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与越的诞生!能承载多少期待?
文章

百度没能证明自己,这才是最可惜的

因为有了极越,从此世间没有集度,这算可惜吗?

百度没能证明自己,这才是最可惜的。

至今为止百度都不愿意承认自己一手缔造的无人驾驶帝国正在面临瓦解;或许连李彦宏自己也不愿接受,商业化落地的艰难已经让百度倍感痛苦。

可这一切无人可救,百度只有自救。

自救的第一步就是调整。

6月起百度对其智能驾驶事业群(IDG)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智能交通事业部(ACE)被划归到智能云事业群(ACG)。

而此之前,IDG作为百度最权威的部门存在。

自动驾驶、智能汽车、智能交通,这三大板块如同三块圣石,合体就是一个坚不可摧的智能帝国,这也是百度为之骄傲的根本。

IDG有多风光。

在百度的架构中,自动驾驶事业部的共享出行业务,目标是打造全行业自动驾驶领域的滴滴。

智能汽车则是向车企抛出橄榄枝,利用百度智能生态为车企们量身制定智能驾驶的终端方案;而智能交通则是神一样的存在,将那些只在智能联网图片上看到的一条条蓝色从预想到可能,到成真;道路协调工作,为为G端提供车路协同方案。

在百度的设想中,三大板块就是百度智能帝国的雏形和未来。

而今,骄傲没了。

只需动一下响指,三块圣石一并击落,简单的摆放在ACG内部。

IDG还有未来吗?

庞大的IDG被缩减,还被爆出裁员,就连ACG也未能幸免。

那些在电视剧里看到的大企业落魄镜头,那一刻的百度也不介意来上演一遍。

可调整之下,到底是为了未来,还是减轻负担。

员工成为了垫脚石,他们被无情的抛弃在半路,却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这种无助,是突然降临的。

没有人捕捉到李彦宏无力的背景,但我相信调整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对于他而言,等同割肉。

随着IDG首席产品架构师郭阳的离职,外界再一次验证了自己的看法: 百度Apollo平台的自主泊车(AVP)、行泊一体(ANP 2.0)等智驾产品的落地一定出现了严重的“事故”,百度正在急救。

可作为老臣子的郭阳还能怎么办?

离开,让新鲜的空气进来;让那些自认为清醒的人进来,会不会更好。

然而在这个故事的脉络里其实还有另一个主角,只是百度的光芒太耀眼,我们忽略了他。

百度忙着证明自己,而它也忙着找到最初的目标。沉默了一段时间,规整了一段时间,他重新归来——大家还记得集度汽车吗?

那个曾经比小米造车进度还要快,扬言首款Robo-01量产版将于今年7、8月份正式量产上市,且上市即交付的集度汽车。

他还好吗?

