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ore?`上周社区出行值 ${score}`:''}}{{rank?'  |   全站排名:':''}}{{rank}}

该社区为大众ID.专属独立社区,大众ID.车友可以在此社区分享更多专属内容,参与互动和分享请注意遵守新出行社区规范。

社区版主:
签到日历
连续签到{{userStore.user_info.sign_info.sign_day || 0}}
  • 推荐
  • 一汽-大众ID. CROZZ家族试驾
全部话题
新闻

2027 年前推出 5 款 ID.UX 品类车型 大众汽车产品规划曝光

阿迪同学
新闻

专为中国市场打造 大众发布 ID. CODE 概念车

陈大个同学
动态

# 2024 北京车展-大众集团媒体之夜 今晚的大众之夜,公布的信息还是挺多的,下面给大家来个长动态汇总。 1、首先,大众集团在中国已经设定了明确的 2030 目标,保持在华国际车企第一的地位,同时为实现这一目标不懈努力。中国市场的转型速度领先世界。集团将持续深化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并在中国这一充满活力的市场加速发展。 2、何小鹏今晚也来到了大众之夜的现场,主要是针对大众与小鹏合作。关于合作的缘起,贝瑞德表示,大众汽车集团与小鹏汽车有很多东西可以共同分享,我们共享着对于技术的热情,因为大众和小鹏都是技术驱动型的企业,而且我们拥有着同样的愿景,我们认为智能网联汽车将会成为未来主流。 何小鹏指出,未来十年AI技术将深刻变革生活。他期待将小鹏在电动化及电子电气架构领域的前沿成果,与大众历经四十年锤炼的卓越品质与硬件实力紧密结合,共同打造满足中国本土消费者需求的车型。 就相关合作进展,近期,贝瑞德也看到了车型的设计,他表示这两款产品将是非常卓越的车型,专为中国客户打造,充满前卫进取精神,同时保持了大众汽车的风格。上周,大众汽车和小鹏汽车宣布将共同开发全新的高性能电子电气架构——基于区域控制及准中央计算的电子电气架构(CEA),架构也将应用于 CMP 平台上。这是集团第一次在中国开发车型平台和电子电气架构,彰显了集团“在中国,为中国”的战略。 3、关于新车型,首先是安徽大众的 ID.UNYX ,这台车也会在明天的媒体日上正式展出,根据此前申报信息,新车尺寸分别为 4663*1860*1610mm,轴距为 2766mm。动力方面,新车为纯电 SUV 车型,将采用了前 80 加后 170kW 的双电机组合。 4、第二台车型是奥迪 Q6L e-tron ,这台车我们已经进行了静态实拍,大家有兴趣可以去新出行首页点击观看。 5、第三台车型是 ID.CODE,当然这台车型就是一台纯正的概念车了,代表着大众下一代的设计理念与语言。 6、第四台车型是兰博基尼的 Urus SE ,也就是 Urus 的 PHEV 插混版本,官方宣传时还特别提到了“两颗心脏”,也就是燃油发动机与电动机的结合。动力方面,新车将会搭载由 4.0T 双涡轮增压 V8 发动机与电机组成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最大功率可达 820 马力。 7、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奥博穆提到:大众汽车集团已经在中国深耕40载,中国是集团的第二故乡。过去40年,集团融入中国人民的生活、成为中国汽车工业不可或缺的参与者、与中国伙伴长期合作共赢,这让我们深感自豪。我们也非常尊重中国文化、中国人民以及他们取得的非凡进步。 最后,明天的北京车展我们将会为大家带来更多的信息,敬请关注。

维圈圈
新闻

2026 年起开始应用 小鹏与大众汽车集团签订 EEA 电子电气架构技术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阿迪同学
  • {{default_recommend=='new'?'按最新':'按回复'}}
  • 热门
  • 精华
  • 闲置
更新 {{manage.unread}} 条内容

