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推荐
剖析极星 2 的驾控逻辑,聊聊我对 ET5 的期待
文章

引言

毋庸置疑,从配置上来看 ET5 在 30万价位的新能源车型中,既有首屈一指的性价比,又是新能源轿跑设计美学的标杆。但稍微懂车的朋友们应该都很清楚,好的车辆配置≠好的用车体验。

尽管蔚来的整体用车体验在整个新能源行业已经遥遥领先,但仍有一个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那就是驾驶体验。由于蔚来之前的车型都是偏向舒适、家用设计的 SUV,驾驶体验不受重视是可以理解的。而如今的 ET5 作为一辆运动轿跑、一款要替代 BMW 3系的车型,驾驶体验的重要性已经不同于往日。

机缘巧合,我拿到了一辆以驾驶体验见长的电动车:极星 2,截止目前已经开了近一个月。尽管这极星 2 在销量上已经惨败,整车设计也无法让中国主流消费者满意。但是瑕不掩瑜,极星 2 的那种流畅、精准、可信赖的驾驶体验,是我在任何其他电动车型上都未曾感受到的。

因此,今天就想通过这篇文章剖析一下极星2 的驾控逻辑,聊一聊为什么他能取悦我和一众在乎驾驶体验的车主。作为一个手握两张 ET5 订单、望眼欲穿的准蔚来车主,在此也衷心祝愿 ET5 能成为蔚来车系(乃至整个电动车领域)的驾驶体验新标杆。

(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并非极星软文。从长远用车体验的角度来说,我也不建议大家购买极星 2)

极星 2 的驾控设计

加速 - 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对于一辆扭矩 660Nm 但又要兼顾家用的车而言,加速踏板要怎样标定?是不是像现在的新能源车型一样,分别提供运动模式(轻轻一踩就冲出去)、舒适模式(怎么踩都不会猛加速)甚至更多模式?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想体验一下推背感就要先切换成运动模式,进入市区之后为了安全再切换成舒适模式。

久而久之,我也就懒得再去点开一层层的菜单切换模式,百公里加速 4 秒的激情也就只能放在一边了。这种不同的动力模式供选择的方案,看起来好像是提供了丰富的自定义能力,皆大欢喜。但在真实的使用场景中,用户却被限制在一种模式中,要么放弃柔和的驾乘体验,要么放弃真金白银换来的澎湃动力。

试想一下:如果我在驾驶时,想柔和的时候柔和、想激情的时候激情,不需要去调整驾驶模式,难道不是更好吗?极星 2 给出的答案便是如此。极星 2 没有区分所谓的驾驶模式,而是把前 70% 的加速踏板行程的动力曲线都标定得很平缓,剩下的 30% 则用于输出强劲的爆发力。于是,你的加速体验会是这样的:

  1. 加速踏板踩到 20%,就可以在交警叔叔的慈祥目光下安静离开,闭上眼睛甚至感受不到车速的变化;
  2. 加速踏板踩到 50%,足以把旁边的车甩开一个身位,同时不会让车内的乘客感到突兀的加速;
  3. 加速踏板踩到 70%,大脑前庭已经可以感受到轻微的加速,心跳不由自主的稍微加快了一些;
  4. 加速踏板踩到 100%,车和人一起被向前弹射出去,副驾的妹子惊诧的喊了出来。

刚拿到车的时候,我也为不能调整驾驶模式而感到困惑。但随着对极星驾驶逻辑的熟悉,我很快就把驾驶模式抛之脑后了。在极星的工程师眼里,你不需要切换车辆的运动模式,只需要随着自己的心情驾驶即可。好的产品体验,可以让用户专注于使用产品,而不需要多余的思考与决策环节。

动能回收 - 高回收力度也可以很舒适

在电动车圈中,动能回收已经成为了恶劣乘坐体验的代名词。以特斯拉为例,也许 model 3 的驾驶员感觉开起来很舒服,但是副驾疑惑的眼神、后排痛苦的表情已经说明了一切。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最简单的方式是降低动能回收力度。但是较低的动能回收力度无法起到尽快减速的效果,因此司机不得不通过刹车踏板介入,而主动刹车会带来两个问题:首先是动能的损失导致续航降低,足以让一辆电动车的城市工况续航减少 20% 之多(这是很多车高能耗的原因之一)。其次是主动刹车几乎很难避免车辆的刹车点头、不流畅的技术带来的力度顿挫等现象,带来了粗糙的驾驶和乘坐体验。在这种困境下,我们要如何取舍?

