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灯将成为新的品牌符号 新出行对话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总设计师邵景峰
新出行原创 · 访谈

在 22 日的荣威 D7 EV 实拍前,邵总跟我们讲了荣威 D7 的设计理念。虽然荣威 D7 是面向奋斗者造的车,但在许多细节上已经是有一个越级的表现了。

那么在会后,我们也对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总设计师邵景峰先生进行了访谈,以下则是此次访谈的内容:

问:邵总三年没有讲荣威,发生了什么?

答:回顾荣威 D7 的产品开发流程,20 个月之前,我们坚定地摒弃浮躁的声音。我们相信,只要荣威坚定普世审美、守正创新的价值观,面向广泛中国消费群体的真实诉求来开发产品,产品就能对消费者产生足够的吸引力。

问:新能源设计同质化趋势严重,荣威如何突破,除了大灯还如何表达识别?(包括色彩的识别性) 

答:设计上的品牌识别在新能源汽车设计时代其实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

首先,新能源时代,由于空气动力学在技术上的需求,要求前脸在型面上更加简单纯粹,过往许多的前脸设计元素消失了。尤其是格栅的消失,对每一个品牌来说都是挑战。

其次,品牌声量和销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品牌的识别,在这个纬度上,品牌识别这个命题对于品牌力较弱的品牌来说是不友好的。

最后,在设计取舍上,选择独特的符号,就要忍受被批评风险;选择熟悉的符号,就有被说同质化的风险。

所以,综合上面这三个因素看,要做品牌识别, 坚定和自信 是最重要的,要通过不断重复、积累和沉淀才能形成属于荣威的品牌识别。

具体手法上,荣威首先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灯的符号塑造上—— 做显性的识别 。比如荣威 D7 的 EV 版本更加注重设计的新潮感和时代感,希望用户一眼就感知到这是一辆电车,所以采用了分体灯的设计。而 DMH 则通过把大灯中其它的元素做了黑化处理,着重突出闪电符号的日行灯,来去营造前脸的电感化和稳健进取的感官感受。

其次,新能源时代,隐性的识别更加重要。荣威 D7 在整车姿态和体量上下了很多功夫,比如尾部的体量营造上,一张向上趋势的曲面,让整车姿态上显得稳健高级。同时 D7 在许多匹配面上下了功夫,努力消除面差,最终也是营造了一种隐性的高级感,同时也对风阻风噪音友好,提升续航。这些,都是隐性的品牌识别——传递荣威的大厂积淀,可靠安全的产品品质。

最后就是速度与效率。当前要赢得国内的市场,就要追求速度与效率,要快,要规模。销量上去了,识别性也就出来了,没有销量,识别性无从谈起。所以你会发现,我们在色彩上并没有采用一些特别绚丽的沟通色,因为我们认为当前最主流人群需要的其实还是那几个最稳健的颜色,有取舍,注重效率,在这个层面上来说,跑量是识别性的前提。

所以总的来说,荣威未来设计上识别的进化思路是清晰的——就是在后续持续快速的产品迭代中,不断在显性识别和隐性识别两个层面上进行积淀和进化。

问:如何设计一款性价比很高的车,举例几个便宜但是好的例子?

价格本质上代表了科技实力,代表了产品的竞争力。比如优衣库的衣服布料,科技含量很高,但它也不会把价格做得很贵,它同样是一个令人尊敬的品牌。以前百万豪车上采用的极致工艺和匹配,在荣威 D7 上也有体现。玻璃罩缝隙匹配,前风挡的工艺匹配,降低风阻、风燥,提升了经济性和舒适性。

另一方面,荣威品牌已经到了不允许浮躁的时刻。D7 不追求所谓的新潮科技,比如前后贯穿灯的设计,那些都是表面的浮华,背后其实是巨大的能耗浪费——电耗的提升和整车重量的提升。取消前后贯穿灯,降低了能耗,把更多的能量给到续航;把更多的重量占比给到车身,保证扎实的车身刚度,保证安全。有做有不做,有取有舍,这才是面向广大消费群体,一个主流品牌应该做的事情。

问:为什么两个视觉符号?荣威 D7 纯电版和插混版的造型差异是如何思考的?各自想向用户传达什么不同的感受?

答:从项目管理视角上,应该采用统一前脸符号;如果是强势品牌,极度统一也是可以的。但是从消费者真实的视角出发,作为主流品牌我们会提供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

D7 提供了基于后驱纯电平台的 610km 续航 EV 版本车型,也提供了 1400km 续航的 DMH 车型,为用户提供稳健的选择。

总体而言,双车都采用了电感化的前脸设计,既满足了低风阻诉求,降低能耗,又突出新能源时代的科技感。最后给人营造的是一种清爽的感受,清爽是未来新能源车非常重要的视觉符号。

对于 EV 车型,我们认为当前电车用户还是会希望有更多一点额外的东西,还是有一些标签感。所以在设计上我们更强调 EV 的时代科技感、新锐感和时尚感,更强调和彰显纯电属性。

对于 DMH 车型,我们则更强调稳健进取的感受,应用成熟可靠的技术,彰显 1400km 超长稳定续航实力。

问:D7 如何表达电动科技感?是否有用到一些新的技术手段?

