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推荐
今天延续一个话题“双叉臂前悬挂”
文章

今天@高高老湿 发布一个关于零跑c11悬挂的动态文章,那么我们接着来讨论一下。

关于稳定性(操控侧倾)

由于比麦佛逊多出了上支臂,在横向支撑上抑制了横向力对弹簧的压缩,所以大多双叉臂车型在弯道、转弯,最直接就是盘桥的时候都感受,驾驶者和乘坐者都会觉得车身侧倾小很多横向作用力在体验上小很多,但有的人会说特别调校或者换了更强减震系统的麦佛逊也能做到这点,我不否认,但是弹簧减震硬度会大很多,实际乘坐感又不舒服了。

关于制动

由于双叉臂的特性还是说上支臂的重要性,对于弹簧压缩有很好的抑制,同样软硬程度一样减震,双叉臂车头点头比例也会小很多。

我先分享这两点,就是想说为什么豪华品牌后驱车型大多数都配备了前双叉臂悬挂。

这里我说一下本田,曾经的EK9(思域),7代8代雅阁都是前双叉臂结构,为什么后来就没了呢,确实双叉臂需要占用更多的机舱空间来布局,但现在发动机体积越来越小理论在设计之初是可以设计成前双叉臂的,估计还是成本因素和换代节奏。

我还要说一下曾经神车Passat B5(领驭),竟然配的前双叉臂后扭力梁也是神操作了,这就是空间取向了。

综上:这个价格里面能找出第二个在售车型配置前双叉臂悬挂的车型还有比零跑c11便宜的车型吗?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收藏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回到顶部
  • 全部评论18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解释不完全对,双叉臂能抵抗横向冲击力带来的移位,优秀的麦弗逊一样能做到,重点是麦弗逊避震是内8压缩的,双叉臂的运动角度是完全垂直,所以双叉臂在弯道能持续保持轮胎水平接触地面,麦弗逊需要一定倾角来抵消过完带来的轮胎扭曲问题,否则会推头和失去抓地力,而双叉臂能很好的避免这个问题,而且抓地力和稳定性会比麦弗逊好很多!

双叉臂的稳定性要好一些,而且应对电车较重的重量也要更好一些。当然对于c11这样的车,也是很厚到了

技术贴

开课了...

大佬的干货

洋之干货

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