BusinessCars
5小时前

大众汽车拧好了一股绳

用一套完整的逻辑,打赢这一场最硬的仗。“如果说我比别人能看得更远一点的话,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一次,大众汽车决定站在自己的肩膀上,去审视,去创新,... 查看全文

大众ID.CODE 2024北京车展

常岩
昨天13:58

社区推荐

我刚刚结束了对大众三位高管的采访,受访人包括:

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CEO施文韬 (Thomas Schäfer)
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 CEO 孟侠(Stefan Mecha)
负责技术研发的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管理董事会成员(Kai Grünitz)

我觉得大众今年的采访形式非常好,大量使用同传,免去了翻译占用的时间,三位不同风格的高管也能密切输出观点,交流效率和信息密度高了不少。

以下内容有我的删改存在,不代表官方记录。

1、大众中国带来了很多新车,包括 ID.Code 概念车,我们以后新车会有更多性能车的构建吗?

我们希望这辆车能够更加符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变化的需求,这是我们迈出的正确的第一步,ID.Code 是第一款产品,是 SUV 的车身,但之后也会有更多的车身形式的产品。

第一步是设计,第二步是技术,要比我们的友商脱颖而出,这是我们的两个目标。

我们以后肯定会有很多的性能车,比如零百 2、3 秒的车都会有,但是我们认为性能固然重要,但是也要平衡,比如操控感、安全性等。

ID.Code 不仅是设计本身,也是全球性的大众设计的方向,我们应该是一眼就能识别出它是一个大众车,这辆车所提供的是一批我们中国市场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走势,是更干净利落的,和其他市场会有所不同,不要一切都推到重来,还需要一定的延续性。

2、中国市场,插混和增程是比纯电增长是更快的,大众如何看待这种趋势?

目前市场 55% 是油车,剩下的是混动和纯电,这也清楚显示了半壁江山是油车,插电混动在不断增加,中国目前有自己的趋势,我们和总部的同事一起会有四个合资企业共同发力来生产混动车型。

3、中国市场变化巨大,大众如何应对挑战?

我们的竞争是要顺应市场格局的,我们不会仅仅去追求量,我们认为车应该是一个有价值的产品,比如是安全的,我们认为价格应该是稳定的。我们也要去紧贴我们的趋势,不能总能把数量当作唯一的追逐,我们去年的 ID.4 是个很好的例子,每月的销售状况还是很可喜的,消费者越喜欢我们的车,越是我们要追求的。

4、你们关注小米的事情吗?怎么看待这些变化?

我试驾了 SU7,我很喜欢他们有个生态的概念,比如和智能家居互动,数据可以和手机打通,可能有些消费者也有所期待,从技术的角度讲,这也是我们想合作的。

中国的消费者确实喜欢去看新的东西,比如新的车,销量会冲上去,然后可能又掉下去,如果我们看车的生命周期,一般有几年的时间去爬坡,需要我们对新技术重视的同时,也要有可靠的商业模式去检验。大众已经在中国生根 40 多年,我们还要再生根新的 40 多年,我们对造车还是有自己本质坚持。

5、前段时间我去了趟沃尔夫斯堡,我发现德国团队对于中国市场的认知还处于比较好奇的状态,大众汽车如何加速总部研发人员对于中国消费者的理解?

我们在合肥的研发中心和总部有很好的配合,我们会把人员加到 3000 多人,我们也和本地的很多的供应商成为了好朋友,我们的研发周期从 45 月降到了 36 个月,现在是 25 个月。另外我们和中国合作伙伴包括小鹏的合作当中,学到了很多经验。最重要的是,我们希望每周都有例会,会有密切合作。

在中国速度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本地的团队又会有更好的基础,来引导中国市场发展。

6、针对中国消费者的特点,我们做了哪些调整?

最大的差异是在中国所有的车都在用语音控制,但是其它市场还是喜欢有物理按键,其它部分包括游戏化以及比较有趣的应用,像 K 歌、自拍等,我们也都注意到了背后的技术,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我们现在有本地的团队,来研发中国消费者更感兴趣的功能。

7、大众在中国是如何规划城市领航驾驶的相关功能?

