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A品牌

    {{score?`上周社区出行值 ${score}`:''}}{{rank?'  |   全站排名:':''}}{{rank}}

    该社区为MONA专属独立社区,MONA车友可以在此社区分享更多专属内容,参与互动和分享请注意遵守新出行社区规范。

    社区版主:
    签到日历
    连续签到{{userStore.user_info.sign_info.sign_day || 0}}
    • 发文章
    • 发动态
    • 发点评

    旗下车系

    • 推荐
    • 我对MONA的期待
    全部话题
    动态

    2024 北京车展 | 关于 MONA 的新信息 何小鹏:未来 MONA 的推出车型都将会是 A 级车,目标是做大学生毕业后能够消费得起的第一台智能车,MONA 在智能化和 AI 方面的能力会非常突出 MONA 的销量目标要比小米 SU7 更好。

    富兰克林
    文章

    新出行情报局|聊聊小鹏 MONA 品牌及首款车型 D01

    伟健
    动态

    和大家聊聊小鹏第二品牌。 和以往不同,从这次电话会议小鹏对整个品牌的管理、发展有清晰的规划,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基本把品牌、组织管理、营销与服务、销售渠道、第二品牌和智能化的平权都清晰的回答,可以预见小鹏从去年开始对企业管理与战略规划有明显的调整,也初步见效。 1|小鹏的全局思维 2030 年智能化的竞争基本会成定局,小鹏也预言 2024-2027 年会进入淘汰赛,小鹏也提出了新的全局思维: -平台化能力。未来 3 年 10+ 款全新车同时加上升级改款和全球车型有接近 30 款。 -降本能力。平台集成化能力,目标是 25% 的降本目标,特别是下一代 XNGP 降本 50%。 -产品类别上要做品类创新能力。比如X9 的四座和六座实际吸引了很多大型 SUV 和 MPV 用户。比如 F57 应该希望占据的是 20 万级的新品类轿车市场。 -第二品牌。MONA不仅仅和滴滴合作的某一台车,而是作为第二品牌的第一台车,定位和蔚来萤火虫更类似,区间是 10-15 万,并且具备高阶智驾能力。内部也给了比较高的销量目标,并且要做全球化。 -营销服务上现在营销要做新的手机互联网方式,新搭建团队。 -新渠道调整。门店做了过滤并且引入经销商模式,缩短库存时间提高交付速度,拉齐服务标准。特别是三四五线城市的下探和新品牌渠道的拓展。 可以看到小鹏更具备有全局思维能力,在平台化、全球化、智能驾驶降本能力以及营销服务能力。 2|MONA 并不单是一台车。 MONA为什么重要?是因为作为第二品牌出身,小鹏有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化的经验,而且最核心同时也是小鹏最具竞争力的 AI 投入。 小鹏是最早投入 AI 的车企之一,和科技公司或者专注于b端的华为不同,小鹏考虑的不单是利润,而是产品体验、服务、数据以及平台研发成本。 从小鹏提到的看,小鹏要推出的是 10-15 万区间的新品牌,定位 A 级、配备高阶智驾能力,并且还需要有盈利能力。 而要实现这个能力非常重要的是需要有平台化能力、同时需要有长期AI 投入,才能实现真正的智驾降本,而不是靠减配。 10-15 万区间的新能源产品一直被传统燃油车、纯电小车以及比亚迪为核心的新能源品牌占据,小鹏要做的纯电以及新品牌,并且利用智驾和座舱下探平权,其实也算是小鹏开拓新品类战略模式的一种。 在这个价格区间的用户,对产品力、价格、成本极度敏感,也和比亚迪的DMi模式不同,MONA基于纯电的产品力、特别是智能化的溢价能力,这里面包括高阶智驾、小鹏的座舱软件语音能力,还有基础三电,同样还有滴滴的数据闭环能力,在这个区间的竞争力作为新品类也会非常可观,并且对于小鹏与滴滴都是双赢。 在渠道上,小鹏提到前期会利用当前渠道做新的挂牌,后续还有新的渠道。从销量看今年内部的销量预期给的比较高,滴滴也有包销,对于10-15万的渠道本身的量要大于服务质量,和高端品牌有所不同。 我觉得这也是小鹏参与价格战中最不具备风险能力的一种途径之一,并且作为第二品牌小鹏可以大步拓展小鹏品牌原先的非C端业务,而且这个业务过去都是广汽、比亚迪的市场,而且可以预判无论蔚来萤火虫或者是未来的小米,都会在不同时机进入 20 万以下市场,大模型、三电能力、操作系统、高阶智驾都通过平台化进一步实现智能平权时代。 3|MONA面对的是新的年轻化增量市场。 这次聊小鹏,我觉得可以从小鹏的一个预言开始,也就是 2024-2027 年小鹏会认为是一轮淘汰赛。而且我觉得 2030 年市场智能化的竞争基本定局,所以小鹏需要快速建立好体系化管理能力、平台化研发能力再到最后的组织和执行效率。 第二品牌给小鹏带来更多的尝试空间,当然也降低了尝试成本,MONA的车型原本没有小鹏太多的研发包袱,也能够进一步拓展年轻化增量市场。小鹏需要稳中求进,让自己的长板更长的方式是让智驾做到更低的成本,做普及化。并且用营销、服务与产品质量为前提,实现接下来的规模化和全球化。

