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汤哥Tango

老汤哥Tango

新出行认证:理想汽车 产品线负责人

成就:首页推荐3次、社区推荐2次、精华推荐1次

关注0 粉丝25 获赞129

  • 加入黑名单
  • 创作成就
  • 最新
  • 动态
  • 文章
  • 视频
  • 点评
  • 闲置
  • 投票
  • 个人信息
  • 门店优惠
  • 全部
  • 动态· {{circleNum.ins_num}}
  • 文章· {{circleNum.article_num}}
  • 视频· {{circleNum.video_num}}
  • 点评· {{circleNum.remark_num}}
  • 闲置· {{circleNum.sale_num}}
  • 全部
  • {{item.name}}·{{item.contentNum}}

优惠活动

抵扣券

权益礼包

端到端+ VLM 的直播挑战来了,之前全在南方,这次来到了“宇宙的尽头”….. 铁岭? 而且这次 V13.0,挑战 零接管 家庭六座旗舰SUV#理想L9# 城市智驾直播第八站——沈阳, ⌚1月22日本周三中午12:00, 理想汽车官方直播间,不见不散!

老汤哥Tango 点赞 1

行云流水, 零接管…V13版本 的端到端+VLM

老汤哥Tango 点赞 2 评论 1

800万clips, 从 110W+ 用户的里程中挑出来的最优秀的老司机场景…. 马上2025年新年了,老汤哥祝大家都发财,大家都挣800万! 哎,忘记说单位了,是美金,还是人民币,还是日元,还是韩币,还是津巴布韦币呢?

老汤哥Tango 点赞 2

#老汤哥说技术# 勉哥继续分享 ,铝材和钢材如何连接在一起….. MEGA如何通过材料的使用,通过合适的连接,从而实现顶级的碰撞安全的, 在中保研,最新款2024年规则下,MEGA获得了3个G+ 的行业最顶级碰撞成绩…….. 这句话,把我们材料技术负责人,@吉超超有材 ,把我们碰撞安全负责人@东哥聊车-吉向东 都cue到了….. 造车的确就是一个需要几千人协助的大工程….

99
老汤哥Tango 点赞 1

之前我小作文有说过铝“生锈”的问题, 铝其实也是会锈的,比如窗框的铝合金饰条,比如压铸铝,特别是暴露在沿海地区的,很多车厂可能就算了,我们会想办法去解决……

218
老汤哥Tango 点赞 1

昨晚有小伙伴给我私信留言,说MEGA流媒体后视镜效果太好了,问L9 能否改装 …. 的确 MEGA流媒体后视镜可能是你见过的最好的流媒体后视镜,LCD的屏幕,屏幕清晰度超过了很多售价50万以上的豪华车型的中控显示屏, 更重要的是, 我们用了一颗 200万的专用摄像头,而不像其他车型复用AD的摄像头, AD摄像头的信号是给“机器”看的,所以,画质,噪点,还有帧率都不够……

老汤哥Tango 点赞 3 评论 1

#老汤哥说技术# 负责焊接的勉哥出镜@造个理想的徐爸 ,吉超负责金属材料@吉超超有材 ,焊接好的车身给向东提供碰撞的安全@东哥聊车-吉向东 造车需要几千人团队一起努力协作,才能超越用户需求…. MEGA旗舰堡垒车身上使用了多种兼顾强度和轻量化的材料和先进的连接工艺,助力了MEGA在中保研碰撞测试中取得了三个G+的最优异成绩。那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重剑无锋”–电阻点焊的特点和“威力”

130
老汤哥Tango 点赞 2

看到好多同学对MEGA的滑移门很感兴趣,因为侧面无暇,一眼看过去也看不到滑轨, 看样子我得准备拍个小视频来说一说这个滑移门了, 这个滑移门难度非常的大,技术含量特别高….

老汤哥Tango

#理想车位到车位全球首家全量推送# 大家说,未来自动驾驶端到端有没有可能把喇叭声也放入? 昨天晚上小作文 老汤哥写了一个 增程标定把车内麦克风听到的噪音放入标定参数里面,降低增程器在怠速工况下的概率,大概降低了8%的概率…. 刚刚开车拐弯进直行道路的时候,有个卡车按了喇叭提醒避让….. 突发奇想….