高级智驾会越来越商品化,我们发现中国市场尤其如此,在技术的角度,我们将在电子电气架构方面不管提升,让高端智驾快速上车,这是和小鹏合作的基础。另外,我们和地平线做了合资合作,这让我们在中国技术体系中开发整个体系,以征程 5 芯片为核心开发高级智驾,我们将很快的让这些技术落地。

8、如何看待 AI 在汽车关键体验上的潜力?

讲到 AI,就像我们的 CTO 所提出的那样,人工智能会成为很重要的赋能者,可以提供我们系统级的能力,比如在高阶智驾中,有了 AI 之后,可以加速它的研发上车,我们觉得它会是高阶智驾的一个加速器。

讲到AI 赋能的高阶智驾,对于数字化系统十分重要,好比是你的一个数字化的副驾,帮助你来做出一些决策,成为我们的数字伴侣,这正是我们的数字基础,让概念车被 AI 赋能。

9、ID.Code 车上有个吸尘器,大众对于类似产品是怎么考虑的?

这是个非常好的灵感,我们觉得未来车上会越来越沉浸化,比如我们的车窗也成为一个沟通的界面,我们越来越人性化、互动化,比如我们进入 L4 级别自动驾驶之后,也会点亮我们的激光雷达和摄像头,设计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我们是想打造这种沉浸的氛围,这当中有很多类似创新的点子。

另外就是在材质上,你会注意到它是非常家居型的氛围,非常有客厅的温馨感,和中国消费者不谋而合。

10、大众如何看待技术的内卷,对消费者到底有多大的提升?

我们在紧紧跟进各种技术,包括固态电池等,当然需要一定的时间。而性价比又是一个更重要的节点,我们在研发也在考虑技术的普及点,比如 800V 就是一个研发重点,不仅是和小鹏的合作,我们自己的平台也回来。

11、大众安徽为什么会选择做一辆跨界的 SUV,后续规划是什么?

一切都需要一个起点,我们选择了一辆更有进取精神的跨界车,车确实是比较凌厉的,我们希望它能吸引第一批用户。后续也会有 SUV、会有三箱轿车,我们会有和小鹏合作的车,会有不同尺寸、不同形式的车在规划当中。

12、大众很喜欢说中国速度,那您认为中国市场的趋势是什么?

我们还处于这样的一个阶段,我们还持续在技术时代加码,我们看到的是屏幕更多、更大了,有手机互联功能,更多的沉浸场景等,未来几年我们的发力方向是更加人性化,让消费者更喜欢去使用。

我们认为有两个 Game Changer,一个是 AI,沉浸式的体验,比如和车的交互和 AI 助手的信息辅助,我们会有很多技术,包括大模型;第二是 L3、L4 级别的自动驾驶,让车能够自主的去接管,让车更加强大,这是 2024 年之后还会继续发展的方向。

还一个词是简约性,我们看现在所有的车都有很多功能集成,非常复杂,但是我们要有简化的驾驶体验。

13、在去年的广州车展上,曾经谈到过诸如ID Buzz这样优秀的产品引入中国市场的话题,但目前中国的电动车价格体系和欧洲完全脱轨,如何保证进口车引入之后也能被中国消费者接受?

ID.Buzz 是我们非常重要的车型,是能够传递我们情感化的产品,是能够体现我们传统和创新的车型。

但是我们看到要让这辆车打入中国,简单的策略是不可行的,我们现在把一些车从德国运往中国,做了一些小范围的消费者测试,看看他们的接受程度,所以他不是一个走量的概念。

它确实需要一个合适的价格来让中国消费者接受,我们还有更多的因素需要考量。

14、中国车市最近频繁降价,您认为降价和技术研发矛盾吗?