    飞机先生
    动态

    《小鹏的第二品牌疑团?》 昨天小鹏发财报了,会后何小鹏也参加了专访,回答了一些问题,和以前的太极不一样的是,昨晚的何小鹏比较清晰的确认了一些事情,也引发了我的一些疑问,今天想和新出行小鹏社区的朋友聊聊这个话题: 1:正式明确了mona不是一个车型或者系列,而是一个小鹏的第二品牌。 而且这个品牌一开始借用小鹏的渠道,未来还会自建全新的渠道。这个有点吃惊,之前以为MONA最多是一个车系,哪怕用一个不一样的LOGO,但还是小鹏品牌下,至少渠道是统一的,最多分网。 但现在看来,完全是类似乐道之于蔚来,是一个全新的品牌。而且这个品牌北京车展发布,估计到时候也会公布这台车的外观,然后几个月后上市。而且也不是大家预计的滴滴包销为主,而是TO C市场为先。 2:这个品牌策略个人没太看懂。 小鹏本身其实并不是一个中高端品牌,他的主力还是在20万左右的价位,哪怕出了X9后,整体的品牌调性和基盘,还是年轻和性价比路线。这样一个品牌覆盖10-15万左右是完全可以且应该的,甚至以后智能化边际效应逐渐递减后,10-20万的价位,我觉得应该是小鹏的一个主力区间。 从渠道来考虑,小鹏最难的是这个,现在400多家渠道,本身就经营得很吃力和困难,木星计划后,直营转代理,本身就是为了减少渠道成本带来的压力,现在又要建设另外一个全新的网络,困难可想而知。 3:有人说乐道能做,为啥MONA不能? 蔚来和小鹏的情况完全不同,蔚来的品牌本身就处于40左右的价位,而且以后产品更迭后会继续走高,把30万左右的产品逐渐留给乐道品牌,这个定位是清晰且可行的,而且哪怕是这样的蔚来,乐道全新的渠道准备和销售,都默默的进行了2-3年的准备了,包括产品。 MONA现在从滴滴手里接手过来后,也就这点时间,重心在智能化上车的赋能上,10-15万的用户对智能化的溢价,基本上很难接受,在短期内。虽然纯视觉可以降低很多的智能化成本,但和比亚迪在一个区间竞争,短期支撑一个全新的品牌,我非常不乐观。 4:MONA这个产品滴滴其实在疫情期间一直断断续续在做,中间有一次本来我也是要去做这个项目的保密评审的,当年叫达芬奇项目,但由于疫情的问题,最终取消了。车型大家看谍照基本可以看到,这个区间里,埃安和比亚迪都很强,而且他们都还有比较强的对公业务在帮助支撑,滴滴可以包销,但同一台车,如果滴滴多了,TO C业务怎么开展?哪怕这台车对小鹏的开发成本很低,那也要有销量才能支撑一个全新品牌的开拓。一台三厢纯电,几乎对于这个10-15万插混价格卷到死的区间来说,优势我觉得并不大,大家并不会为一个智能化好一些的产品溢价很多,更何况,其他几家在智能座舱上也并不差。 现在看来,F57的项目要到6月左右才会亮相了,估计上市要到9月份,也就意味着长达半年多到9个月的时间,小鹏品牌是没有新车能帮到销量的,这个我觉得是另外一个隐忧。 X9的销量再提高,量也是有限的。 接下来3年,10多款全新车型,加上海外车型,会达到30多款车的销售规模! 这个也非常震惊,感觉真的很像长城的思路了,不仅要分品牌,小鹏品牌也肯定要分网了,但未来的智能电动车领域,还会是多生孩子好打架吗?爆款必胜的思路似乎渐渐成为主流,小鹏本身捉襟见肘的设计能力分散到这么多车型,能做好吗? 接下来的答案,只能交给时间,只期望何小鹏的内心,已经有了笃定的回答!

