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小鹏的第二款纯视觉,但是第一辆量产的鹰眼视觉方案落地的P7+,自然绕不开纯视觉方案这几个字。 借着之前的胡言乱语,又拜读了铁皮和飞机老师的教学贴,我觉得还是有一些收获,我就个人的认知来继续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在我看来,小鹏选择纯视觉,最大的两个原因是——用技术来换成本;纯视觉的现阶段上限高! 1 | 所谓的技术换成本 现在的世界其实就是一个大的草台班子,如果想要赢得掌声多,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尽力把自己最突出的方面做到最优,然后整合好框架,合理抉择性价比优质的零配件即可。指望全部高水准自产,本来就不切实际。都是草台班子时候,在其他友商技术水准不够,必须依靠堆硬件来达至基础线时。你依靠自身沉淀,仅需几十分之一的成本即可达成。 打个不恰当的例子,在调理身体方面,中医(技术积累)把脉的功夫就能知道病因及如何对症,而西医却要通过X光、彩超、CT等等一整套机器(硬件投入)检查完,才能确定。虽然结果偏差不大,但是花费却是天地悬殊。想要拉开差距,用技术沉淀的经验来直接越过各种设备的花费,这样以口袋决定脑袋的市场就很占先机。 2 | 纯视觉的现阶段上限高 其实市面上普遍采用的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共同的原理都是一致的,均是类似于蝙蝠声波发送与接受的判定过程,不同点在于探测的距离及精准度的问题。 常见的认知就是——超声波(声波)一般就是倒车辅助(近),毫米波(光波)一般都是自适应巡航(远)之类,而激光雷达(光波)就是智驾(远且收集元素多)的标配。 雷达最完美的一点其实是速度快,基本都等同于光速,所以来回折射的采集周期就短。这是视觉无法比拟的最重要一点; 但是有得必有失,过于光速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应用面广,进而各种因素打扰精准度,比如较为普遍的就是同款车临近时候,雷达传输系统就会近似崩溃。再加上生活中太多的电子声波与光波类干扰(参考军事上隐形战机原理)。而激光雷达更是多组通道的基本万至亿间的激光点发射及接受,数量多就代表造价高;造价高就代表着精度高;精度高就代表着受干扰程度高。 先跨越到为什么纯视觉与激光雷达必须二选一呢?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投资及技术受限方面。上面也说了,激光雷达的点位多到离谱,相应的车机处理能力就要足够高。而纯视觉的方案,同样要依靠摄像头的拍摄能力,再通过车技的芯片来分析对比。 现阶段想相互融合,就必须芯片发展足够超前。智驾安全性其实就等同于单位时间内的数据流处理能力,也就是算力是否足够强。但是不用激光雷达,不代表放弃雷达,毫米波及超声波的作用在燃油车低算力时代可是不可取代。 再说回为啥回归纯视觉,我觉得最大的影响因素就在于特斯拉的坚持,让视觉方案有了一丝突破的可能。现阶段连大疆都开始走入光学的技术领域。毕竟最完美的智驾,肯定离不开人的眼睛与大脑——大脑处理哪方面数据其实都差距不大,那么最关键的就是人眼的方面——用激光雷达还是视觉方案,其实就看后期哪一项升级维护的费用更离谱了。
最后编辑于 · 2024-10-23
  • 全部评论0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前排沙发空着~

还没有人评论哦,快抢沙发吧!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收藏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