我觉得两方面都需要考核,比如降价,我们每个月都在考量,对于未来的车型,我们不是说有新的技术就增长价格,好的技术也需要合适的价格。

举个例子,比如在很多市场在用三元锂电池,但是在中国市场磷酸铁锂电池更受欢迎,另外把电驱做适配也需要很多本地化的工作,这就是在优化成本的时候,也做了研发。

我们很多时候希望有一个本地化的模块,我们希望能能找到一个本地的供应商,能够研发很多本地化的功能,这些研发可以给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高性价比选择。

15、很多中国品牌出海,会对大众带来压力吗?

中国电动车进入欧洲,是值得欢迎的,也是不可阻挡的。60 年代日本车、韩国车也有类似的功能,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选择。

但是欧洲市场还是比较复杂的,品牌忠诚度比较高,对车辆的要求也比较高,所以对于中国车企的要求也是比在国内更高的,也要面临不同监管的压力,我们欢迎竞争,但它们不会像打主场那么容易了。

16、会考虑合作更多的企业吗?

我们肯定希望在中国有更多的竞争力,比如小米就是我们考虑合作的企业,我们需要在生态方面保持更高的开放,保持开放才能保持竞争。

17、大众在营销上会有一些和燃油车时代不同的方法吗?

纯电车的玩法确实翻天覆地,我们目前主要的车型是油车,然后是电车,我们也正在通过社交媒体等新的渠道来推广我们新的产品,我们觉得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一谈到新的技术,消费者肯定有追时髦的心理,但是中国幅员辽阔,我们的客户现在已经是 3000 万车主,大众之所以在中国根深叶茂是因为我们具备前瞻性,我们也会有更加智能化的油车,我们会有更加进取化的姿态,来扩大业务范围,接触更多的新车主,比如追求新生活方式的消费者。

18、完全面向中国消费者开发的全新纯电车型最早有望在什么时候进入市场?

首先这些新的设计,主要是为我们展示新的车型和技术,这些技术已经会在新车型中直接落地,我们会在中国有独特的演绎和落地方式,新车型会很快让大家看到,但比如 L4 等技术还需要审核监管,可能要到 2026 年,时间表可能没有那么确凿。

19、大众品牌进入中国的关键词是什么?

我们是有悠久传承的品牌,品牌的韵味非常重要,而我们现在正在给大家展示我们的前瞻性和革新,包括在中国的设计和技术的价值观,还有与车主的零距离交流以及安全性,而在北京车展上,我们可以生动地展示这一点。

大众ID.7 TOURER 2024北京车展

维圈圈
前天22:00 · 比亚迪汉DM

# 2024 北京车展-大众集团媒体之夜
今晚的大众之夜,公布的信息还是挺多的,下面给大家来个长动态汇总。

1、首先,大众集团在中国已经设定了明确的 2030 目标,保持在华国际车企第一的地位,同时为实现这一目标不懈努力。中国市场的转型速度领先世界。集团将持续深化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并在中国这一充满活力的市场加速发展。

2、何小鹏今晚也来到了大众之夜的现场,主要是针对大众与小鹏合作。关于合作的缘起,贝瑞德表示,大众汽车集团与小鹏汽车有很多东西可以共同分享,我们共享着对于技术的热情,因为大众和小鹏都是技术驱动型的企业,而且我们拥有着同样的愿景,我们认为智能网联汽车将会成为未来主流。

何小鹏指出,未来十年AI技术将深刻变革生活。他期待将小鹏在电动化及电子电气架构领域的前沿成果,与大众历经四十年锤炼的卓越品质与硬件实力紧密结合,共同打造满足中国本土消费者需求的车型。

就相关合作进展,近期,贝瑞德也看到了车型的设计,他表示这两款产品将是非常卓越的车型,专为中国客户打造,充满前卫进取精神,同时保持了大众汽车的风格。上周,大众汽车和小鹏汽车宣布将共同开发全新的高性能电子电气架构——基于区域控制及准中央计算的电子电气架构(CEA),架构也将应用于 CMP 平台上。这是集团第一次在中国开发车型平台和电子电气架构,彰显了集团“在中国,为中国”的战略。

