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Store.author.is_follow?'已关注':'关注'}}
原创文章
管理
继国轩高科后 戴姆勒开启新一轮国内电池制造商“捡漏”?
新出行原创 · 文章

继大众入股国轩高科后,德国另一大企戴姆勒参股孚能科技最终一锤定音,参与此次战略投资的是梅赛德斯-奔驰全资子公司—戴姆勒大中华投资有限公司,以 9.045 亿元,持有孚能科技大约 3% 的股份。此次协议的关键内容包括开展高新电芯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并大力提升成本竞争力,技术重点包括通过提高能量密度、缩短充电时间来实现续驶里程的大幅提升。

电动化革命愈演愈烈,前者特斯拉以“一天涨出一个福特”的增值速度,一骑绝尘,并以市值 2533 亿美元稳坐汽车企业头把座椅。华尔街预计 2025 年特斯拉营收或破千亿美元。大相径庭的是,传统车企正陷入后疫情的“复苏”时期,相继闭厂、裁员后部分车企未能“挺”下来,疫情后的连锁反应更是让部分车企进入新一轮的危机。

而“活下来”的传统车企,面对的另一场革命,是新能源的革命。以时间、技术与金钱作为筹码,大众、奔驰、丰田等为首的头部车企正开启新一轮的市场竞争,

戴姆勒的转型难路:实现“2039愿景” 

2019 年刚接棒戴姆勒董事会主席的康林松就提出“2039愿景” ,根据字面意思,也就是在未来 20 年内实现旗下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的“碳中和”目标。

到 2022 年,在欧洲实现车辆生产碳综合,在德国工厂使用的电力将 100% 来自于可再生能源;到 2030 年,电动车型包括纯电动和插电混合式动力的车型,将占据乘用车新车销量份额的 50% 以上;到 2039 年,实现全部乘用车型碳中和,包含从原材料、供应链、车辆生产到车辆使用、回收利用等各个阶段。

在今年戴姆勒的首场直播中,康林松讲述了目前的进展:梅赛德斯-奔驰在各个业务领域都已陆续推出新能源产品,其中国内的全新 EQC 纯电 SUV 已正式推出,今年夏季将推出 EQV 纯电MPV车型;此外,奔驰还将发布 EQA 纯电 SUV。同时,smart 品牌旗下所有车型都已转型为纯电动产品。在商用车领域,梅赛德斯-奔驰母公司戴姆勒还有电动轻型商务车、纯电威霆、纯电凌特、纯电卡车和客车等。

而在电池生产领域,奔驰正在扩建其全球规模最大的德国卡门茨动力电池工厂,目前中国的工厂已经投产,在美国和欧洲的多个工厂也在建设之中。目前奔驰最先进的德国辛德芬根 56 号工厂将于今年正式投入运营,将推出全新一代 S 级以及将明年亮相的 EQS 纯电动车型。

但从目前来看,“扩建、投产、即将运营”的效率显然与戴姆勒的造车速度不相适宜,此时戴姆勒入股孚能科技或许是不错的选择。目前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在锂电池产能上中国也占据榜首,与本土化捆绑,是戴姆勒为未来电动化全面转型铺路。

根据规划,今年戴姆勒就必须全面提升新能源汽车的产能,并且要将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占比 10%,并推出 20 多款混合动力汽车。

但这一目标,如今窒碍难行。

后疫情时期,大部分传统车企显然还没能完全缓过来,这其中就包括戴姆勒。

据彭博社援引德媒 Automobilwoche 的报道称,戴姆勒集团首席执行官奥拉·凯勒纽斯(Ola Kaellenius)计划实施一项新的削减成本计划,包括在 2025 年前裁员1万人,旨在将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减少研发岗位。

而早在 2019 年 11 月,戴姆勒曾宣称要在 2020 年底减少约 14 亿欧元的人力成本,包括在全球范围内减少 10% 的管理岗位,为电动化转型提供资金准备。

今年 7 月 8 日,尽管戴姆勒的豪华车有回暖迹象,但现金流依旧遇困。戴姆勒首席执行官康林松(Ola Kaellenius)在公司年度股东大会上表示,预计第二季会出现营业亏损,该公司将进一步削减成本,近几个月来累积的业务亏损恐无法在年底恢复。

戴姆勒预计当季销量大幅下滑,调整后的集团经营利润出现负增长,实体业务的自由现金流为负。

此时缺钱的戴姆勒,为何还要豪置 9 亿元入股孚能?

除了内部因素,戴姆勒如今还要面临特斯拉、中国的新势力们以及欧洲严格的排放政策,唯有加速才能反击。

显然,特斯拉如今已经接近 2533 亿美金市值,相当于 1.4 个丰田、3.5个大众、6.8个通用汽车,而这一超越历时不到几个月。另外在戴姆勒最重要的中国市场也被特斯拉瓜分,特斯拉在中国的建厂带来了新的冲击,而来自本土的蔚来、小鹏、理想等新势力也在加速瓜分戴姆勒的市场份额。

此外,欧洲的碳排放政策也在困扰戴姆勒。到 2021 年汽车制造商必须将平均每辆车每公里碳排放量从 118.5 克降至 95 克,不达标部分将面临每辆车每克 95 欧元的罚款,到 2021年则要覆盖所有新车。

电池供应商多重要?