极星 2 再次给了满意的答案。我们前面提到加速踏板前 70% 的行程的曲线标定的非常平缓,因此在行车过程中,加速踏板通常处于 50%-70% 的行程区间,这就给了单踏板模式很高的标定空间。如果驾驶员稍微松一小段加速踏板,动能回收就会轻微介入。随着加速踏板逐渐松开,动能回收的力度会逐渐提高。由于加速踏板留出了足够的行程,因此驾驶员完全可以用自己的右脚精准的控制动能回收的力度,刹车力度的介入曲线和燃油车几乎相同,保证了乘员的舒适乘坐体验。

可以看到,当其他电动车的驾驶者不得不在动能回收和驾乘体验之间做出选择的时候,极星2 的工程师没有像其他车企那样偷懒。通过精心的标定、宽裕的踏板行程,极星 2 赋予了驾驶者准确掌控动能回收力度的权力。

刹车 - 一触即发的平缓曲线

由于极星2 的单踏板模式足够好用,刹车踏板的角色从日常减速变成了临时兜底,只有在动能回收不足以刹停的情况下,刹车踏板才会有用武之地。在这种背景下,极星把刹车踏板做的比较硬,踏板的行程也相对较短。因此,驾驶者不需要踩下太深就已经可以达到最大刹车力度,可以在需要紧急刹车时迅速刹停。

即便如此,极星 2 的刹车踏板还是保持了比较线性的曲线,实际刹车的力度与踩下踏板的力度成正比,不会出现前半段虚位、后半段突兀的情况,给驾驶员一种非常可靠的感觉。对于乘坐者来说,虽然能感受到刹车力度的接入,但是并不会感受到突兀。

同样是精心的标定,再加上符合全局逻辑的设计,极星 2 的刹车踏板实现了与整车驾控逻辑的完美契合。

总结

极星 2 的加速、刹车和动能回收三个模块的驾控逻辑,如果单独拿出来一个模块放在另一辆电动车上,我相信都会带来极差的驾驶体验。但是通过严谨的整体驾控逻辑设计,辅以各个子模块与整体逻辑的配合,极星 2 给出了一个近乎完美的驾驶体验。放弃那条最多人走的那条折中、妥协的路线,选择了一条对驾控体验极致追求的更加困难的路,也许这才是最考验产品设计者的地方。

结语

在这个营销导向、流量战胜一切的时代,似乎好的宣传效果就决定了一半的胜利。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新势力车企例如特斯拉、比亚迪、小鹏、极氪等企业,连环甩锅、洗脑营销、哗众取宠、虚假宣传(请各家粉丝对号入座,一家车企可能不止一个标签噢)已经成为了常见操作。而汽车的产品设计,似乎也越来越向营销效果妥协。

当各种惊人的参数、奇葩的配置让我看的眼花缭乱的时候,很幸运有极星 2 这款车的出现,让我知道仍然有一些团队抱着对产品体验的执著、对产品内在逻辑的考究,呈现出一份令人耳目一新的驾控体验。如果你问我希望自己的下一辆车(也就是ET5)的驾控体验是什么样的,那么我的答案是:极星 2 。

(再次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并非极星软文。从长远用车体验的角度来说,我也不建议大家购买极星 2)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收藏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回到顶部
  • 全部评论33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我持反对意见,我极星2也开了一个月了,同时再开的还有es6 就说说你提到的两点 油门 和回收 1极星2的油门调教在我看来是很差的,前7成无力(小排量油车感),后3成爆发,人为的制造了涡轮油车的感觉,导致了动力延迟 作为对比,我更喜欢es6的舒适模式,前3成比较平缓,后7成非常有力,且输出无任何延迟,峰值输出和运动模式完全一致 2能量回收 极星2没有解耦能量回收,全靠单踏板,这在22年的车型上是绝对不可能的 但哪怕是纯粹的单踏板模式,极星2做的也不够好,能量回收无任何缓冲,油门收的快必然冲,驾驶员还好,乘客体验非常糟糕,我电车开了几年了,仍旧会给乘客这个感觉,可见这套能量回收系统有多生硬 这个回收逻辑和早期的蔚来是高度相思的,但是目前蔚来除了增加了解耦回收(虽然调教的比较差),单踏板模式下的回收我觉得调教是相当不错的,你缓缓收油门,他力度就慢慢增强,你收的急,他的回收力度也会有一个0.5s左右的增强曲线,大大缓解了控制难度,也让车子不那么冲,乘客体验好很多 题外话,极星2虽然转向异常精准,但是这个方向盘助力调教我认为是不及格的,低速 中速重量差的也太多了,如果40-60方向盘转向阻力是4,120是5,那15以下就是1,差距太大了,很突兀

极星最出色的是这个悬挂,也是蔚来最薄弱的一点 蔚来的转向 油门 单踏板回收,都很出色,甚至出色到我认为没有什么进步空间

回复 Kirayu恰恰相反,蔚来电门的逻辑是作为电车最基础简单操作的。怎么调教成大排量自吸给人不突兀才需要功力 另外蔚来的转向无上升空间…这吹的

回复 笑看键盘侠极星2就是典型的油车团队造的电车,悬挂优秀,转向精准,但是电门和能量回收调教稀烂

回复 笑看键盘侠蔚来的电门不就是大排自吸的感觉么?极星2那是小排量涡轮,踩少了不走,踩深了延迟一下冲出去…转向上,es6精准度和极星2相当,但是手感比极星2好不少

