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Store.author.is_follow?'已关注':'关注'}}
《新出行深度 | 目标不仅仅是第一梯队了 专访理想智驾负责人郎咸朋有感》 今年夏天,北京的太阳特别毒,不亚于李想当年的微博文风,在理想楼下一个叫“有毛之地”的餐馆(真的叫这个名字),我匆忙的扒拉了几口意面,准备对理想智驾团队进行一个采访。 说起理想的智驾,之前经常听到几个论调:研发资源投入不足,人比较少;理想智驾还是落后于第一梯队的;智驾团队人少还裁员? 最近似乎业内开始传理想的智驾开始支棱起来了?带着不太相信的眼光,我和理想智驾总负责人郎咸朋,端到端总负责人贾鹏,进行了一个下午的沟通,并实车体验了,在这里和大家仔细汇报,我尽量用幼儿园小朋友能看懂的语言,不生涩难懂: 1:首先需要明白,理想是一次性上One Model的端到端+VLM,而不是小鹏华为等分模块的端到端,现在是千人内测,今年会全量推送。 2:(估计大家已经开始骂了,啥叫端到端?) 我尝试着用最简单类比解释一下: 之前的智驾原理是,感知-规划-控制,这个方式,把开车遇到的情况分N个场景,每个场景都有自己的规则,按规则办事处理。比如遇到慢车,多少速度,跟多久,隔壁没车,你就可以发起超车类似的。 端到端方式后:没有场景了,只有一个能力,那就是像人像老司机一样去开车的能力。没有规则,用大量的样本去训练学习,最终学会处理每一个情况。理想现在是12亿公里的数据样本。 首先和车辆技术总监一起确定哪些人开车属于五星老司机,打上标签,然后从这些人的数据样本里选“干净”正确的样本去学习训练,最终像他们一样处理问题,理想这种有3%,几千万公里。 3:之前智驾研发为啥要拼人?因为要拆分场景,不同场景都要有写规则,无数场景,做了后,还要验证路测。 现在第一是拼数据,数据越多越干净越好。第二是拼算力,算力越大,大模型迭代能力运算能力越强,无论是车端还是后端。前者理想还有优势,因为它是增程,相比纯电,它的数据覆盖更广更深。 以后研发人数不是最重要的(当然也重要),郎博说特斯拉也就400多人,理想平台更多,有pro也有max,人多一些,800多,轻舟也帮着做一些pro工作,端到端现在200左右。 4:这种侧面验证了,要想做真正的端到端,数据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没有大量的数据,很难做到,一些第三方公司就很难,特别是越到后面,差距越来越会拉开。 5:理想不会做Robotaxi。 6:理想的车以后还是会有激光雷达,激光雷达两方面作用,一个是智驾里的一个传感器,未来也许可以不需要。二是极端条件下的AEB和AES等东西用到,哪怕人开车的时候,也需要刹住,而且现在价格也不是太贵,理想的车上有这个,是肯定的。 7:端到端以后只有MAX会OTA,pro算力太弱了,做不到端到端,也没有VLM。但理想以后的车还是会有pro版本,看市场需求用户需求算力成本等。 我提了一个问题:很多用户不需要城区NOA,但觉得有激光雷达才安心,需要更好的AEB等,怎么办? 理想官方回答:我们可以在pro上加激光雷达嘛,达到安全上限。 8:(大家又开始骂了,又不说人话了,啥叫VLM) 别急,接下来解释啥叫VLM。 前面说了,端到端学习像五星老司机一样开车,但有一点存在空白,这个场景你要遇到过啊,数据里得有吧。假如一个人去到人生第一次去天津,那里红绿灯都是条状(真的假的?我不记得了),不是圆的,人还是会开车,但机器就懵圈了,咋办? 这就需要VLM了,就好像一个大模型,有知识读过书会思考会举一反三,应对没遇到过的场景。 VLM怎么学习的呢?三步,第一步学习人类所有知识,天文地理数学计算机代码类似的。第二步学习驾驶知识驾校规则科目一科目三数学工程学逻辑学等等。第三步他们会精标一些场景。 这样:端到端(应付遇到过的场景,理想叫系统1)+VLM(应付一些极端的,罕见没遇到的场景,理想叫系统2)就组成了他们的智驾逻辑模型。 9:理想还有它自己的“世界模型”,相当于端到端和VLM的考官,这个世界模型不停的出题来考试验证这两个系统,证明他俩靠不靠谱。为啥叫这个名字,据说特斯拉开始的,目标是开遍全世界。理想也叫他系统3。 10:以后算力对于一台车,一个汽车公司越来越重要,就好像一台台式机,以前的显卡才多少钱?现在的显卡,几乎占了一半的钱。但如果你不用来做视频打游戏,那也无所谓,汽车也一样,你不要智驾,也可以不要算力。 接下来理想就搭载英伟达索尔处理器了,以后理想的车从SR到智驾提醒语音,都会很大变化。为啥?因为智驾越来越好用了,人在车上的行为也不一样了,比如以前中控屏行车时候不能播放视频,以后也许可以了,等等。 最后: 我们也讨论了一些友商和供应商,分段的端到端,他们认为不是真正的端到端。基于NV的芯片做的所有工作,很难切换到其他芯片品牌,所以NV会越来越强大。 今天的路测,估计@飞机先生 会放出来,但其实意义不大,因为还太早期,也不是非常惊艳,只是原地停车情况下可开启智驾,在掉头环岛进去切出的时候,确实很猛很像老司机,但也有很多槽点,据说下一个版本就会改了。 这篇内容比较硬核,我写得有点辛苦,不知道大家看得如何,算科普文,非理想用户也可以看看! 和郎博聊完后,我又去李想的办公室坐了一下,他这么挑剔的人,对理想的端到端都很满意了,要我随便开任意开。 新出行的理想长测车也会持续的迭代版本,据说端到端的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每周可以迭代十多个版本,我们拭目以待,全量推送据说今年,但肯定不会是12月那么晚! 似乎,智驾又开始了新的起跑,而这次,算力数据和方向,也许比决心资源更重要!
最后编辑于 · 2024-08-06
  • 全部评论{{detailStore.commentnum}}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待审核」

{{ comment.relativeTime }} 已被赞赏 {{comment.integral}} 积分 回复

暂无相关评论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吧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编辑
  • {{is_favourite ? '已收藏' : '收藏'}}
  • {{is_personal_top ? '取消主页置顶' : '个人主页置顶'}}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 删除
  • 取消置顶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digest?'撤销精华':'设为精华'}}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