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推荐
新能源的黑马——R7与Model Y的正面对决
文章

大家好,我是大家的小朋鸟友。中国绝对是世界上新能源行业最卷的国家,没有之一。随着产业链的完善,不论是传统车企还是新势力都顺着国家的政策大趋势,积极布局新能源,而2022年9月,新能源渗透率已经超30%,一线城市和部分省会城市甚至接近了50%。目前国内的新能源竞争逐渐从上半场的造车到下半场造智能汽车过渡,而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一直是各大传统厂商的薄弱环节,强如吉利,比亚迪在智能辅助功能上还是没能够达到“好用”这个标准。

谁也没想到,第一个认真开始做智能汽车的传统主机厂居然会是上汽。不论长安还是北汽、东风,甚至是吉利都是通过和第三方机构合作,购买第三方的解决方案,而飞凡这个刚刚独立一年不到的品牌在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款车上用上了自研的解决方案,足可以看出上汽对飞凡品牌和产品都寄予厚望。

特斯拉一直消费者在考虑新能源的时候绕不过去的品牌,毕竟现在哪怕对新能源没了解过的人也知道新能源里有个特斯拉。甚至有消息,飞凡把麻豆歪直接搬进了自己展厅,上演R7硬刚麻豆歪的好戏。那我们今天也来聊聊看R7和特斯拉的产品对比。

一、外观

两车都采用了轿跑SUV的设计,车身尺寸上, R7是4900*1925*1655。而麻豆歪4751*1921*1624。因为R7在长度上占据优势,整体外观在视觉上腰线会更协调,麻豆歪则和毛豆3共用75%的零件,就是拉高版的毛豆3,所以在一些人看来会略显臃肿。

*图片来自于网络

另外,作为SUV车型,很多人会跑些烂路,或者像杭州这边到处在修路的,离地间隙也是很重要的一项,R7的21公分(空载)的离地间隙也比麻豆歪的16.6公分(空载)更让人安心。

感谢老成亲测

二、内饰

其实内饰好不好看也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是麻豆歪的极简风格导致很多功能缺失是我不太能接受的。首先要说的就是仪表盘,仪表盘对于车子来说其实非常重要,不然在model S上特斯拉也不会保留仪表盘,这导致很多特斯拉车主会后装仪表盘,虽然淘宝上价格都很便宜,但是如果要单独走线,不知道会不会影响到整车质保和线路安全呢?

全新Model S plaid
Model Y

R7除了仪表盘之外还可以选装来自华为的AR-HUD,不得不说,以前开车没有AR-HUD没觉得有啥,但是用了一个月之后感觉回不去了。。。现在再去开没有AR-HUD的车子已经不太习惯去低头看仪表盘了哈哈。并且AR-HUD的使用场景除了驾驶之外,还可以投影成720P的大彩电,对我这种车里看视频能看一天的人来说也是非常合适的。缺点是目前适配app太少了,只有iqiyi支持,希望能够尽快扩充app合作,以后车里看比赛就更舒服啦,不会吵到家里人,哈哈。

AR-HUD画面的高亮部分用手机拍会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变化,凑合看吧,哈哈

然后就是座椅部分。我自己是选择了豪华舒适包的,真皮+按摩+副驾腿托只要1万,标配皮革座椅也带了座椅加热和通风功能。而麻豆歪是没有座椅通风的,座椅除了颜色之外什么都选不了,而白色内饰除了颜色不一样之外其他和黑色内饰没有任何区别还要加8000块选装,呃。。。。有钱人的世界我不理解,哈哈。 自己之前的车子没有座椅通风,自从用了座椅通风之后才知道到底有多舒服,而且R7的通风是后背可以通风到的,还真就是不用不知道,用了逃不掉。

另外就是座椅填充部分,R7的座椅会更加柔软,麻豆歪则会比较硬,尤其是后排,坐起来和硬板凳一样。相较于麻豆歪,麻豆3的后排是会柔软很多的。座椅长度上现在没有找到关于麻豆歪的确切数据,而我们的万里@万里同学已经自己量过并且发了《从一个胖子角度看R7的空间》,R7的后排座椅有50公分,这个数据应该是满足了大多数人的需求了。

