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Store.author.is_follow?'已关注':'关注'}}
管理
对话小鹏智能算法专家 揭秘“人机大战”的背后故事
访谈
不久前小鹏汽车的公众号发出了一则名为“君与 G3 孰快?”的推送,向广大“鹏友”发布邀约,开启一场关于自动泊车的“人机大战”……
新出行此番也接到邀请组成团队由@雨丝同学带领前往广州小鹏总部踢馆 G3,最终的结果各位看官可能已经了解——人类获胜、G3 惜败。这一结果也早在的预料之中,毕竟我们还是处于当下的这个时间节点之中,自动泊车还处于一个发展的初级阶段,所以这次挑战也最多就是”自动泊车人机大战 1.0“,随着时间的发展 2.0、3.0 的时代不久就会到来。

正是因为以上原因,笔者搭上@雨丝同学的顺风车来到广州小鹏总部,并不是参与泊车挑战,而是另有目的,我的“牛刀”还是等到 2.0 时代再亮剑吧……
从深圳出发一路跟随着车机导航前往小鹏汽车位于广州的总部,下了高速公路不久我们就驶上一段又窄、又颠、又堵的小路,抬头仔细一看我们进“村”了。这种城中村在珠三角各大城市中十分常见,其内部道路也都是如上述形容那样令人颇感不适,而小鹏汽车就是将总部放在这样一个“村”中,以至于从小鹏主楼顶层望出去你会觉得自己仿佛置身里约……其实这并不稀奇,珠三角之所以可以孕育如此多的创业公司,很大原因就在于起步时城中村为其提供了低廉的租金。
然而就是在行车穿过这些破旧建筑之后,一个现代化的园区就呈现在眼前,小鹏继承了诸多珠三角成功创业公司的传统——城中村起步,但其内部景象却与周边行成了鲜明的对比,而我们接下来将要了解的关于未来汽车科技的信息更是与场外传统、朴素的景象明显处于两个世界。

进入一楼的展厅,除了主角——两台小鹏 G3 的展车,就是醒目的关于此次泊车挑战的介绍展台,而挑战活动也在不久之后正式开始,大家移步室外开启“人机大战”,此时空旷的展厅又在等待着一位新主角的登场。不久,吧台后的玻璃门打开,从中走出来一个身材消瘦的年轻人,它就是我此行的目标人物,从他的口中将获取比泊车挑战更有趣的信息。
眼前的这位是典型的严谨工程师样貌:身着深色的 Polo 衫与休闲裤、黑色皮鞋,戴一副无框眼镜(目测度数不低),发型简洁,皮肤白净,面部略有疲态,于是长时间在室内工作,工作强度不低且时常加班是我对今天这位目标人物最初的认识。面对面坐下简单了解之后,我的这些判断几乎都得到了印证,但是也有惊喜:眼前的这位赖健明赖工,虽是 90 后,却已经成为小鹏智能驾驶团队的重要成员。
小鹏智能算法专家赖健明(左)
小鹏汽车虽是中国新势力造车大军的一员,但是却在智能辅助驾驶领域颇有建树,尤其在智能辅助泊车方面更是走在了一众新老势力之前。这一次有机会对话缔造这一智能辅助驾驶团队的重要成员,我们也终于有了机会了解其背后的故事。
其实自动泊车并非是一件新鲜事物,发展至今已经至少经过了几十年的路程,但是无论是传统燃油车独霸的过去,还是智能电动车崛起的今天,即使某些高档车型已经搭载了该配置,但是其启动的频率却是少得可怜,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成为了此次提给赖工的第一个问题。

新出行:是什么原因阻碍了人们使用传统的自动泊车?
赖健明:造成这一现象可能会有成千上百的原因,但是我们可以把最主要原因拿来分析一下,那可能就是一个效率的问题,这个效率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个是场景的效率,一个是泊车的效率,还有一个是交互的效率。

自动泊车的问题虽然由来已久,这一回答却是最简洁而全面的。首先在场景的效率上,过去多数厂家的自动泊车系统对多数复杂场景的识别度并不高,使得很多实际的使用场景根本无法实现自动泊车;其次泊车的效率,对于已经识别到的停车位,车辆却以十分低效的方式泊入,速度慢、修正次数多,反而不如司机自己操作来得快;最后交互的效率,如果一次泊车要反复操作多个按键,且过程繁琐、手忙脚乱,势必影响使用频率。以上三点叠加,再加上口口相传,加久而久之这个功能也就被遗忘在角落里了。那么小鹏又能凭借什么扭转消费者对自动泊车的固有看法呢?