客观来说,他还好,只是集度变成了极与越。

虽然还是百度+吉利的这份套餐。

但似乎物是人非了。

当游戏的主动权在于别人,他们不会理解故事本事的意义。

集度汽车算是结束了。

他转身变成了极与越,市场并没有太多愕然,这样的事情我们经历太多;为了生存,换壳、变身都不在话下。

当自己还是集度汽车的时候,公司股权比例为55%和45%,百度全资控股的达孜县百瑞翔占比更多,这也意味着话语权更多,百度的智能化需要统领全局。

当时的百度的确一腔热诚。

当“百度造车”四个大字首次出现在文章标题时,李彦宏的百度智能帝国也开始拼凑,从2013年建立起来的百度自动驾驶车项目经历了十年打磨,才成为“百度无人驾驶‘。

这份心熬,是时候破土了。

从2013年开始,百度对于无人驾驶项目的投入是惊人的,从第一年的41.07亿元,每年的投入阶梯图让百度既骄傲也紧张。

烧钱几乎是每一家智能科技公司的必经之路。

坊间还说,加速烧钱,也意味着你们离成功不远了。

自2015年百度正式成立L4事业部开始,百度的确加速烧钱;投入金额的数值每年不低于100亿元。

我们看到了李彦宏的坚持,当然也从金额越积越高的数值中看到了迫切。

对于百度的无人驾驶谁能不自信。

他是目前全球无人驾驶专利申请的第一,也是立足于世界无人驾驶行业的卫冕之王。

中国百度的名字刻进了全球无人驾驶的丰碑。 所有的野心也都写进了李彦宏那张笑起来质朴的脸庞上,他渴望成功,他渴望将自己推到更高。

所以集度汽车一直加速中。

可是造车和无人驾驶技术之间似乎总有一道无解的题。

拥有着全球顶尖的技术,这并不意味着你拥有了一家汽车工厂;手握着全球最强大的算力,也不意味着他们随时可以被放进车内。

智能化最终还是妥协于汽车本身。

狂妄背后还是要合作。

有人告知我,在宣布集度汽车成立后的那一年里,李彦宏神采奕奕,因为他觉得事情成了,他觉得吉利一定会成就他的梦。

在那些集度汽车的传播视频里,经常看到李彦宏的身影,他极力追捧,为其站台。

在2021年7月,李彦宏还现身集度总部为员工们加油打气;在年底的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李彦宏更是大手一挥,为集度制定下宏伟蓝图:2022年上半年公布首款概念车,2023年实现量产交付。

他甚至认为,“就自动驾驶技术而言,集度将领先特斯拉一代。”

2022年的夏天,李彦宏依旧沉浸在集度汽车可以为其带去更多荣光的喜悦里,百度无人驾驶也为因此“得道升天”。

开心和期待是无限的,但如果黑暗已经将你包围呢?

2022年6月28日,集度汽车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

吉利汽车所关联的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全资退出,只剩下达孜县百瑞翔,那时他的持股比例上升100%。

简单来说,就是吉利不玩了。

吉利退出了这场两个人的游戏,同样大手一挥,远离百度。

如同一场笑话,集度汽车顿然失去了一只臂膀,李彦宏的造车梦接近破碎。

坊间的传闻纷至沓来。 有关资质问题的,有关资本分配不均的,两者相看互厌的,各类的八卦和猜测从远处滚滚而来,包裹着百度。

全身而退的吉利没有任何问题,他原本就是一家车企,他的职能就是造车。

而百度的职能呢。

或许是他想要的太多,又或许是他想要的太急。

吉利的撤资,是否让百度清醒。

而我们也看到了百度即将面对的无人驾驶行业,一片狼藉。

如果说2022年的无人驾驶行业还在等待生机和可能,那2023年的它注定是悲观的。

在不少行业资本调查文字中,都出现了“雪崩”。据说,在过去的2-3年间美国境内的十余家自动驾驶公司的估值均出现雪崩。

过去估值一直遥遥领的无人驾驶行业也在2023年发生巨变,融资总额较于2022年缩水近八成。

裁员成为了家常便饭。

2023年一开年,Waymo 开启14年以来的首次公开裁员,涉及余80人;3月,自动驾驶卡车公司 Embark 官宣倒闭关停。

5月,阿里达摩院裁员,不再保留自动驾驶业务;Nuro在继2022年底裁员后,再优化超300 名员工;图森未来针对美国公司裁员50%。

负面因子充斥着全行业。

过去大家满怀信仰的认知,似乎也在一瞬间真的雪崩了。

走向末路,成为了2023年无人驾驶公司的代名词。

百度也同样煎熬吧。

自6月发现股权变更后,李彦宏再也没有为集度汽车发布任何。

集度在网端停止了一切操作和传播,他仿佛一夜之间没了音讯; 或者那时的他,是希望低调的。

被别人翻出的一堆烂帐,并不好看。

可互联网的记忆还是将集度停留在了“集度2023年将在全国46个城市的核心商圈开设100家线下体验中心。”

“今年集度汽车要打规模战,把资源提前布局好,一次性向市场发起最大、最强攻势。”这是集度汽车首席CEO夏一平当时的自信。

如今看来一地鸡毛。

2022年10月27日发布的集度首款汽车机器人ROBO-01探月限定版,售价39.98万元;同年ROBO-01正式亮相广州车展。

之后,没有了之后。

有谁问过夏一平的感受吗?

