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Store.author.is_follow?'已关注':'关注'}}
精华
管理
Model 3标续1万公里使用感受
文章

版本: 23.59 万无选装, 12 月中提的最后一批 21 款 ( 非官方定义 ) ,送价值 2400 元的方向盘和后排座椅加热功能,现在来看算抄底价,顺利的话也要挺长时间才能降回这水平。虽然当时部分选择延期提车的订单最后以同样价钱提到了定价上涨动力下降续航略增且换上 AMD 芯片的 22 款,但我依然觉得动力更强的 21 款更值

动力:采用国产 3D6 电机,参数比原来进口 3D1 略高,但实际加速时间一样,硬件有区别据说噪音会稍大,但实际急加速传到车内的噪音依然挺小。 5.6s 破百加速对多数人已算过剩,且响应极快,踩下那瞬间即响应,且足够线性。可能很多人以为安静和响应快是电机的特性多数电动车都能做到,实际并不是,多试驾不同品牌和价位的电动车仍能感到差别。另外,最高转速 1.9 万 (BYD 够先进了最高貌似也仅为 1.6 万 ) 给没灵魂的电机带来了一点燃油车时代的热血

转向:方向盘尺寸小且粗,是我喜欢的手感。转向最左到最右仅 2 圈,且中心区稳,转向随速随角度增益合理,开起来灵活且跟手,夸张地说仿佛车随脑动。但尽管有 3 档助力可调,最轻那档依然偏重,对部分用户不够友好。

底盘:先说结论,以运动型标准可谓高分,以舒适型标准可能不及格。过坑过槛对压缩和抛跳的抑制很好,余震也控制得干脆。车身侧倾控制也不错,但快速过弯遇到起伏时车身横向摆动略大。总体看多数人的评价还是:颠。

刹车:踏板行程短,但初段很硬,但足够线性,可以很细腻地控制,是我喜欢的运动脚感,但同样对部分用户不够友好,太紧绷不够舒适。可能得益于电动车前后配重的潜在优势和双叉臂前悬挂的结构优势,刹车的点头现象极轻微,好评。

动能回收:默认强动能回收无法调节或关闭是下单前我最关心的点,试驾时我也没能控制好很不平顺,但不少车主反馈习惯后很好用也就不管那么多了。实际用下来也确实如此,提车后到第一次充电前已熟练掌握,日常城市路况踩刹车的频率大幅减少,而有人担心只控制电门脚会不会更累的问题,我觉得也不会,开油车频繁切换油门刹车不见得更轻松,假如可以选择调节或关闭,我依然会选择开启最强回收。至于很多人认为开动能回收的电动车坐起来很晕,个人认为是司机的原因大于动能回收本身的原因,在售的电动车也开过不少,多数动能回收的表现都不差了,夸张说句电机控制减速的线性平顺度比不少驾驶员踩刹车都好。但强制动能回收最大的问题是对驾驶员的要求高,特别是长期油车电车切换开的,之前所谓的刹车失灵事件我认为就是肌肉记忆引起的操作不当引发的事故。先不论这设定的目的是减配省钱 ( 没研究 ) 还是工程师真觉得这样做是对的,像其他厂商把选择权交给用户才是正确做法

经济性 / 续航:提车至今还没经历过广东的夏天, 1w 公里的平均百公里电耗是 12.2 度,结合这动力水平可谓逆天了,夏天常开空调后电耗将有一定上涨。一直都用公共快充桩约 1.2 元 / 度,折合约 0.15 元 / 公里,如有家充条件还可低至约 1/3 。新车满电表显的 EPA 标准续航约为 425km(1w 公里衰减后满电剩 422km ,前几万公里是衰减高发期,后期趋于稳定 ) ,春秋天跑出 1 比 0.9 的实际续航难度不大,就算用公共快充桩掐头去尾后实际可用 350km 无难度 ( 夏冬天相应打折 ) ,城市使用没啥续航焦虑 ( 广州公共充电条件全国前列 ),一般的公共快充桩功率峰值也有个8,90kw 。 55 度的电池能有这表现已不能要求更多,全靠高效的动总和轻量化后的 1.7 吨车身

空间 / 舒适性:均不是强项。前排没啥值得说,后排还没动态乘坐过,腿部空间大概紧凑型轿车中下游水平,可凑合用,头部空间比不少电车好很多,前后座椅没严重硬伤但也谈不上舒适。有前备箱且空间不小,但实际使用也不算方便。后备厢空间够用,且没备胎带来的沉坑真是大且好用啊。前排双层夹胶玻璃 + 米其林 PS4 EV 带吸引海绵轮胎,所以尽管无框车门但总体隔音还可以, 120 内都可以接受 ( 也和前一部车隔音比较差有关 )。隐藏式门把手好看能用但不算好用,按键式内开门按键好评,开门动作一气呵成。

智能化:个人接受能力较强,用余光获取大屏左上角的基础信息,没传统仪表对我影响不大。 L2 级的 AP 基础功能 ACC+LCC 的表现没啥可挑剔,仅通过档杆和滚轮的操作方式虽然更多是为了降本但用起来很方便,力矩感应式方向盘虽恼人但更安全,忍了。主动刹车提示和执行机制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很高,这对提高信任度有很大帮助。车机我最看重的流畅性不错,且没花里胡哨的功能,交互足够简单明了好上手。语音控制仅支持比较基础功能,比不过国内做得好的竞品但也够用了,最常用的导航和音乐功能经过多次的 OTA 后已基本能用没大槽点,V11系统上线后被吐槽的几个点也在最新版本给修复了,算是及时响应用户反馈并补救。硬伤是车机流量要 9.9 元每月但 OTA 还是不能直接升级要用外部热点,无法理解但也没研究背后原因。 OTA 下载 / 解压速度慢,但安装速度和稳定性都很好

做工用料:没网上说得那么邪乎,国产的品控相信还是比海外好不少。刚提车时新车味很强烈,但头两月经常开窗通风后散味也很彻底,现在车内气味已极小,当然感官无味不代表无害,气味强也未必很有害,还是要专业分析。刚提车到现在后排座椅都偶尔有异响,不过音响素质还可以就没专门处理,等后续有机会到服务中心再解决

总结:作为 2016 年发布 2017 年量产的车, model 3 某些方面已被超越 ( 动力,智能化等 ) ,但综合产品力依然很强,结合 23.59w 的售价 ( 曾经 ) 和品牌价值看性价比极高。但如今 28w 的国内售价,虽然订单依然火爆,但考虑到即将上市交付的 ET5 ,海豹和用力优化追赶的极氪 001,已经证明自己的P7 等上下游竞品,产品调性不太属于国内群众传统主流的 model 3 是否还适合你,真的需要结合自身需求冷静分析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编辑
  • {{is_favourite ? '已收藏' : '收藏'}}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 删除
  • 取消置顶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digest?'撤销精华':'设为精华'}}
回到顶部
  • 全部评论{{detailStore.commentnum}}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待审核」

{{ comment.relativeTime }} 已被赞赏 {{comment.integral}} 积分 回复

暂无相关评论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