三、驾乘感受

从驾驶者角度出发,麻豆歪得益于方向盘左右各一圈,指向性和精准性是非常不错的,但是这样也就导致方向盘阻尼非常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重”,虽然也是有舒适模式可调,但是整体差别不大,对女生来说是练臂力的好工具,像我这种懒人还是比较喜欢两个手指就能转动的哈哈。R7的方向盘阻尼调节的区间会更大一些,如果喜欢操控的可以调成运动,像我一样的懒人就舒适状态好了。

底盘上,R7用了麦弗逊前悬,造价成本低于麻豆歪的双叉臂,这点在很多人看来就是为了省成本。其实在最开始知道R7用的是麦弗逊的时候我也是这么质疑的,但是后来对AR-HUD进行了解之后就懂了,其实这个也是因为用了AR-HUD做的妥协。因为AR-hud会占用很大的座舱空间,而双叉臂本身是一个非常占用车头空间的悬挂系统,如果用了双叉臂车头变长,座舱空间就会被压缩,为了保证车内空间,所以用了麦弗逊。另外还有一点是双叉臂是一个侧重于支撑性的运动悬挂,特点是硬,而R7这个金刚芭比其实底盘风格是偏向于舒适的。所以在一些极限操作上,侧向支撑性上,R7表现会不如麻豆歪。我自己的车子交付的时候胎压是2.8bar,我现在把气放掉了些,目前四轮冷车胎压2.5/2.4,看环境温度,舒适性非常不错。而麻豆歪则是一贯的驾驶员爽就行,舒适性嘛,忍忍就过去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四、智能驾驶

相信很多人也都看过了新出行的LCC测评,目前R7距离特斯拉的智能驾驶还是有差距的,毕竟智能驾驶和AI是需要数据的积累和学习的,特斯拉庞大的基数以及先发优势让它能够有足够庞大的数据量。R7作为刚刚诞生的新品,数据积累上远不及行业头部力量。好消息是依靠更多的感应系统和自研的全融合算法可以提供更多的冗余。硬件决定上限,而软件决定下限。特斯拉的全视觉算法目前绝对是世界领先的,但是就像人的眼睛一样,都会有弱势场景,现在够用的硬件在处理更加复杂的场景时是否能够有效,是个要思考的问题。

写在最后:

新能源行业是中国汽车工业换道超车的关键,随着市场逐步完善,国内市场环境逐步从政策导向过渡到消费导向,越来越多优秀的产品在涌现,相信我们的民族品牌一定会崛起的。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收藏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回到顶部
  • 全部评论36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一个月销量几百台的品牌怎么好意思跟几万台的比?佩服勇气

产品好不好不是看量。看数量比亚迪吊打特斯拉

先不说R7有没有更好的产品力,销量确实和产品力不一定成正比,比如油车里销量最好的几款,轩逸,卡罗拉,H6,纯电里的五菱mini 等,很多时候中庸和价格和热度各种因素都可以决定销量,比如3和y的产品力确实已经下降了,但销量虽降也还行

而且,论销量,特斯拉想超越比亚迪确实也是难事,但我也不认为比亚迪有多好的产品力,包括itac海豹,世事无绝对吧,适合的就是好的 而且R7目前的产品力其实还行,包括卖的不好的L7

又上首页了? 666

请分享一下上首页心得

这两个车在智能上不是一个维度,不是竞争关系

现在的市场太卷了,不缺好产品,现在能全方位超越Y的竞品也不少了,除了车机跟辅助驾驶。但是仍然不影响Y照样卖的好,你照样卖不动。大家都很好,为什么要选你?

除了所谓的品牌和可以吹的ap,r7完全超越y。

有理有据,两三年的时间所有的电车都在优化换代,只有特斯拉还在初心不变

特斯拉也换了,只不过是S和X

只能说Y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产品力这块,R7也还是相对能打的,虽有明显不足,比如麦弗逊。。。

知道r7的人太少,真两车都试驾过了估计没多少人会选择y

楼上说的对,几百的销量开砍月销几万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