这位埃塞克斯大学荣誉博士、摩拜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又是如何度过2022年-2023年的迷茫时刻。

如果说集度变成极与越,是又一次冲击造车的机会,我们还会觉得集度可惜吗?

我问朋友,你知道集度吗?

或者说百度造车,你看好吗?

最尴尬的不是答案本身,而是没有答案。

2022年12月,集度汽车再次发生工商变更,企业名称变更为上海幂航汽车有限公司。

8月9日,杭州极与越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诞生,百度旗下上海幂航汽车有限公司与吉利汽车的共同持股比例为65%和35%。

这一次,吉利控股掌握了主动权,65%的占比,说话声音也可以更大些。

可喜的是,总经理还是夏一平,只是从过去的集度汽车CEO,变成了极与越的。

最终百度还是妥协了。

李彦宏需要的造车舞台自己给不了,只能希望吉利。

他们的关系变得有些微妙,网友们也读出了一些端倪,百度和吉利,似乎与华为、赛力斯很相似,同为车企,同为科技智能。

只是吉利不是赛力斯,他显然具备着更大的市场主动权。

在当初的构架里,据说吉利愿意拿出SEA浩瀚平台,陪百度赌上一把。

SEA浩瀚平台是什么?

这被不少网友溺爱为“领先BBA一个时代的平台”是吉利技术的“杀手锏”之一。

在这个平台上,可以覆盖横跨1800mm—3300mm的轴距范围,从A级到E级车,浩瀚都可轻松拿捏, 一个平台覆盖全类车型,他该有多厉害。

在吉利官方的宣传文字中,SEA浩瀚架构下的动力电池可实现NEDC工况下20万公里无衰减,寿命更是长达200万公里;其平台搭载的最大800伏高电压系统,能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120公里。

研发4年,投资180亿,极氪001、009,Smart精灵#1都是在浩瀚架构上诞生,吉利的这份礼物也很有诚意,不是吗?

网友夸张的说,拥有浩瀚者得天下,那当初的百度又在顾虑什么?

本以为是与子同袍,没想到还是各怀鬼胎。

凭借10年积累,百度累积了近2700万公里的真实道路测试数据以及那些凌驾于世界高度的技术,让其认为造车是件易事。

可谁都知道,一入汽车深似海。

在与不少车企合作失败的案例下,李彦宏是否逐渐明白,面对汽车行业,他应该还是一个小学生。

在无人驾驶领域,百度旗下的萝卜快跑正在试图抢夺滴滴的饭碗。

目前滴滴自动驾驶已在广州、上海、北京、苏州等城市拥有超200辆自动驾驶汽车,而百度在2022年拿到了重庆、武汉等地政府发放的全国首批自动驾驶全无人化示范运营资格。

萝卜快跑终于可以上路,履行“全无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目前已覆盖武汉、重庆、北京。

百度坚信无人驾驶商业化落地的可行性,也坚信萝卜快跑会如其名般跑得最快,事实如何,我们只能静待更多的数据。

那极与越呢?

本该加速前进的集度选择了中途休息,那醒来的极与越呢?

让我们大胆的猜测一下,最终和用户们亮相的还会是集度ROBO-01,只不过他改名了。

在得知极与越的命名后,我一直吐槽。

极与越公司的命名有些拗口,令人不免担忧百度造车的前路,是否再次迎来阻碍。

但如果是极越呢。

格局观瞬间被打开。

因为有了极越,世间再无集度,并没有什么可惜的,而与极氪过分相似的名字,又让极越有了遐想空间。

因为在浩瀚平台,极氪和极越或许可以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

那结局会是怎样?

请关注公众号:XIXIHAHADDCC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收藏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回到顶部
  • 全部评论7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风风雨雨,希望集度还是健康发展!

狗屁不懂。零价值的流量贴。看了一两段就看不下去了。

看起来这事儿更靠谱了 毕竟华为都认怂,不敢明着造车 百度越低调,这事越可靠

切割品牌负资产 喜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