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回应对 SU7 Ultra Prototype 下压力相关质疑
新出行原创 · 新闻

7 月 22 日,在小米 SU7 第四十八集网友问答中,针对 SU7 Ultra Prototype最大下压力2145kg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明确回应。

官方回应,小米 SU7 Ultra Prototype 的最大下压力达到 2145kg。该数据来自小米汽车实验室,系在车速 350km/h 下产生的。

小米 SU7 Ultra Prototype 的空气动力学针对赛道需求设计。下压力数据与时速强相关,时速越大,下压力越大,所以最大下压力当然选择在最大时速区间的数据。

对此,小米官方指出,一些网友简单地将其他车型在不同时速下测得的下压力数据与小米 SU7 Ultra Prototype 在 350km/h 时速下的数据进行横向对比,这种做法并不科学严谨。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收藏
  • 举报
回到顶部
  • 全部评论11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所以算不算车重啊

如果这么点空气动力学设计都可以分分钟超越2000多万的路特斯evija超跑1800kg下压力,那人家车身三处(车头,车侧身)的文丘里隧道(通道)表示压力很大

总之,讨论归讨论,这应该是纯自主品牌家用车第二次挑战纽北,希望看到好成绩

小米还是敢于挑战的,比如跑了浙赛赛道和一众自主/合资pk,不像某品牌168万的“跑车”都不敢去...

下压力肯定比路特斯的emeya重(主动气坝76加双层尾翼215kg),因为前铲更夸张和尾翼更大,但是想达到evija的高度我觉得...

但是赛车尾翼一般是针对特定赛道进行优化的,比如赛道跑230时速的区间比较多,可能就根据230时速进行尾翼角度调整,不是一个角度在所有的时速下都能有最大下压力

emeya尾翼对比一般家用车也不算小

离地间隙越低极限下压力越大,evija离地间隙这样的

超跑的典型设计,悬挂件和悬挂行程很短,离地间隙小,而且抛跳少。而参考发布会图结构基本不变。应该是上了强度更大的性能更好的绞牙避震和加强连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