答:所谓电动科技感的设计,其实就是纯电动设计逻辑的外显。

首先我们追求整车的高效率,尤其是低能耗。因此我们在保证内部空间足够舒适的前提下,极致优化风阻。你现在看到的光溜溜的型面,还有宽厚的后车肩,其实都是为了低风阻设计而打造的。具体技术上我们现在非常注意整车能耗的管理,在前期我们会做非常多的虚拟仿真实验,比如计算前脸进气的开口大小,在整车性能层面做到形成能量闭环的概念。

第二个是追求舒适大空间。当前新能源车很大的一个设计问题就是内部空间不足。很多车一味追求低风阻后,把车顶压的特别低,过宽的车肩把后排的 Y 向空间也给侵占了。荣威 D7 则在这上面做了非常好的取舍。我没有刻意为了追求极致低风阻而把车高压的很低,同时还采用了看起来并不是那么先进的全景天窗,但实际上这才是真正的科技含量所在。在超过一米五的车高上做出了 0.23cd 的风阻系数,在采用天窗的设计上依然保证了车内空间,这才是真正的科技!

最后,快,本身也是一种科技。为了对市场的快速反馈,为此公司内部还成立了 DI 部门,其实就是为了通过前期的快速虚拟仿真,优化电动车的一体化热管理,配合大量的冬季实验,保证电池续航里程的真实性。

问:DMH 的识别性比较强,D7 纯电 EV 的灯在后期是是否有迭代?

答:DMH 车型,因为采用的是单灯设计,电感化相对于分灯设计会比较弱。所以我们采用弱化主灯,其它零部件黑化,强化日行灯的处理手法,给用户带来实惠的同时具有时代电感。

EV 车型采用分体式大灯设计,分灯的设计释放了对眼神比例上的约束,简单纯粹的日行灯勾勒出犀利的前脸表情,从视觉上强化了整车的新潮感,让前脸精神十足。

任何品牌的识别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比如你刻意回顾一下奥迪设计语言进化的历史,尤其是大嘴之前的两代,它的识别性是一步一步进化的,而不是突然形成的。所以在未来,不管是 EV 车型还是 DMH 车型,我们都会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迭代和进化。

问:为何 D7 的后视镜放在车门上?相比于放在小三角窗上是如何考虑的?

答:放在三角窗上是最实惠的。放在门板上会贵一些,因为涉及到钣金件的更改,但对风阻会比较好。一般来说放在门上对降低风噪也是有帮助的,但具体情况还是得看整车 NVH 是如何处理的。

另外你会看到一般来说比较运动的车型都会把后视镜放在门板上。而到底放在哪里,其实是各种因素的平衡——重量、成本、风阻和风噪。如今造电车造型本质是更加理性的,不是拍脑袋的。最终我们选择了放在车门上,一定是考虑了上面这几个方面的综合因素做出的一个理性决策。

问:荣威 D7 EV 定位为中高级车型,在外观设计如何体现?如何打破固有的中高级车型形象?与主要竞品的设计差异是什么?(留白设计)

答:油车时代,设计师通常通过对格栅的塑造来营造高级感,而新能源时代,如何塑造高级感,对设计师提出了极大的挑战,而荣威 D7 秉承荣威优雅式自信的美学设计理念。通过对优雅设计的把握,给出了营造新能源时代高级感答案。

首先是比例上追求优雅的比例姿态,传递自信从容的感受。其次在型面语言上,舒展宽车肩既是荣威对高级感的追求,也是对气动性能的满足,营造新时代理性豪华。最后,在设计重点上。新能源时代,荣威更注重营造整车的体量上的豪华感,用稳健流畅的尾部阐释豪华优雅。

优雅,从根上说是设计品质的外显。整车的造型语言极致舒展流畅;减法设计让车身没有多余的元素,简洁大方协调而富有节奏的姿态,表达由内而外的优雅 , 塑造由内而外的高级。

如果我们用做一碗高级的面条来比喻做一款车,那么你评价一碗面条的好坏,最重要的还是它汤头和面条的好坏,这两样东西是最考验火候和功力的,而上面的配菜和调料,只要你有钱,都能买得到。荣威 D7 在营造高级感上,其实就是在汤底和面条上下功夫,在体量姿态上,在隐藏的细节上下功夫,营造真正的高品质的豪华感。

问:荣威 D7 EV 从设计层面想向用户传递什么样的讯息?

