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的中关村,在正午阳光的照射下感觉还挺暖和,以至于我再次感慨自己没有穿长款羽绒服来北京的英明决策。 我来中关村的次数不多,但每次来都会对这块土地有敬畏之心。是因为中关村是众多科技巨头云集之地,有许多高新技术企业,也包括当下火热的具身智能、还有自动驾驶公司。 前段时间来这边就是为了参加轻舟智航有关于安全智驾的沟通会,我也在这次活动是那个也学习挺多,伟健在新出行社区和大家分享一下。 1、轻舟智航是什么公司?目前有哪些客户? 用一句话概括,轻舟智航是一家中高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类似于大疆卓驭,可以给车企提供不同等级的智能驾驶方案。例如轻舟智航目前公开合作的车企有理想,理想L系列的Pro版智驾方案就是轻舟智航提供的。 在过去的2024年来,轻舟智航发展迅速,其中在9月份总交付量就达到40万台,12月份的交付量突破50万台。其中这50万台基本都包含了理想L系列的Pro车型。 同时在2024年里轻舟智航也获得了两次融资。 2、大家都在讲安全,轻舟智航对“安全”的底气何在? 2025-2026年年中是高阶智驾全面爆发的时期,从原来20万级别的车型才搭载的高阶智驾逐步下探至10万这个级别。大家也从两三年前的高速NoA转变到现在的城区NoA,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三四线城市的用户都能够体验到高阶智能驾驶带来的乐趣。 这其中就衍生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安全,该如何普及?该如何更加安全?轻舟智航就在2025年将“安全”作为最核心的品牌战略。 在各家都在强调安全的前提下,那轻舟智航如何打出差异化,或者说有哪些底气?其实早在2019-2021的时候就开始做自动巴士,做L4的解决方案。轻舟早期就做L4起来的,在做L4的时候,安全必须是放在第一位,就是一个底线,轻舟现在的产品都有源于L4的研发基因。 第二点是量产规模,在交付了50万辆之后,没有出现过一起重大安全事故。 第三点是研发体系,比如研发系统的搭建,还有仿真系统等等。每次修改都会经过这些验证。 3、轻舟智航是如何做安全的? 轻舟智航推动智驾安全从“99.99%”向“99.99999%”进化。关于安全的提升有三个点和大家分享: 第一个是解决长尾问题,为此轻舟智航创新性地提出「安全的端到端」技术架构,并发布安全智驾新范式,将独创且已得到充分量产验证的“时空联合规划”的经验融入One Model 端到端模型设计中,保证行车的安全与舒适。 其中有一点是高效的端到端离不开数据闭环,数据回传能做到T+1,可以快速闭环,这个很重要。 第二个是应对安全失效的问题,比如摄像头被挡住等一些安全失效的问题,要有更完全的安全冗余,对L4来讲只有这种安全冗余硬件,才能提高安全性。比如某个路段地图突然失效,也会喂一些数据。 再比如鱼眼摄像头被堵住了,这时候会被诊断系统检测,鱼眼用不了就可以用前视觉,意思就是最大限度的提供功能,在提供功能的前提下给用户提供安全。 第三个是提升人机交互,有更主动的安全反馈,比如让驾驶员更及时的接管等问题。 轻舟智航提出了起身防误触策略,可能驾驶员在拿东西的时候会碰到方向盘,这会增大方向盘扭矩,防止误触。 比如恶意驾驶(躺平)安全策略,这个有点意思,如果检测到座椅靠背角度不对,这时候智驾就会直接退出。 在会议上我也和轻舟智航的CTO李栋博士一起探讨,轻舟提出了防止误加速,比如在智驾过程中不小心踩到加速踏板,这时候系统判断你是否误踩,从而控制你的车速。 我对这项功能体验是比较感兴趣的,毕竟我们在智驾过程中大部分时间右脚都是放在加速踏板上,遇到突发情况(系统紧急刹车防止后车追尾)或是一些障碍物可能会紧急加速变道。 所以我比较好奇这项防止误加速的真实体验如何,不过李栋博士也说了他们会检测到前方明确有障碍物时才会生效这项功能。 以上就是参加完轻舟智航沟通会后的一些信息点,我个人是非常赞同轻舟智航将“安全”作为品牌战略。毕竟对大部分用户而言,智驾仍然是一项新的功能,刚开始使用还是会有些紧张甚至抵触。需要在人机交互上、系统底层规控上做出一些更为安全的策略,才能获得更多消费者的喜爱,智驾行业也才能越来越好。
最后编辑于 · 2025-01-26
  • 全部评论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前排沙发空着~

还没有人评论哦,快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