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能源汽车这条火热的赛道,最淡定的人也开始坐不住。
今年7月,造车“新秀”零跑汽车完成了Pre-IPO轮融资,融资金额超过45亿元,其中杭州市政府投资了30亿元,拿到了朱江明(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所说的“最后一张门票”。
零跑汽车由浙江大华股份及其创始人投资设立,总部位于杭州,今年前11个月的销量为4.4万辆,在造车新势力中位于第二梯队。不过,在今年7月之前,杭州市并未对零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彼时,与零跑汽车频繁传出绯闻的是合肥市——去年,因在蔚来陷入危机时伸出援手并获益颇丰,合肥市被冠以“最牛风投城市”,在汽车圈美名远扬——不过,最终合肥仅在零跑的 B轮融资上投资了2亿,Pre-IPO轮则被杭州“截胡”。
30亿元,在地方政府投资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案例中规模并不算小,可能仅次于合肥投资蔚来的70亿元;而对于杭州来说,投入真金白银引进零跑,本身也非常难得,此前,几轮造车潮兴起,鲜少有杭州入局的信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头逐渐向好,诸多一二线城市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各有布局,昔日的互联网之城也开始奋起直追。实际上,过去十年来,杭州整体经济结构一直比较依赖于数字经济,制造业相对薄弱,2019年杭州提出“新制造业计划”,推动汽车产业转型正是其中的重点领域。
杭州市的汽车产业基础如何?在新能源汽车方面进行了哪些布局?发展新能源汽车又有哪些优势和劣势?近期,21世纪新汽车研究院发布了《2021中国新能源汽车城市发展报告》,报告分析了包括杭州在内的十个城市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竞争力,从规模实力、产业密度、创新能力、营商环境、推广应用等五个维度进行了解读和合肥抢“门票”


发挥出一般城市没有的“钞能力”,杭州还是高调加入了新能源汽车的赛道。
30亿元入股零跑汽车,出手甚至可能比隔壁的上海还要阔绰。此前上海国资参与威马汽车D轮融资,虽为领投方,但具体投资金额不详,而张江高科投资上汽集团、阿里巴巴共同打造的高端品牌智己汽车,也“才”出资18亿元。
实际上,杭州此前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已经有所落子。总部位于杭州的吉利汽车,去年就在大江东规划了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工厂,总投资号称超百亿;此外,一汽奥迪也将销售公司南迁到了杭州,计划负责旗下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工作。
不过,有接近杭州市招商引资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杭州对新能源汽车的态度一直相对保守,在项目引进方面并不着急,“特斯拉工厂因为很难落地,杭州只是象征性地走了一圈;蔚来当时也在杭州谈过,但由于资金问题,杭州也有顾虑。”


该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零跑汽车某种意义上算是个特例,“它跟地方政府有个博弈的过程,最早说在杭州建厂,后来又释放出信息去合肥。当然最后还是在(杭州)滨江拿了地,杭州领投了它。”
公开信息显示,零跑汽车总部在杭州,但其第一家工厂位于金华。今年3月29日,零跑与杭州钱塘新区签约,计划在此建设年产20万台的新能源汽车项目,从事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与销售,项目总投资40亿元,计划于2023年投产。
不过今年1月份,零跑也曾与合肥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彼时零跑相关负责人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零跑计划在合肥建立第二工厂,同时合肥市政府还参与了零跑的B轮融资。”有消息称,合肥将对零跑投资20亿元,分两批完成,包含2亿元的B轮投资和18亿元的Pre-IPO轮投资。
但合肥与零跑的缘分止步于2亿元的B轮融资,杭州出手后,零跑在合肥建立第二工厂的项目也宣布终止。7月,零跑相关负责人曾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零跑总部在杭州,政府一直很支持,公司有具体的产业规划和落地计划。合肥现在新能源产业集聚,也是产业发展很好的选择。”
上述接近杭州市招商引资的人士告诉记者,杭州原先在招商引资方面“姿态很高”,不像很多其他城市,喜欢追逐风口,但现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了,杭州也会“掐尖儿”出台一些政策。
今年,新能源汽车发展步入快速通道,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1-6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双双超过120万辆,同比增长2倍。与此同时,政策层面也有更明确的定调,今年年中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挖掘国内市场潜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
越来越多的城市都在押注新能源汽车赛道,毗邻杭州的上海让特斯拉落地中国,同时也在孵化、投资智己、威马等新能源汽车企业,同属长三角经济圈的合肥则投资了蔚来,还引进了大众——杭州自然也会坐不住,要抓住零跑这“最后一张门票”。
不能忽视的“硬币的另一面”是,杭州过去的增长引擎近年来增速也在放缓,亟需像汽车这样的制造业支柱来给整体经济增色。有数据显示,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而其增速已由2015年的25%下降到2020年的13.3%。
将汽车培养成主导性产业
重金押注零跑背后,杭州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已经有了清晰的规划。
2021年7月,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与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杭州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提出,杭州要在2025年力争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成为推动杭州市高质量发展的主导性产业:实现汽车产业总产值2500亿元,其中整车、零部件产值分别为1200亿元、1300亿元;实现整车产量73.7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31.3万辆。
这个目标不算小。杭州不是传统的汽车制造大市,虽然起步较早,零部件配套体系也相对完善,但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产业规模差距较大,尚未形成千亿级产业。统计局数据显示,过去五年来,杭州平均每年的汽车产量约为12.5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未每年公布,不过在最近的2020年,杭州新能源汽车产量仅有9200余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