答:EV 从造型设计层面上,主要体现在集智电感前脸设计语言,更加集成、效率,纯粹,彰显高感知的纯电时代属性,同时,温润饱满,平和的优雅。

从燃油时代走向纯电时代,是汽车设计底层逻辑的变革。在纯电时代,速度和一瞬间的爆发力成为标配,而“能效”成为区分伯仲的标准。因此在纯电的设计逻辑中,对效率的追求是毋庸置疑的指导原则。效率的本质是系统之美,只有协同一致,整合创新才能够实现系统效率的最大化。

另一方面,中国人欣赏的品质是“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温良谦和的处世哲学,避免了潜在的矛盾冲突,让群体可以得到更长久的发展。温润饱满、纯粹简约,是这种价值观的外在表现。

纯粹的设计,是饱满的型面,圆润的倒角,我们营造“安”的视觉意象。

纯粹的设计,是人与科技的相处之道,让科技隐入幕后,让家人之间的美好时光载入关于车的记忆,用纯粹,实现平和的优雅。

在车身姿态上,在满足气动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实现空间效率的最优。保证舒适从容的乘坐体验的同时,极大提升了气动效率。在细节控制上,百万级别的面差匹配,减少风阻,给用户带来更多的续航里程,更低的风噪,更舒心的乘坐体验。

在体验设计上,D7 更加站在普世家用的需求上,为用户带来舒适优雅的用车体验, D7 采用全景天窗,电动遮阳帘,兼顾好看实用的乘车体验。 D7 无论纯电还是混动版本, D7 的设计都在坚持围绕着自信式优雅的核心设计理念,解决新能源时代下用户的真实需求。

问:荣威品牌向新能源转型,并公布了 3 年 8 款车的战略, 8 款新能源车型的设计都将延用品牌的新能源设计语言吗?将如何结合他们的产品定位在设计上进行区隔?

答:审美在快速迭代,技术在不断升级,市场需求也将随之而不断的升级,荣威的设计也将与时俱进,但明确的是荣威的设计语言将始终坚持着自信式优雅的品牌设计理念。

荣威品牌面向未来的广大的大众市场,根据不同场景的真实用户需求进行定位需求进行产品定位,设计定位。不论时代如何变化、市场如何变化、技术如何变化,纵观荣威的产品历史,优雅,始终是荣威产品的核心特质,这是荣威品牌历经时间洗礼后浮现出的最本质特征。

而不管环境嘈杂,都专注在做正确的事情上,这本身就彰显了一种优雅的态度。荣威全新的新能源系列,将贯彻荣威自信式优雅的设计基因,将最新的新能源科技,以最优雅的气质呈现给我们最广大的用户。

以上便是此次访谈的全部内容,对于荣威之后的产品和荣威 D7 EV 以及 DMH 我们也将持续关注,敬请期待后续报道。

  • 全部评论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曾经的网红设计师,我记得汽车之家当时吹了他很久

哈哈上汽荣威成也他败也他 荣威Rx5 互联网SUv 2016年一炮而红,后来造型就跟不上了

回复 慕予泡芙对,当时可火了

回复 老友不加辣是啊 但后面进步不大 19年就被长按CS75 PLUS摩擦哈哈 现在油车SUV第一名还是75pus 设计真的很重要

回复 慕予泡芙好像就火了一阵而已

回复 老友不加辣就16年嘛 后来博越16年上市也很火 17年以后就没荣威rx5什么事了 21年中期改rx5 plus一个月平均7000台也还行 不过促销很大 总的来说 上汽集团没有什么想像的空间了 就跟他的股票一样 停摆震荡 但出口 上汽没的说 很牛

回复 慕予泡芙上汽气质就很像上海滩的小开,总是放不开跟长城长安这些乡巴佬竞争

回复 老友不加辣上汽的员工是非常看不起其他车企的。就很有洋买办那味儿。

回复 老友不加辣哈哈 沾染了合资的傲慢 没有大牌的命 得了大牌的病

回复 慕予泡芙上一次改款还行吧

2023-07-26 回复 举报

回复 陈大个同学还行 但那个时候竞争环境不同了 都被cs75 plus 的设计抢了风头

那是外包的自己操刀了之后就露馅了

说实话,我欣赏不了这位设计师的作品。觉得都不大气

这车一点不大气。尺寸很大,但是长得像网约车的设计荣威品牌的定位有问题,上汽都不知道怎么打造荣威品牌走什么线路。设计师也不知道设计哪种风格。MG的路线清晰很多,当然也要考虑MG是英国人设计的

回复 白巧克力马丁尼现在荣威要造低价走量的

2023-07-27 回复 举报

回复 陈大个同学造低价走量的还这么麻烦找人来介绍设计干嘛?直接把配置补齐没有短板,然后给个低价,就完事儿。

有谁会读这么大一段文字啊?上汽想找媒体开讲解自己的设计语言,就应该出视频,放在抖音上。这种大段文字讲设计的根本说不清楚

这只是我们会后的一个采访文章

2023-07-27 回复 举报

邵总在出MARVEL X的时候一战成名,后面一蹶不振

吁。。。。。。。没出息还玩灯

新时代的标点符号确实就是灯

2023-07-27 回复 举报

荣威近几年的车就是市场中的卷王,性价比高,现在也在逐渐占据新能源市场了,点赞

D7的这种大溜背设计对车内空间会有更高的保证吧

做好自己的产品荣威才能在这块越走越远,希望车越造越好,以后不知道荣威会不会出极速换电的车有点小期待啊

D7看上去确实和过去的产品有些差异化,有化繁为简的感觉

感觉荣威在新能源研究这一块,有尖端的技术,我很期待,希望早日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