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在最前:周五在小红书上同步完鸡柳静态看车的文章,顺手和@木子阿 闲聊起当初与汽车媒体擦肩而过的往事,想到12年前差不多也是这个时候,我在北京到处找工作面试过一家刚成立的汽车垂直资讯网站,负责人让我写一篇命题作文交差。我从特斯拉、汽车App应用和Google无人驾驶汽车中选了最后一个,用一下午写了一篇自我感觉不错的吐槽文发回去,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哈哈。周末创作欲有限,一篇旧作凑数,各位看个开心
本月中下旬,广受关注的2013上海车展即将亮相上海滩,有关汽车的话题开始升温。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应用于传统汽车行业似乎不再是什么值得惊讶的大事。007电影里邦德用小型终端操纵汽车行进的镜头看起来离我们的距离也并不遥远了,加上去年洛杉矶车展上传出的消息,整合Siri语音功能的通用汽车将于明年上市,这些新奇的技术进步忽如一夜春风来,而它们的出现显然会为车主在行车时增添一丝新鲜感,从实用性上看也比较安全可靠。
毫无疑问,汽车业每一次类似的发展进步都是让人喜闻乐见的。然而值得怀疑与忧虑的是,当技术水平进化到一切都由机器完成,人类作为汽车的驾驭者,就此过上甩手掌柜的生活,就一定会开得自在舒心?笔者从几个方面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对眼下Google公司正在积极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前景抱以冷静观望的态度,在此与各位分享。
笔者以为,Google无人驾驶汽车这种较为前卫的技术产品,将来上市时所要瞄准的目标消费人群应该是比较年轻且有一定购买力。年轻人开车,追求的是速度与激情的体验,一辆具有良好操控性能、动力澎湃的汽车是他们购买汽车时比较看重的。然而根据国外的试驾文字报道和视频透露的情况,Google无人驾驶汽车目前的最高行驶速度被限制在60公里/小时(自动驾驶模式)。尽管在现有条件下,取得如此成绩已殊为不易,但这也多少让喜欢偶尔驾车撒撒野的年轻人感到沮丧,毕竟这离他们的需求实在是有很大的差距,用于都市出行足矣,但远没到高速上撒欢跑的地步。这一点有可能让Google无人驾驶汽车在他们心中的第一印象分有所降低,考虑到Google年轻人居多,也许他们也正在这方面下功夫,我们可以再期待后续报道。
行车速度的提高可以靠时间推进来完善,真正让笔者感到比较诡异和短期内难以适应的是无人驾驶模式下方向盘的存废问题。正常模式下,驾驶员双手控制方向盘,脚踏油门刹车,眼睛正视车前方路况,但是对无人驾驶汽车来说,这些都是多余的。在计算机的控制下,方向盘会随着道路延伸的情况自行转动,完全不需要考虑驾驶员的想法。想象一下吧,当你坐在驾驶位置上,两只手无所事事,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方向盘旁若无人地转来转去,留给你所能做的事情或许只是拿起水果刀削个苹果,打开车载音响听一首交响乐,但是,你为什么不在家或者剧院里做这些事呢?于是你越想越不服气,决心亲自上手控制方向盘……好吧,笔者相信这个问题Google也会适当解决,比如搞个弹射式方向盘什么的,等到车主跃跃欲试时还留有余地,不至于拿这玩意儿把他们吓到。
同时笔者也非常好奇Google无人驾驶汽车在真正投入商用前会否在外形及内饰上有所显著创新。从网上公开的测试视频及新闻报道看,目前Google无人驾驶汽车选用的是改装版的雷克萨斯RX450或丰田普锐斯混合动力车,在车顶上安装了激光传感器,车身前后装备了感应雷达传感器,而在车内则是有笔记本负责监控和记录工作。乍一看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全是高科技,可是如果以商用车标准要求,还是很遗憾只能给差评的,若想成就一款科技含量高、市场反响好的汽车产品,将感应器和控制器与汽车完美融合是必须要做的事情。这方面笔者个人觉得本田旗下的思域汽车的外形内饰搭配就做得很好,未来感十足,如果Google无人驾驶汽车在这方面有所重视,引发的关注度可能会更高。