新出行:小鹏如何能让用户信任自动泊车,在平时就自然而然的去用这个功能?
赖健明:我们也在这方面做了很多。首先就是还是回到刚才提的那三点,举个例子我们在场景覆盖率上面是做了大量的调研的,有 300 多种不同的分类场景。比如说泊到车与柱子之间,这是一个场景;两边都是柱子,又是一个场景;只有画线没有车,又是个常见场景;然后有雪糕筒,又是一种情况,就是各种不同……我们的场景覆盖率可以达到约 80% 的。

“三个效率”之中相对容易解决的是交互的效率,在如今这个网联万物的时代“一键操作”早已经不是奢望,而 80% 的场景识别率也让小鹏 G3 可以适应城市内部多数的停车场景,这两点的明显提升,也使得小鹏车主对自动泊车的印象发生了改观,到目前为止,所有交付的 G3 车型的自动泊车系统已经被激活两万余次。
在泊车效率这个问题上小鹏 G3 仍有提升的空间,就以此次的泊车挑战为例,最快的选手仅用 11.21 秒就完成挑战,而自动泊车所用的时间最终定格在 43 秒,与“老司机”相差了四倍的时间,这也符合我对”自动泊车人机大战 1.0“结果的预判。但要相信这只是一个开始,“自动泊车人机大战”的下个阶段就快到了,而且小鹏也已经有所准备了。针对小鹏相较于“老司机”泊车较慢的事实,赖健明也给出了在产品调校上的考量。在他看来,泊车速度并非越快越好,而是应该充分考虑了用户的心理安全层面。现实生活中,正常车位是车辆,对于测试软材料构成的车位,测试者并不担心发生碰撞,因此泊车速度会远远快于实际情况下的泊车过程。他表示,今后 G3 会在个性化泊车上进行升级迭代,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个性,采取不同的泊车策略。

实现技术地进阶,首先要具备进阶的基础,这一基础最表层的体现就是在硬件的数量与质量上。仅就肉眼所见,小鹏 G3 所搭载的硬件配置就已经是所在价格区间中毫无疑问地位于前列:前四、侧四、以及后边四个共 12 个超声波雷达、四个摄像头以及车头一个、后面 2 个毫米波雷达,已经足够其感知周边的变化了。但是如果仅有这些,小鹏就与其他众多传统厂商无异了。在自动泊车领域的突破说明他还有秘密武器在看不到的地方。既然获得了一次与小鹏智能驾驶系统团队成员对话的机会,这些秘密的问题自然不能随意漏掉。
赖工首先引我们来到车尾。

赖健明:在尾部除了四个超声波雷达、一个摄像头之外,在这个在这个挡板里面,还有两个毫米波雷达,它可以感知车辆侧后方快速接近的物体,从而让车提早做出预判。

挡板内有两个毫米波雷达

相信这还不是全部,一定还有重点,随后他又带着我们进入车内。

赖健明:在扶手箱下面有个真正的秘密武器——高精度惯性单元,它可以非常精确地知道当前车辆的运动状态,方向盘打了多少?往前运动了多少?往后运动多少?加速多少?减速多少?甚至是俯仰、偏移、翻滚……就是因为有这个惯性单元的辅助,我们在传感器的融合上面就会有更大的优势,我们所有的传感器都可以统一在这个坐标系上面。 这个惯性测量单元他是不会磨损的,它装在车体内部来感知车辆的运动,从而保障了安全性。

高精度惯性单元位于中央扶手箱下方

作为小鹏自动驾驶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高精度惯性单元一定有着更加复杂的内部原理,不过这一精干的介绍已经让我们这些局外人初步了解这这项黑科技。

说到实现自动驾驶的方式,参与者们向来存在两大路径之争:“算法路线”VS“硬件路线”,前者以汽车界新贵特斯拉为代表、后者以诸多传统厂商以及主要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为代表,小鹏作为刚入局的新玩家,会偏向哪个路径也是一个关注的问题,毕竟这代表了自动驾驶在后一阶段的发展路径。

