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放弃直营,或许是路径依赖惹的祸
方程豹一开始的直营路线,其实就是新势力的营销路线,优势是能直接和客户打交道,并且更容易做出特色的服务运营特色,例如用户反馈直达品牌,快速地按市场需求去进步,这其实是当下打造个性品牌的有效途径,例如从蔚小理们快速的OTA和营销政策。但缺点就是铺设销售网络成本和速度太大、太难、太慢了,难以做到早期“风险转嫁&成本回收”。
所以当我看待方程豹也放弃纯直营后,也不得不感慨集团的路径依赖的惯性确实还是太强了,或者说方程豹品牌肩上的担子太重了,不得不在和坦克的竞争中拿出“效率更高”的老方。
我用一个不恰当的例子做比喻,一个家庭有三个孩子,大儿子、二儿子都很务实追求经世致,三儿子却追求个性选择搞艺术。白手做买卖起家的父母为了显得思想开明,而且其它孩子也算是争气,那就给他学,但发现孩子毕业后搞艺术连自己都养不活后,就开始经常下场指挥三儿子要多去赚钱,别天天搞自己的艺术......
我的直观感觉是,作为一个崭新的品牌,方程豹现在的做法是在有意或无意地削弱对“个性品牌”定位的打造,是否也意味着方程豹其实是缺少自主推出新车型的战略能力 (豹3像元up太子版,豹8像仰望U8青春版)。这种路径依赖其实放在腾势上也一样,此前我觉得腾势品牌作为直营品牌也过于着急,N7没卖好,就紧接上一个很突然的“N8”。导致品牌在小众和大众市场一时都不讨好,也助长了“迪子难做高端”的舆论心智。
二、既然失去了独立权,那么解铃还须系铃人
失去独立品运营的运营权,意味着品牌可能无法自主决定价格调整等关键决策。迪子花了那么多年、心血整理起来的经销商网络,一旦方程豹也加入了,那渠道运营就上升到集团管理的范畴了,何况方程豹也开始要“挑担”。
所以听到有朋友说提到方程豹“很有可能是和经销商对赌失败,履行了降价协议”之后,莫名有些认同。你想要经销商帮你做市占率做大,可不就得走量或厚利至少得满足人家一个嘛。而且既然有集团在兜底,那么老车主们的补偿安抚政策自然对于方程豹来说不会太大压力,如果做得好的话甚至可以“扭祸为福”。
三、降价能换来销量和市占,却容易失去子品牌的尊严
从均价32万到26万左右的战线迁徙,换来的是月销总量差一位数的牌桌入场券(20-30万区间SUV市场对于比亚迪来说是厮杀难度最激烈的战场之一)。因此无论从客观规律或主观倾向认为“销量”能涨都是没毛病的,无非就是涨多少。但能不能因此抢到如“双宋、秦汉”的类别价位TOP1地位,我觉得是很难的。
我看到降价后的第一个反应是“完了,这下品牌调性遭受打击”,这一降价不就是告诉人家你这技术不值原来那么多钱么?
我此前虽然买不起但也很喜欢方程豹的一个原因,便是它努力宣传的“电驱硬派定位 & DMO技术”的独一档带来的个性认可,再加上价格上拉开的差异,让我很相信这品牌和车确实在打造新事物。
所以我一直认为,方程豹豹5卖得不理想,不是豹5定位、定价的错,更大程度是战略定力或清晰度。小众品牌本就需要时间沉淀,DM-i也是从小众产品过来的,不然船夫哥何必在500台交付日那么热血饮泪。
故此番震撼过后的后果其一,我担心会影响消费者对其技术价值的看法,大家往后难免对方程豹索取的东西会比此前多得多。没办法。谁让品牌主动给消费者们带上一副有色眼镜(迪家产品就必须性价比拉满,调性就是其次了)。
四、个性产品卖的是身份归属感,运营的定力很重要
前面提到了个性化品牌或直营品牌很注重和用户直接沟通,营造身份归属感。例如蔚小理通过领航团、探索者或户沙龙等运营来增强联系。
坦克虽然不是直营。但人家坦克有先发优势,且不说渠道铺得足够广,全家桶车型也多。在品牌运营上,也是运营起来一堆第三方改装、自驾、社区生态圈。同时也考虑到一些非硬核玩家平时只在城市周围开,也给你整一堆轻度的社群运营,谁都没落下,让各种车友们在这找到归属感,及能获得实打实的利好( 无论是做车友生意赚到钱、结识人脉或单纯地玩 )。
这种“生态圈”的建立,只靠官方自己来做当然可以,而且效率更高,但在销量比较少的情况下确实也比较费时间、成本。但在这一年里面,确实我能看到还是只有方程豹官方的宏观宣传,以及坊间流传的越野视频。
所以我认为方程豹在降价+招经销商并不能很有效、长效解决问题,个性品牌定位下的圈层运营,或走量市场下的品类策略或许更值得拭目以待。
五、智能化+DMO,能不能让豹子站着把钱挣了?
“走调性,站着,钱难挣;降价走量,能挣钱,但得跪着”。借用一下我国重要民间非遗《让子弹飞》的一句公式总结下我对事件的不成熟看法,但我觉得既然方程豹想清楚了要走的路线了,不妨可以走得更彻底一些,甚至把面子都给挣回来。那就是抢占“智驾+硬派SUV+DMO”,简称“智能全场景SUV”全新品类,像腾势D9 DM-i当年一样,用一个全新的品类打造“第一标签”!
①、反正硬派越野本就小众市场,且坦克在品牌文化运营上时间更长更稳,一时难以攻破。而恰好豹子虽在产品上技压一筹,也不想局限于此,那就跳出坦克的逻辑。
②、当下所有方盒子SUV、硬派车型都有一个短板,那就是智能化(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而Icar、宝骏之类所在领域智驾也不是购买点。
③、20-30万区间新能源SUV,除了极氪001、Model Y这种占据第一品类标签、具有先发优势的产品外,基本上没有稳定安全实用的智驾能力,都很难进入用户的法眼。
④、所以既然坚定决心要挤入量大管饱的泛SUV市场,并且要站稳中高端市场,方程豹剩下的路子就剩下“智能化拉满的硬派SUV”这条路线了,占据“智能硬派SUV品类”第一标签,把别人的路给堵死。
这一招其实就是在大众市场里撬动细分化需求( 城市主场的硬派爱好者 ),在小众市场里收拢边缘受众( 非品牌不可,全都要 ),打足错位竞争!何况未来还有豹8、跑车等其它系列、类别产品,如果还打算主要单纯依靠“尺寸级别”做出差异化或者等级梯队,估计有点难。
把朋友做得多多的,才有更多底气和利润去做品牌运营,圈层运营。文化是靠玩得人多了沉淀出来的,而不是靠凹词造句,重复个性化品牌标签就能做出来的,何况越野也不是新事物了。赛车如此、痛车如此、未来方程豹的电越野文化尚可如此。
----------------------------------------------
作为一名只会吹逼的互联网冲浪玩家,上面的内容都是主观的图一乐,毕竟自己也挺喜欢方程豹豹5,想着确实可以不吐不快一次,也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得到更多朋友的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