以上说的都属内功,除此以外,还有一些不能忽视的外在因素,似乎会成为Google无人驾驶汽车进军商业化的障碍。
英国《卫报》首先提出质疑,认为Google无人驾驶汽车很可能加剧美国的失业问题。无人驾驶技术带来的冲击范围太大,从最低层的汽车驾驶到比较高级的汽车装配制造业(劳动密集型)都会受此影响,工作岗位会被削减,高科技带来的很可能是高失业以及缓慢的经济复苏,这听起来有点讽刺。显然,如果这种观点得到普遍接受,无疑会让Google无人驾驶汽车所面临的舆论环境变得凶险起来,在未来这几年内Google都会不断受到质疑与阻挠,2018年投入商业化的目标实现起来就将不那么顺利。
另外,Google无人驾驶汽车的高昂售价也会很容易到处碰壁不讨好。据国外媒体报道,用于Google无人驾驶汽车实验的RX450h原型车仅售45000美元,但是当它被改装成无人驾驶汽车时,售价在现阶段会飙升到30万美元上下。放到中国市场,这个价格换算下来直奔百万大关(初步估算是220万元人民币上下)而去。离普通民众的生活太远,无法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而对有钱人来说,这么一个大玩具看上去也并不合算,宝马奔驰或许才是他们的真爱。更糟糕的是,目前国内针对汽车销售的补贴政策一是金额偏少(几千到上万不等),二是补贴的范围相对有限(纯电动车、混合动力车、小排量汽车)。在现有价格及补贴政策环境下,Google无人驾驶汽车想顺利投入中国市场竞争,看上去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
除了多方面的担忧与怀疑,笔者也从Google无人驾驶汽车上发现了一些值得期待的地方。尽管被诟病打击到传统汽车制造业,但Google无人驾驶汽车一旦大规模商用,一方面会刺激产业更新换代,劳动力层次和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周边设施需要完成相应配套建设,这其中涌现出全新就业机会的也不是不可能。目前,离Google无人驾驶汽车正式上市还有几年时间,这同样为降低整车生产成本提供了缓冲期,国外圈内人士也就帮Google支了几招,比如利用摩托罗拉的技术经验、使用同样安全但更廉价的感应设备、降低Google无人驾驶汽车的保险费用。当然,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降低成本的办法还是要依靠大规模生产,唯有机器轰鸣,单一车辆的造价才会真正回到市场能够接受的合理区间。
总的说来,笔者出于传统思维立场,对无人驾驶并不感冒,但对Google在这方面的勇于探索还是持尊敬立场的,因为更智能化的汽车本就是未来的前进方向,这种正向趋势是不可阻挡的。Google涉足无人驾驶汽车,不仅是互联网企业与汽车产业融合的典型案例,也为移动互联网行业在大数据时代挖掘、分析和应用用户数据并致力于商业化实践提供了参考。平心静气地说,“Google”“无人驾驶”汽车,听起来还真的蛮酷的。
不过话说回来,永远不要指望汽车驾驶从此变成一件轻松省心的事情。Google可以帮你搞定开车的工作,但是你自己还得去学会怎么样打开引擎盖维修简单的机械故障、轮胎被扎破的时候去后备箱拿出备胎换上,随身携带维修机器人的时代还远着呢。
还有,根据中国大陆法律,就算是无人驾驶汽车,驾照应该也是要你自己去考下来才能让车带你上路的。Google在一旁无奈摊手中……
最近使用
我的收藏
大家上传的表情
最近使用
所有表情
飞翔的月半子 Lv.3
300天签到勋章
XCX-MEMBER
G6
连续签到300天勋章奖励
新出行成员勋章,通过分享2024年度报告获得。「限时活动」
拆建而过后现在做的啥行业?
前排沙发空着~
还没有人评论哦,快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