动力电池,是近几年来三电中最受最受行业舆论关注的领域,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打通电池供应,是车企进入新能源造车的入门券。

但对于如戴姆勒等传统车企而言,从机械式的工业向化工体系转变,完全打通从矿工领域到电池落地、以短时间内打破电芯技术壁垒显得不切实际。目前具备自我研发能力的车企不多,比亚迪占据一席。所以目前大部分车企多采用与专门的电池供应商合作的方式来确保造车进度。

但新能源市场的电池正上演着二八定律。

以宁德时代、比亚迪为首的第一梯队已经占据市场大份份额,2019 年国内前十大动力电池企业合计装机量 54.88 Gwh,占装机总量的 88%,其中宁德时代 2019 年动力电池装机量为 32.31Gwh,占总装机量51.8%,比亚迪动力电池装机量为 10.78 Gwh,占总装机量 17.3%。

但这种关系自然而然会涉及到双方的利益关系,传统车企也在不断加强主导权,掌握成本才是盈利的关键

1.鸡蛋不能放进同一个篮子。

一个车企采用多家电池供应商的战略,在确保电池供应的同时也能保证成本。去年 1 月,丰田与松下成立车载电池合资公司,随后也与国内的宁德时代与比亚迪达成战略合作,今年 4 月 2 日,比亚迪正式宣布丰田与比亚迪合资的比亚迪丰田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无独有偶,去年大众也与宁德时代达成合作后,今年 5 月 29  日大众和国轩高科正式签约,大众将投资约 11 亿欧元(87 亿人民币)获得国轩高科 26.47% 的股份并成为其大股东。小鹏汽车副总裁刘博在一次与新出行访谈时透露,“电芯采用不同的供应商,这是基于成本以及产品自身考虑。”

保证电池供应,以及提高议价能力显然是控制成本的关键,而宁德时代、比亚迪和亿纬锂能等如今也是戴姆勒的电池供应商,加入孚能科技也将助力实现戴姆勒的电动化转型愿景的同时也能保证成本。

2.与电池制造商合作 保证电池质量稳定

此次协议的关键内容提到双方将开展高新电芯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技术重点包括通过提高能量密度、缩短充电时间来实现续驶里程的大幅提升。与大众战略相同,戴姆勒此次投资入股,已经触及到中国的供应端研发。

如今,主机厂与电池企业合作是发展主流,在能够保障电池供应的稳定和电池质量的同时,车企也能够在与电池企业的深度合作中掌握部分核心技术,促进技术水平的提升。

戴姆勒为何看中孚能科技?

1.具有合作背景

奔驰与孚能科技其实在 2018 年就已开始合作。

2018 年 3 月,孚能科技通过了戴姆勒集团 VDA6.3 过程质量审核,进入戴姆勒供应商体系。2018年年底,戴姆勒与孚能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签订了 2021-2027 年动力电池供货协议,确定了长期合作关系,订单总额达200亿欧元,成为戴姆勒动力电池供应商。 2019 年 9月戴姆勒股份公司通过官网发布,与孚能科技建立可持续合作关系,包括水能、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生产出动力电池电芯,未来将搭载于包括 EQS 纯电动豪华轿车在内的下一代 EQ 车型。

目前孚能科技已在国内的江西赣州、江苏镇江拥有两大生产基地,而孚能科技表示正规划在德国东部建立一座动力电池工厂,该工厂将创造 2000 多个新工作岗位,且自筹建之初同样按照一座碳中和工厂设计,预计将于 2022 年底完工,初始产能 6 GWh,后续可提升至10GWh,孚能科技在 2022 年前在国内规划的产能合计能够达 39GWh。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并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在中国的本土研发、生产和采购等。” 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大中华区业务的唐仕凯说。

2.软包电池领域的独特优势

虽然 2019 年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孚能科技以 1.21GWh排名第七位,但其在三元软包电池领域却表现优异。

孚能科技成立于 2009 年,主营新能源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及整车电池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在全球三元软包动力电池领域占据头席。数据显示,其软包动力电池产品出货量和装机量分别在 2017 年、2018 年排名中位列全球第三,中国第一。2019年孚能科技实现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1.21GWh,软包电池装机量全国第一。

目前国内大部分电池制造商都偏好于方形电池,而这恰好成为孚能科技的竞争力。三元软包动力电池工艺上要求更高,但在能量密度、安全性能、循环寿命、充电速度、温度适应性等都具备优势,这也受到欧美车企的偏爱。目前孚能科技已经开始量产能量密度 285Wh/kg 的电芯产品,运用到系统层级有望突破 Pack 能量密度 200Wh/kg。

电动化革命的到来,格局也在大变。以奔驰为首的豪华地位正遭遇挑战,而新能源在豪华定义上与传统燃油车颇有不同,除了品牌与舒适性,还融入了智能网联化、自动辅助驾驶等科技。虽然奔驰的销量在逐步回暖,但后疫情时期,也显露出传统车企的“弱点”,传统车企在回血速度上相比新势力造车企显然更慢,企业越大受打击成本越高。

但戴姆勒显然意识到“现金流”与“电动化革命”的重要性,此时仍在缩紧的口袋中拿出 9 亿元,也意味着戴姆勒在电动化上的决心。而对于孚能科技而言,上市只是第一步,它将要面临的是如何抢占国内两大巨头的市场份额,以及与其同样具备软包电池优势的韩国电池制造商,也嗅到了国内市场的先机。此时孚能与戴姆勒集体保暖,共渡难关,相信会是一个最优之选,两者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我们拭目以待。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编辑
  • {{is_favourite ? '已收藏' : '收藏'}}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 删除
  • 取消置顶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digest?'撤销精华':'设为精华'}}
回到顶部
  • 全部评论{{detailStore.commentnum}}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待审核」

{{ comment.relativeTime }} 已被赞赏 {{comment.integral}} 积分 回复

暂无相关评论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