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Store.author.is_follow?'已关注':'关注'}}
无图化,走向「华元魔」时代。 今天还抽空参加了元戎的闭门沟通会。这也是我第一次和带有量产项目的科技公司真正谈「端到端」。 元戎实际做无图的时间非常早,没记错应该是 2022 年。那个时候还是高精地图的“鼎盛时代”,但彼时元戎并没有做快速扩张,而是两个方案一起走,无图和有图一起做验证,最后在算法融合时选择了无图的路线。 元戎选择无图并非被动选择。周光分享的一页ppt 可以看到元戎的技术演进,从最开始元戎业内较早的时候提出前融合,再到全向BEV,这时候基本能把路认出来了,逐步把地图砍掉。2023 年感知和规划还是独立的网络,才尝试把它们都打通,逐步走到如今的端到端。 现在元戎也逐步拿到几个定点项目。比如这次的魏老板的直播也据说是临时起意,并强调客、真实,最后我们也看到这次传播的效果也很好。这也是一个供应商和主机厂合作直播的一个经典案例。 和我最大理解的不同的是,大部分车企或者技术供应商走端到端是重构,必须舍弃掉过去的算法,而对于部分企业来说过去所有技术可能都是为了今天的端到端。 那端到端会带来哪些体验的不同? 1|会带来真正的无图化。 上一篇和大家分享了目前“图”的定位,有的本身有图商背书、有的收购产品线、有的走定制化图层等等。 但端到端是人脑思维,非结构化数据。传统高精地图实际是众多的 xy 点,是给rule base的技术框架看,而不是人脑看。端到端的思维更接近于人脑对环境的理解,比如“前方可以执行右转”。 所以过去我们提到的通过高精地图,或者“打补丁”的方式在端到端行不通。 2|体验会有“人味儿”。 我们说智驾拟人化,过去更多的是阐述体验舒服,规控很细腻。但端到端强调的是,执行策略和环境理解能力会更像人。 比如连续变道,过去连续变道都有策略机制变一次停一次,端到端的变道会更类人,不会有机械式的动作。 还有比如利他性行为。当我们地库中遇到对向车辆同时对冲时,会触发系统倒车避让。还有比如我们在路口发现堵到后方车辆时,系统也会前进一两米做避让等。这些策略并不是规则写出来的,而是日常学出来的。 端到端学习的不是人驾的风格,而是对场景的理解,包括学习人驾的规则。让体验更类人。 3|天花板会更高? 人海战术堆叠的规则路径,实际很难走通。而且天花板很快见顶。 rule base会带来一个直接问题是,如果没有像hw的体量基本没有一家能做到。而端到端带来一个更大的机遇是解决问题的天花板能力会更高,而对人员依赖反而会大幅降低。 当然这也对训练一个模型的数据量有更高的要求,数据会是端到端也是下一场竞争的决胜点。 当然这也引发一个新的问题,如今拿到最多数据无非是主机厂,供应商需要拿到足够的定点才能拿到下一场入场券。 其二很多传统主机厂没有意识到端到端大模型的能力,它们要的还是一个能实现的功能,甚至基础的 NOA,所以接下来端到端也会加速甩开差距。在智驾的竞争中,技术晚半年差距已经很大了,而当大家的技术逐步成熟时,具有代差的产品用户是无法接受的,座舱也是,体验会巨差,这个我们在手机时代已经有看到。 4|华元魔时代。 无图化的演进,华为、元戎以及Momenta都有着自己的技术路线。相信这也是百花齐放的时候,无图化有很多个历史意义,全国都可开、带来成本优化的人人都可用、进入 AI 2.0 时代。 而在车端,我们看到车是目前一个通用人工智能最理想的成长环境,机器人市场目前的量还没法和目前的车队数量相比,但是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期待的趋势…并且智能汽车的自动驾驶,也只是我们人工智能时代含苞待放的开始…值得期待。
  • 全部评论{{detailStore.commentnum}}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待审核」

{{ comment.relativeTime }} 已被赞赏 {{comment.integral}} 积分 回复

暂无相关评论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吧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编辑
  • {{is_favourite ? '已收藏' : '收藏'}}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 删除
  • 取消置顶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digest?'撤销精华':'设为精华'}}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