不敢苟同,也许是因为极星2我开了三个月了吧电门怎么可能会有迟滞?就用右脚的深浅来控制加速力,城里正常跑50%的踏板行程(也许只对应30%的动力,大概)就够用了,想超车的时候再下去25%,想起飞的时候就一脚到底。右脚从50%-75%-100%能用几秒?0.1秒都用不到吧?电机瞬时反应,哪来的迟滞? 调教不好的电车的问题是,前30%-50%的踏板行程就调用了50%的动力,结果在城里大部分时间不需要这么大的动力,结果就是一踩就窜,一窜就得收电门,可控性太差。 再说刹车,我自己是带性能套件的极星2,这套大四活塞的刹车给我的感觉就是:就像大排量自吸发动机的动力反过来,有绝对刹车力,又有足够的行程,非常可控,即使在紧急情况下依然给与驾驶者足够的信心依靠脚力去控制刹车力,从来没掉过链子。当然马牌SC6轮胎的抓地力也功不可没。

回复 tt_masses极星2这个油门调教如果放在一个有驾驶模式选择的车辆上那真不是缺点,这套油门调教完全可以修改下放到节能或者舒适中,然后在运动模式里放一套线性的调教方案…然而没有如果,极星2作为一辆运动调教的车辆,有且只有这么一个极度不线性的油门调教,我认为是不合格的

回复 Kirayu同意,极星2加速踏板初段的响应斜率过于小了。对于家里多台车交替驾驶来说不太友好。从别的车换到极星就觉得初段实在太肉

回复 tt_masses刹车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出在能量回收上,极星2确实做到了合格水平,能量回收完全脚控,但是对于快速收电门给回收加个缓冲我认为是更好的,也完全不会影响操控感受…这功能就好比以前开手动挡的自动降档补油,没有这功能也不能说差,就是合格,但是有的话可以大幅降低操作难度也更平顺

回复 tt_masses我想要的是线性的油门,我想大部分人也是更喜欢线性油门吧,这也是大排自吸受欢迎的原因 我想要的是我踩1成油门给我1成动力,踩3成给我3成,踩8成给我8成,而极星2恰恰相反,极度的不线性,踩3给1 踩5给2 踩7给3 剩下67成动力全部藏在最后一段里 动力迟滞也来源于此,一脚地板油下去,动力有个从缓到爆发的感觉,和涡轮迟滞的感觉很类似

回复 tt_masses哈哈哈哈,我恰好2.0T涡轮油车和极星2高性能版都有,两个油门感受完全不一样好吗,拜托楼主搞清楚迟滞和行程的区别再说

回复 MigToLoveYou我觉得我已经说的挺清楚了,这个所谓的迟滞是极星有意营造出来的,原因是电门开度和动力标定极度不线性造成的,电动力动力本身怎么可能有迟滞

回复 Kirayu那这个就是见仁见智了,可以不喜欢,但这并不是缺点,原文也说得很清楚了,就是一种兼顾家用和运动的产品设计

回复 MigToLoveYou悬挂舒适偏运动 刹车能量回收硬核,电门非线性调教纯舒适/节能? 这是个啥产品设计思路啊? 这电门调教放在买菜车上我一点不说,这是个偏向运动的车型吧?设计思路那么撕裂?这不但是缺点,还是重大的缺陷

蔚来的模式切换有实体按键,已经很方便了,反正我是不接受前70%的肉。

恭喜,您的文章《剖析极星 2 的驾控逻辑,聊聊我对 ET5 的期待》获得首页推荐。+50 积分/出行值

社区小管家 优秀

ET5能有极星2的驾控表现那就真的皆大欢喜,但讲真我个人是觉得很难达到这个水准。。。

等试驾后就有个大概了

从发布会上的信息看,et5是比较注重驾驶体验的,

期待试驾车。。可以爽下

1. 油门延迟,我没有感受到。极星2 就是踩多少给多少。唯一的延迟是在加速初段,可能是电机特性决定的。 2. 动能回收如文中所述,极星赋予了你精准控制、平滑介入的能力,而不是帮你做主如何平滑过渡。你一下子把踏板全部松开了,那也没办法。

第一个问题我觉得可能是极星团队想把油门脚感做的和沃尔沃极星一致,沃尔沃极星基本都是小排增压车型…所以最后出来的脚感就是踩3成电门给1成动力,踩5成给你2成动力,踩7成给你3成动力,但如果你在踩深1成,直接给你爆发78成动力…人为的制造了一种涡轮迟滞的感觉 第二点我感觉是传统汽车厂商不成熟的地方,根据开度精准控制回收力度 平滑介入这是比较基础的东西,谁都可以做到很好,但是蔚来多做了一步,就是当你突然收电门,也会给能量回收一个平稳的介入过程,大大增加了乘客舒适性并降低了操作难度

那如果分为三个模式比如舒适 sport sport+ 三当中每档都是舒缓到强劲的踩踏行程 动力输出区间三档都依次有重叠 不是很好 给定了大概的区间

现在就是比较运动的悬挂调教 配上了非常硬核的能量回收和刹车调教,同时搭配了一套舒适节能倾向的非线性电门调教,体验很撕裂

这两款产品基本不会是大家的二选一

是的,完全不同的两个风格,唯一能对比的也就是运动性和操控了

写的真不出错:-O 摆渡

极星2的驾控体验一流,能有四分之三就厉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