3、关于新车型,首先是安徽大众的 ID.UNYX ,这台车也会在明天的媒体日上正式展出,根据此前申报信息,新车尺寸分别为 4663*1860*1610mm,轴距为 2766mm。动力方面,新车为纯电 SUV 车型,将采用了前 80 加后 170kW 的双电机组合。

4、第二台车型是奥迪 Q6L e-tron ,这台车我们已经进行了静态实拍,大家有兴趣可以去新出行首页点击观看。

5、第三台车型是 ID.CODE,当然这台车型就是一台纯正的概念车了,代表着大众下一代的设计理念与语言。

6、第四台车型是兰博基尼的 Urus SE ,也就是 Urus 的 PHEV 插混版本,官方宣传时还特别提到了“两颗心脏”,也就是燃油发动机与电动机的结合。动力方面,新车将会搭载由 4.0T 双涡轮增压 V8 发动机与电机组成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最大功率可达 820 马力。

7、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奥博穆提到:大众汽车集团已经在中国深耕40载,中国是集团的第二故乡。过去40年,集团融入中国人民的生活、成为中国汽车工业不可或缺的参与者、与中国伙伴长期合作共赢,这让我们深感自豪。我们也非常尊重中国文化、中国人民以及他们取得的非凡进步。

最后,明天的北京车展我们将会为大家带来更多的信息,敬请关注。

大众ID.7 TOURER 大众ID.CODE 兰博基尼 Urus PHEV 奥迪Q6 e-tron

陈锐by001
04-12 · 极氪001

大众汽车集团继续加码中国市场。

今日,大众汽车集团宣布投资 25 亿欧元,进一步拓展位于合肥的生产及创新中心。

通过该动作,大众汽车集团旨在强化本土研发实力。另外,它将在合肥生产两款与小鹏汽车共同开发的大众汽车品牌车型,其中首款车型为中型 SUV,计划于 2026 年投产。

至 2030 年,大众汽车集团旗下品牌将在中国市场提供超过 30 款纯电动车型。

其中,由集团全资控股、位于合肥的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是落实产品本土化的中枢,将与集团的在华合资企业紧密合作,承担核心开发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开发集团首个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电动汽车架构(CMP),从 2026 年起,集团将依托该平台开发不少于 4 款面向紧凑级入门市场的电动车型。

一汽-大众ID.4 CROZZ

飞机先生
04-09

最近非常充足花了一天时间,在汕头三线城市做了一个 15 万级新能源市场渠道的洞察,更直接看到了目前存在的问题。

起因是亲戚准备买一台新车,亲戚年龄较大,55岁+ ,目标就是新能源,预算 15 左右。所以我陪看了一天。有几个细节点:

1|上汽大众 ID 太失望了。

小城市以及德系的标签下,大众是老一辈人的心头好。

但踩雷的第一家,居然是上汽大众。

在粤东,没想到南北大众的分裂这么渗透。卖 ID. 必须拿到授权,但没想到在整个粤东地区有大众经销商授权的只有一家,叫汕头建威,属于上汽大众。

结果和预想的一致,态度强硬,价格没法谈,套路老套。每谈几分钟就得和经理汇报申请。汇报了三次,最后还得去经理专属区谈,最后有点憋不住了,结果就是谈崩了。

所谓经理提出三个问题:

我们是垄断式。
一汽大众完全进不来。你要车可以,比如 ID4 CROZZ 会明确告诉你比上汽便宜,但你买了没法在我们店保养,也没有记录,而且整个粤东卖 ID.4 C 的基本没有一个人能开出正经发票。小件东西可以帮你修,但没有任何记录。系统车机其他的没法帮你升级。“你看着办”

不试驾不符合规定。
不试驾不符合我们规定,所谓经理认为我们必须试驾,不然销售会被扣钱200元。
(前提我这台车几年前开比较多 所以没试)

