始说三道四。
所以,得出一个道理,车终究是你自己开的,你喜欢就好,管别人那么多。
最后,我替他拍了板,不退定了,安心等车。
现在提车已经八个月了,一家人都对车很满意。事实告诉我们,国产车真的挺不错。
其实,网上的言论就像那些亲戚,你选车的时候他们都没拿过主意。等你定了车了,他们又开始指手画脚。
最终影响的是自己的心情。
索性不去理会,便不会有烦恼。
也许,等你提车了,不仅家里人满意,网友们也纷纷点起了赞。
简直皆大欢喜。
去年过年前,一位同学突然想买一辆纯电车。
这位去年年初才买的奥迪A6L,开了一年算了个账,一年光油费就花了三万多。
由于他工作的单位离家很远,每天来回通勤160KM,导致无论是油费还是保养都高的吓人。
最终一合计,买辆电车,15万以内。
跑来问我的意见,其实当时的选择并不多,我说了几个牌子他自己去看。
他先后大约去看了三四个品牌,都不是很满意,最后我让他去看看威马的ex5。
事实证明威马靠这一款车型活着不是没有道理的,ex5在15以内确实挺有竞争力。
当时得选择其实还有哪吒,JM街上跑的挺多的。
但促使他选择ex5的原因在于,威马是湖北省的警务用车之一,这对于体制内的人来说,也许算一个不大不小的权重。
一个公务员,买辆电车通勤,希望品牌不要太low,价格不超过15万。
在当地,就只剩下威马这一个选择了。
当时去买车,他的家人都是比较反对的,理由是对纯电的不了解,以及对一年内买两辆车的抵触。
现在,提车已经大半年了,同学时不时就给我打电话汇报一下电车心得,有一次把400续航开出了420,还挺得意。一家人使用电车的频率远远超过了A6。
你看,即使是威马这样一个论坛里谁都瞧不起的品牌,明明首发了记忆泊车,却一点动静都没有,最后还完全被小鹏掩盖住光芒的品牌。
现在不也开着挺好。
没有一辆车,可以取悦所有人。所以它只要能取悦到你就够了。
只要你觉得它好,它就是真的好。
两个家庭,两台车,一个选择。
这个选择就是看清自己的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真正促使你买车的到底是刚需,通勤,省钱还是外观,动力和喜爱。
冲动过后,真正能让你自己静下心来排除杂念安心等车的,只有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
PS:这篇文章是写给那些第一次买车的年轻人的。
他们人生中第一次花这么多钱买这么大一个东西,内心难免忐忑不安,希望获得别人的认同。
但人生难免起起落落,想凡事都获得别人的认可谈何容易。
花三十来万买辆极氪,对第一次买车的年轻人来说,应该是一个很难坚定内心的选择。
无论是网上的声音,还是身边人的眼神,都会加剧这种不确定心理的变化。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坚定信念,无论你最终的选择如何,都希望能排除杂念,坚持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