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下鹏厂的销量问题。这个上半年看图一走势就晓得,最大特点是“稳态”,有起伏但起伏不大,稳定在三万出头左右的位置。这个当然不算最为出色,但也很不错,而且很关键。 图二可以看到最近分车型的销量,值得注意的是除了 M03 和 P7+ 两款供应最大的车型之外,G6 的占比也逐步增大。X9 总体体量是属于少的,但行业内相同类型的车型也都差不多。最近 MEGA 交付量上来了刚刚超过 X9,但 X9 本身没减还是保持,依然属于稳态。至于说 G9?那确实这个规格的 SUV 还只是五座,当下的吸引力是不大的。 然后聊到这里,也都在其他很多博主发的贴下面评论里面看到有人讲:小鹏还是只能卖 10 多万的车,一上二字头就没人买了。这种说法一直以来被讲了很久啰,其实我觉得有点可笑。这方面最终就是看具体产品来的,像 X9 这种三十多万的只要产品有竞争力,就依然不会弱于其他同类产品,压根就没有简单粗暴给一个牌子冠予定义的必要。 卖得不够好的,就着实是产品吸引力不够的问题。例如很多小鹏的铁粉总觉得 G9 理应很吸引,但对于普罗大众来讲,一台看着这么大的 SUV 只有这个空间配置,是不吸引的,别以为很多人会在乎什么空气悬挂,那玩意儿宁可没有也无所谓。 只不过,小鹏的 6,7,9 三台规格差异没那么明显的五座 SUV,确实雷同特色会比较多。实际上我觉得可以把三者看成一个整体都没问题,类似现在理想 L7 和 L8 的存在感也都不强了,L6 和 L9 能有存在感就行。小鹏目前规模,今年来看一个月能交付到四万多已经属于高预期了吧?摸到五万已经是喜出望外了吧?这种产能规模要指望每台车都月交付近万压根不现实,卖得少的车型属于负责把自身产能极限填满就行了,现在大部分门店连 G9 的车子都不摆了,着实摆不下,接下来说不定 G6 都不摆了。渠道和产线的瓶颈都很明显,规模要跃升一个层级短期内是不可能的。 最后聊聊图三,还是挺佩服 M03 的。这个车没正式上市前我估计没人会看好它。虽然是一个较低价位的车,但这个价格区间也不是容易啃的,能明显跟第二名拉开差距很不容易。而且是在这一堆车里面,少数完全不依赖网约车属性的车型,这是非常难得的。另外它还有一个潜在重要意义,我觉得这可能是第一台在这种价位里面用高阶智驾作为卖点的产品,这是面对很多属于人生第一台车的用户进行市场教育的产品。这一点,我不晓得同是 15 万以下的埃安 RT 和丰田铂智 3X 里面选择带 Momenta 配置的用户能有多少,其中真正用起来的又有多少。但对于 M03 Max 的用户来讲,这方面我信心当然更强。
最后编辑于 · 2025-07-02
  • 全部评论5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3万台估计短期内鹏厂不容易突破,稳态再上一个台阶需要接下来新品要更有设计感情绪价值。单靠性价比很难有突破

现在的小鹏基本上是靠莫娜撑着

MONA真是救星啊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收藏
  • 举报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