赖健明:小鹏没有说会侧重哪条路线,我们的软件跟硬件都是在不断的迭代跟升级的。首先在硬件方面,虽然小鹏 G3 上市仅有半年,我们就已经有所升级,你可以看一下展厅里两台车在后视镜下放摄像头的变化。另外每三个月一次的软件OTA升级,也给小鹏汽车带来新的大脑,例如最近的 OTA2 升级,一共有 16 项升级,在自动泊车有包括遥控泊车,斜列车位泊车辅助,泊车进度条及障碍物距离实时监测,拥堵道路自动关闭车位检测等功能。

稍微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其中一台的摄像头位置偏外,可随后视镜翻折;另一台摄像头的位置更加靠内,不能随着后视镜翻转。后者正是小鹏今年在硬件方面对用户体验的升级,左右摄像头不再跟随后视镜翻折,就代表着后视镜翻折后 360° 全景影像也不会发生变化,这样在遇到特殊情景时车辆可以收起后视镜驶入。另据介绍,小鹏还会对之前售出的车型进行升级,老车主未来也可以享受升级后带来的便利。
改进前摄像头会随外后视镜翻折
改进后摄像头不会随外后视镜翻折

小鹏的路线相对独立,不过根据其对于硬件的重视程度,可以猜测其路线更接近于“硬件”路线,但是与博世提供给各主流厂商的方案还是存在明显的差异。

赖健明:像博世、大陆那些汽车供应商,他们都有成套的自动驾驶的方案,将这套方案整体售卖给主机厂,主机厂相当于花一定的价格,就可以把这个整套的功能买过来,做一些匹配,然后上市,它就像一些成套的快餐一样。

正如赖工所言,博世所提供的自动驾驶方案就是一个有实际的封装形式的方案,主机厂需要某一个具体功能可以去找博世购买,但是它并不会售卖一个单独的超声波雷达,它只会出售一整套的泊车系统,自动辅助驾驶系统、ACC 自适应巡航系统也是同理。小鹏就放弃了这种千篇一律的方案,选择独立开发。赖工更是以一个系统与生物的类比进一步阐述了这个问题。

赖健明:技术的进化跟生物的进化其实有很多相似性,越是低等的生物,它很容易就是出现多个分布式的神经系统,比如章鱼,他每个触手都有个神经系统,他完成一些复杂动作时并不是由他的大脑完全去控制。那我们人不一样,人的每一个器官在大脑中都会有一个功能控制区。人的大脑就是一个集中式的中央智慧的一个运算系统的存在,其他所有的部件,都是它的一个分布式的节点,它不同情况会有相应的运算和处理,这跟我们小鹏汽车是非常像的。过去主机厂选择博世的方案就比较接近章鱼那种分布式的神经网络构架,它很多个节点,很多个匣子,一个匣子代表一个功能。而小鹏汽车有个中央的 Smart Control Unite(SCU),它和所有的传感器跟执行器有连接。然后所有的信息都是传递到这个控制器里面,所有的指令也是由这个控制信息下达。

小鹏选择独立研发,就要面临着从头开始,相比于“拿来主义”过程一定更加艰辛,好在何小鹏聚集了一批像赖健明这样有想法、有干劲的年轻人,有了今天的小鹏 G3。

初期的“厚积”是为了日后的“薄发”,随着 G3 推向市场并得到认可,小鹏的新计划也即将正式实施。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这家新势力造车企业的第二款车型 P7 正式亮相,这台定位更加高端的轿车能够带来的不只是更好的性能、更舒适的体验,在那些眼睛看不到的地方,还会带来更多惊喜。
据赖工透露 P7 将在自动驾驶方面进一步升级,小鹏汽车会与英伟达合作,将其最新的芯片应用于 P7 之上;同时对于 G3 的升级也会持续更新……
小鹏 P7

赖健明:我们下一代的自动泊车会在现在的基础上,帮用户营造更好的一个体验,一个更强的场景适应能力。很有可能在若干年之后,你就可以把小鹏汽车停在停车场门口,然后他就可以自己找到车位……

赖建明的愿望,也是小鹏汽车在智能出行上的期望,值得我们共同期待。“自动泊车人机大战”也并没有完全结束,下一个章节正待揭开序幕……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编辑
  • {{is_favourite ? '已收藏' : '收藏'}}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 删除
  • 取消置顶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digest?'撤销精华':'设为精华'}}
回到顶部
  • 全部评论{{detailStore.commentnum}}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待审核」

{{ comment.relativeTime }} 已被赞赏 {{comment.integral}} 积分 回复

暂无相关评论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