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AAM)于2025年4月发布了全球首个针对汽车大倾角座椅正面碰撞乘员保护的团体标准《汽车大倾角座椅正面碰撞乘员保护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并征求行业意见。
该标准直接针对的是国内市场近年来迅速普及的 「零重力」 座椅。 「零重力」座椅的本质:并非真正让人处于失重(因为在地球上无法消除重力) ,更多是一个借用自美国NASA宇航概念的 营销术语 ,指模拟宇航员在太空中的放松姿态, 「零重力」座椅的核心功能是通过座椅靠背和座垫 整体联动后仰并抬升 ,改变乘员身体压力分布,确实显著提升乘坐舒适性。
01 标准制定的意义
然而, 舒适性提升的背后,潜藏着严峻的安全挑战。 当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处于大倾角(后躺)姿态的乘员,其身体与安全带、安全气囊等传统约束系统的几何关系发生剧变,导致系统难以提供足够有效的保护。大量事故数据揭示了这种风险的严重性:
- 美国NASS-CDS数据库(2000-2015年): 对佩戴安全带的乘员分析显示,相较于标准坐姿, 处于倾斜坐姿(类似大倾角)的乘员在正面碰撞中,遭受中度以上损伤(MAIS2+)的风险增加21%,遭受严重损伤(MAIS3+)的风险激增69%。
- 中国FASS深度事故数据库(2018-2022年): 分析表明,虽然佩戴安全带的乘员中,坐垫与靠背夹角大于115°(即躯干角小于65°,接近或属于大倾角范围)的比例仅为4.19% ,但这部分乘员:
- 遭受重伤(AIS3+)的风险概率是其他坐姿乘员的4.4倍 。
- 遭受危及生命重伤(AIS4+)的风险概率更是高达其他乘员的5.2倍 。
- 值得注意的是, 当座椅靠背角处在约55°-65°区间(即躯干角约115°-125°)时,发生AIS3+重伤的比例尤为集中 。
- 中国CIDAS深度事故数据库: 进一步印证了风险,指出大倾角座椅乘员在正面碰撞中死亡和遭受重伤的概率,是其他常规座椅角度乘员的约3倍 。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清晰地表明:大倾角座椅在提升舒适度的同时,显著放大了乘员在正面碰撞中的受伤风险。 也正因为这个风险,我们在所有车型的用户手册里面都能看到制造商会告知用户在行驶中要将坐姿调节到直立状态,确保安全。
但随着消费者对 「零重力」 座椅舒适性的认知度提高,消费者对于零重力座椅需求大大提升,对于大倾角座椅在行驶中的碰撞安全性却无深度了解。且部分厂商为了宣传,市场上出现了各种相关宣传,导致命名和功能定义出现混乱 。

02 不叫零重力座椅,叫大倾角座椅
在中汽协本次的标准中, 摒弃营销色彩浓厚的 「零重力」 一词,采用更技术化的 「大倾角」 作为标准术语。
标准对何谓 「大倾角」座椅 给出了清晰的技术定义:
汽车大倾角座椅: 指带有腿托、坐垫角度可调节的,且通过调节坐垫、靠背、腿托或脚托等部件使得人体姿态异于传统坐姿,即调节后使用三维H点测量装置根据相关测量方法的坐垫角大于等于15°,躯干角大于等于35°的座椅。
03 大倾角座椅怎么确保安全性
如果车辆配置大倾角座椅以提升产品力及舒适性,制造商需在以下两种合规路径中选择其一:

选择 1:行驶中禁用大角度后躺(仅限静态使用)
- 核心要求: 大倾角座椅的大角度后躺功能 禁止在车辆行驶状态下使用 。
- 证明材料要求 (厂商需提供): 必须确保在车辆启动阶段( 车速 ≤ 20km/h 范围内 ),座椅能 自动 从大倾角坐姿 回位到正常坐姿 。
- 警示要求: 在自动回位过程中,必须 伴有持续的声音警示 ,直到座椅完全调整到正常坐姿为止,警示声音方可消失。
- 功能锁定: 座椅回位到正常坐姿后,在整个行车过程中, 一键进入“零重力”/大倾角位置的功能必须被锁定且不可启用 。
- 关键讨论点 (模糊地带): 标准要求“一键位置不可启用”,但对于座椅自动回位后,是否也禁止用户通过其他方式(如自行手动调节)再次将座椅调节至大倾角姿态 ,需要进一步明确。严格的安全逻辑应该是倾向于在行车过程中完全禁止达到定义的大倾角姿态。
选择 2:允许在行驶中使用大角度后躺
- 核心要求: 如果允许用户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使用大倾角姿态(坐垫角≥15°且躯干角≥35°),则该座椅设计 必须通过严格的动态碰撞测试验证 。
- 测试要求: 需进行以下两项正面碰撞试验:
- 正面10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 (FRB)
- 正面50%重叠移动渐进变形壁障碰撞 (MPDB)
- 性能指标要求: 在上述两项碰撞测试中,假人(代表乘员)的测量数据 必须全部满足 以下严苛的碰撞性能限值,以证明在“大躺”姿态下的安全性:

中汽协此项全球首创标准的发布,是应对汽车座椅形态创新带来的安全新挑战的必然之举。它 直面数据揭示的显著风险 ,通过明确定义、规范术语 ,并设定两条清晰且严格的技术路径(禁用或高安全验证) ,旨在引导行业在追求极致舒适的同时, 将乘员安全置于首位 。
这不仅有助于 终结零重力概念带来的营销乱象 ,更将推动大倾角座椅安全设计技术的进步 ,为未来自动驾驶时代更自由、更舒适也更安全的驾乘体验奠定基础。最终保障消费者在享受舒适性的同时,拥有明确且可靠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