    贺磊
    • {{default_recommend=='new'?'按最新':'按回复'}}
    • 热门
    • 精华
    • 闲置
    更新 {{manage.unread}} 条内容

    这就是夜星
    前天17:37 · 智己L7

    对MONA品牌的看法与建议

    MONA不只是小鹏品牌急需的活力,也是整个智能汽车行业的黄埔军校,培养年轻懵懂的客户,用最小的代价体验智能,在他们的认知里印上智能汽车的烙印,在他们成长10-2... 查看全文

    MONA 01

    阿平同学
    04-18

    1、到时候大家一起关注月度/季度/年度新能源新车渗透率,如果按今天的50%去看,已经在2024年还未过半,就完成了2025年的目标了。到时候MONA/乐道两个品牌上了,估计会更高吧。

    2、从保有量去看,新能源车要对整个汽车保有量带来影响,的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可以肯定的是,加入新能源出行的人只会越来越多。

    3、截止2023年底,充电桩 859.6万个,车桩比为2.4:1,车桩增量比为2.2:1。也就是说,大约1个根桩要同时服务2.5部车,并且新能源车增长的速度比充电桩的要快的多。并且通过图三,能看到基本上是新能源车消费聚集的地方,充电桩的数量与之对应比例增长。但也能看出,广西对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也能看出湖北与河南在这块的“掉队”。

    4、120kW的充电桩仍然占据大主流,180kW及以上的超快桩比例不是很高,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并且越来越多的800V车型,也能在需求端进一步推进充电桩运营商去部署更多。
    但对电网电容会有更高的挑战,所以具备储能以及削峰填谷作用的换电站,也很值得一看。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情况大家也可以持续留意,持续分享,持续交流。

    5、对于充电体验的影响因素,小桔充电有自己的一套充电指标,核心因素为:充电速度、充电安全、价格、确定性等。换电站在充电确定性方面,有更大的优势。

    6、充电里程上,400公里左右,无论是网约车还是私家车,是选择充电的关键临界点,所以基于私家车跟网约车兼顾小鹏子品牌MONA,续航450左右可以很好面向B端,550左右会更好面向C端。充电习惯上,网约车司机充电更加随机,私家车充电更加固定。充电频率上,网约车1天1充比较多,私家车1周1充比较多。

    7、广东的充电费用,无论是峰电还是谷电,费用都相对较高。惊奇的发现,浙江的充电费用比想象的会低?这个交由马上去杭州跟嘉兴的@木子阿 去探一探。

    8、 86%的私家车每月充电费用500元以下,并且多集中在18:00-23:00时间段去充电,话说社区朋友们会经常为了谷电电价而等到深夜去充电吗?

    我对MONA的期待 乐道L60 MONA 01

    置顶 {{item.data.title}} {{item.data.contents.content}}

    来自#{{item.data.theme_info.title}}{{item.data.theme_info.number?`本周共 ${item.data.theme_info.number} 人参与,话题内容折叠显示`:'话题内容折叠显示'}}

    {{item.data.theme_info.number?'查看全部':'立即参与'}}

    {{item.data.author.username}}{{item.data.author.user_honour}} 置顶
    {{item.data.create_time}}{{item.status==1 ? ' · 待审核':''}}{{item.data.author.car_list&&item.data.author.car_list.length?` · ${item.data.author.car_list.map(e => e.name).join('/')}`:''}}

    首页推荐 社区推荐 置顶推荐 精华
    NO.{{i+1}}热度 {{item.hot_total}}
    收录于周榜 TOP {{item.week_rank}} 收录于日榜 TOP {{item.day_rank}}
    视频文章

    {{item.data.title}}

    {{item.data.title}}

    {{item.data.title}}

    {{item.data.duration}}

    +{{item.data.imgs_url.length - 9}}

    ¥{{item.data.price}} ¥{{item.data.original_price}} 包邮 分类/{{item.data.garage_category_name}} 状态/{{item.data.garage_condition_name}}

    +{{item.data.imgs_url.length - 9}}

    {{item.data.series.name}} {{item.data.model ? item.data.model.name : ''}}

    个人评分{{item.data.contents.fraction}}

    点评:{{item.data.contents.content}}

    {{item.data.title}}

    {{related.type==29?related.circle.title:related.theme.title}}

    {{item.data.title}} {{item.data.membernum}}人参与讨论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