效率差。
总结了下。一台车共对接 4 个人:从接待、销售、销售经理、店长。
即使接待层级多,理论服务效果会更好。但实际用户关心的核心问题没有解决。用户永远不知道合适价,难以入手,大家讨论的更多是心理博弈。ID.4 也是好的产品,但在线下渠道没有优势的前提下很容易被剔除。@上汽大众-大众品牌

2|15万级,200km大电池混动市场非常大。

15 万级用户价格敏感。大家实际并不排斥纯电,但成本比混动价格会高 2 万左右,这个价差这个级别的用户还是比较敏感。

70 公里的纯电续航基本是过渡,用户心理预期要把它当纯油用,用户会觉得“有点亏”。
150-200 公里左右绝对是这个级别的杀手。心理负担骤降,接受度更高,油车完全没法打,也是接下来的大趋势。

3|15 万级买纯电的用户 基本需求明确。

基本上这个级别的纯电用户,一般需求会很明确,没有纯电负担。而元 Plus 基本在国内低开高走,对比下来元 Plus 基本没有对手,续航、底盘和空间等,大家绕不开的对标车型。

4|智能化需求明显增强,但停留在 LCC。

15 万级这个价格的差异无非座椅舒适性、续航以及 LCC 。很奇怪,这个级别很多人不太在意车机(销售基本也不介绍),更多关注 LCC ,即使是中老年用户。
NOA 的普及化还没来,这个级别 LCC+打灯变道基本在国产车型都配备了,特别是长安系。

5|三四线,渠道还是非常重要。

接下来蔚小理三家都会继续下探三四五线城市,特别是如果有新的子品牌。
汕头的启源是长安燃油店改过来的,深蓝有专门的展厅,在燃油店里也有摆,销售专业度高、渗透性很强。这个级别,渠道数量比服务质量更重要。
其次,对于新能源产品,大家都接受了新的销售模式,统一价+销售专业度+真诚交流态度,这是用户最想看的,心理战的传统 4s 店的生存空间很小。

6|特殊的市场

最近几年对线下渠道的认知也在改变,特别是 20 万级以下的市场,这个级别用户对产品的需求似乎是“最沉默的一方”,大家对产品更加务实,比如空间、性价比、油耗、纯电续航以及舒适性,还没有建立起 800V+ NOA +服务体系的认知,但这也或许也是新势力们下探的机会。

上汽大众ID.4 X

置顶 {{item.data.title}} {{item.data.contents.content}}

来自#{{item.data.theme_info.title}}{{item.data.theme_info.number?`本周共 ${item.data.theme_info.number} 人参与,话题内容折叠显示`:'话题内容折叠显示'}}

{{item.data.theme_info.number?'查看全部':'立即参与'}}

{{item.data.author.username}}{{item.data.author.user_honour}} 置顶
{{item.data.create_time}}{{item.status==1 ? ' · 待审核':''}}{{item.data.author.car_list&&item.data.author.car_list.length?` · ${item.data.author.car_list.map(e => e.name).join('/')}`:''}}

首页推荐 社区推荐 置顶推荐 精华
NO.{{i+1}}热度 {{item.hot_total}}
收录于周榜 TOP {{item.week_rank}} 收录于日榜 TOP {{item.day_rank}}
视频文章

{{item.data.title}}

{{item.data.title}}

{{item.data.title}}

{{item.data.duration}}

+{{item.data.imgs_url.length - 9}}

¥{{item.data.price}} ¥{{item.data.original_price}} 包邮 分类/{{item.data.garage_category_name}} 状态/{{item.data.garage_condition_name}}

+{{item.data.imgs_url.length - 9}}

{{item.data.series.name}} {{item.data.model ? item.data.model.name : ''}}

个人评分{{item.data.contents.fraction}}

点评:{{item.data.contents.content}}

{{item.data.title}}

{{related.type==29?related.circle.title:related.theme.title}}

{{item.data.title}} {{item.data.membernum}}人参与讨论

参与讨论

近期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