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捷径,终将反噬
文章

今天最大的新闻,莫过于特斯拉降价,最高3万6。

1.受伤最大的是小鹏

新出行的调研结果,和我预期基本一致,基本上这波受伤最大的,就是小鹏。你说海豹影响大吗?我觉得倒是还好,因为海豹毕竟是新上的产品,和model 3的差异化还是很大。一个是典型的科技简约风,另外一个还是比较传统的高品质风,而且海豹的竞争力也在于新,刀片、空间、乘坐舒适性,这些东西综合起来看不见得比model3差。而P7已经是个将近3年的产品,还迟迟不换带,无疑会被吊打,其实P7终端咱也就优惠3w了。G9的问题,就是贵,现在比较尴尬的是还没上市的改款P7和G7,你让小鹏怎么定价?定高了没人买,定低了又没毛利,太难了。

2.走捷径,终将反噬

小鹏战略上是蔚小理3家上最懒惰的,懒惰到单纯靠“循迹”——意思就是,特斯拉干啥小鹏干啥。或者说,马斯克干啥,何小鹏干啥可能还更准确。不管何小鹏怎么嘴硬,事实就是在copy特斯拉,做本土化的特斯拉。循迹是捷径,尤其是产品战略上。小鹏G3就有很多model x的影子,是个廉价的新能源model x;P7 G9瞄准的是高品质的Model 3和Model Y,G7 干脆直接copy model Y,这点和海豹类似。走捷径的后果就是竞品验证过的打法,我只要给客户多一点,就不需要费心思搞那么多客户调研、产品定义了,就是比特斯拉好,就够了。但是,毕竟身处的企业阶段不一样,特斯拉有持续降本降价的武器,比亚迪当然我有,只有小鹏没有,所以你懂的,这次就被手拿把掐了。

3.理想蔚来相对安全,因为践行了商业战略基本规律

相对蔚来和理想就好很多,蔚来理想的成交价和客户群现在妥妥的已经比特斯拉高端很多了,因为人家瞄准的是油车BBA那个更庞大的客户群。商业战略的基本规律就是,市场老大只有一个战略,就是低成本,后几个只能选择差异化战略。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你不认不行。小鹏一股脑的扎到红海市场,以为靠着比别人更好的性价比就能成功,想的太简单了。特斯拉再降3万,毛利也比现在的小鹏高不是吗?

4.此次降价,小鹏应该毫无招架之力

2021年的Q4,特斯拉也是降价到23.59万,在当时也是历史最低价格。但是那个时候,小鹏P7还是相对淡定,因为那个时候有几个前提条件,市场好,竞品少,自己的促销也少,xpliot还是收费的,订单厚度也可以。说白了,手里的子弹很多,反观现在,这几个要素都不存在了,剩下的只是肉搏,还是赤身肉搏。啥也没了。从国补退坡,都没有涨价,就能看出一二。

5.新品会有改善,但是对于小鹏来说是零

新款的P7和G7,如果定价保守,还是有一拼的,核心是,定价保守,利润就没有提升,又会上演和G9一样的命运,就是一通忙乎和操作,结果没有盈利。在新品上来前的Q1,估计小鹏的交付量几乎不能再过万了。上来之后,就看后续产品上市后的反应,还是比较悲观。希望小鹏不要少说diss特斯拉和马斯克的大话,好好的把企业经营好,不要虎头蛇尾。认真下场,躬身入局,做个智能汽车第一CEO!

  • 全部评论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很好奇没有ET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