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or 的问题,36氪这里的本意应该不是为了嘲讽谁。 1、Thor 的 700T 真实开发到 500T ,其实对于英伟达这种芯片算是正常水平。 像地平线的 J6P 或者特斯拉的 AI 芯片,都是针对智驾模型开发,可用率肯定会高一些。 包括地平线后面苏箐入场后,通过软件的方式,对J6硬件做了一些架构设计调整。这里面为的也是芯片的可用率做的更高,能效比更好。 说人话是算力更像续航,官方给你的续航跟你实况续航肯定会有落差。智驾算力更像一种指定工况,比如是高速工况。 NV 就不会针对高速给你优化,但地平线和蔚小理特的自研芯片就会。所以这里面的 500T 也不是一个确切数据,只能说有个用户实测高速续航跑下来是这个情况,是一个参考,代表确实有这个现象。 2、但不得不承认英伟达显然反应更慢一步,这里主要是商业模式上的差异。 本身 NV 也并不依赖单一业务。其次 Orin 有很大甜头,市场表现出足够依赖。还有就是海外的公司,基本在新架构推出时,就是走一步看一步。谁有模型和软件能力,可以首发给你们试水,再按需优化,需要有一个过程。 但这个过程确实在现在行不通了。智驾越来越需要软硬一体化,过去大家是要做马车,四个轮子能走就行,再学会跑。现在大家的实力都在造火箭,就不能从学走路开始。 当然 NV 也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新宙也是如今最为关键的人物。 甚至有一个大胆的猜测,智驾后面绝大部分公司做的出手的都是具备软硬一体能力的,包括车企。 3、其次是模型和芯片部署的关系。 我觉得这是一个综合问题,也不能全因 NV 。 NV 只是一个实现这款产品的佐料,做菜的厨师还是车企本身。因为不同车企的模型大小都不同,在部署上和开发上也不同。 更何况如今 VLA 不同公司已经有不小争议。 比如地平线和华为是公开不 all in 在 VLA 的两家。地平线内部曾有只算法前瞻预研团队想做 VLA 也被苏箐叫停了。华为也认为 VLA 中的 L 模型也不适用于智驾。
  • 全部评论4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行业技术路线还有分歧,是好事

所以,也许,自研,才不会卡脖子

英伟达靠不靠谱不知道,但蔚来是真牛逼

那是不是要换芯片了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收藏
  • 举报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