老汤哥Tango 点赞 4

@QiQiAfrican:我负责食品研发,我们把研发分为基础研发个和应用研发。蟹黄青菜面属于应用研发,不管核心蟹黄酱是不是我开发,但我试了苦瓜、西瓜、生梨都和蟹黄不搭配,给消费者我们认为最好吃最有价值的组合,这就是自研。 基础研发主要是供应商在工艺和原料上做开发,有时候我们也会介入,给出意见和需求。 这个观点让大家豁然开朗,其实整个L9 这辆车就是最大的 自研….. 在L9 之前, 没有人把冰箱彩电大沙发搬上车,因为车载冰箱的噪音解决不掉,因为没有中国人体模型, 在L9 之前,没有人把前脸做成纯电的样子,因为进气问题解决不掉 在L9 之前,没有人把副驾屏做到这么大(其实在理想ONE之前,都没有副驾屏),因为副驾点爆气囊解决不掉 在L9 之前,没有人把空簧作为标配,因为国产空簧质量和性能达不到要求 在L9 之前,没有人在SUV上的第二排给“电视”,因为折叠噪音,碰撞问题… 在L9之前,大家的中控台奇奇怪怪,现在都类似L9,因为这是最后的设计,没有之一 在L9之前,没有一台车能在中保研申请做副驾小偏置碰,并取得零缺陷G的最优成绩因为副驾比主驾更难, 在L9 之前…… 其实L9 就是最大的自研, 在L9 之前,世界上没有一台车长这样, 在L9 之后,才有了各种L9 的野生兄弟…….. 盔甲穿上,以上为老汤哥个人观点,如果观点和你不一致,以你的为准… #老汤哥说技术#

老汤哥Tango 点赞 2 评论 3

#老汤哥说技术# 最近都没有拍过小视频了,年前实在太忙了,最近计划拍一系列整车控制策略方面的小视频,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整车控制器,我们叫XCU,之前讲过硬件都是我们算力平台同学自研的,我们也是行业第一次应用S32G的。硬件是自研的,整车控制软件从理想ONE开始就一直自研的, 什么时候需要自研,老汤哥之前表达过自己的观点: 一是行业里面就找不到供应商的,比如当时的S32G的首发, 二是会被卡脖子的,比如买整车厂的发动机,这个不能干,因为谁知道啥时候就会被卡脖子 三是决定性能上限的,比如智能座舱软件,比如端到端智能驾驶 而整车控制系统 这三条全占了, 增程的控制行业当时就找不到第三方能做 ,而且这经常要OTA,让别人做很容易卡脖子的, 另外性能的上限也很容易被卡住, 所以从理想ONE时候,软件是自研,到了理想L系列,就把硬件也要自研了,之前还讲过一个厂长发飙的故事,也就是因为L9的整车控制器硬件要不要自研的讨论。 那说到整车控制的软件,大家试驾过理想L系列,我们的驾驶性几乎可能就是你开过所有的车中最好的,我之前开过特别好的车,但是从理想ONE开始,就觉得车怎么这么好开,驾驶性真好, 前两天在成都参加销售2024年年会,吃完后又和骁哥,昕旸一起和咱们四川团队的伙伴吃了一顿烧烤,烧烤很好吃,就是担忧这体重。。。。。 骁哥告诉我,他毕业后在宝马,开了无数的车,然后开了宝马一个Diesel的啥车后,觉得这车是世界上驾驶性最好的车,然后就要求咱们的车也要这样...... 哎,我就回想了,我2008年的第一台车了,MG TF了,哎,我能说这台车,当时真的标定得太差了,它居然没有蠕行......当时我去问负责标定的同学,这台车是不是坏了,标定的同学说,这台车就是没有蠕行的,不给油不走,一步都不走.......(昨天为啥发MG TF,就是前天晚上吃饭聊到了自己开过的车) ......好吧,这事和我老东家没关系,因为当时所有的都是CKD的,中国这边没有做任何的改动.......圆过去了吧 所以要对标好车,开过好车真的太重要了.......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花很多钱购买各种顶级的车,也会租各种顶级的车来试驾,来对比的, 买的车,租的车中,X7,GLS. I7 基本都算比较便宜的一档了...... 说到整车控制,今天讲一个很小的技术创新,最近我们行业首创了一个基于噪音感知的智能增程器发电功能。 这个功能很有意思,大家知道,增程车在车运行的时候,发动机和车速是解耦的,也就是车速和发动机的转速没有关系。 燃油车是发动机转速,通过不同的变速比,然后转化为车速,它们之间是有一个速比关系的,是不解耦的 因为增程车发动机转速和车速没有对应关系,所以到底以多少转速,多少发电功率运行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题目了, 在NVH和发电效率,还有排放之间,这三角经常打架打得很凶了, 整车控制的同学希望在满足排放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发动机的发电效率,但是如果转速高噪音又会大,而且有时候还会发生某些转速下和车身频率共振的问题,不仅又声音大小问题,还有频率问题。 当年2018年做理想ONE的时候,因为大家都没做过增程的标定,也没有人做过增程发动机, 所以增程发动机部门,NVH部门,整车控制部门,电驱部门,底盘部门,车身部门,当时大家都是各行其是,各自发力, 我当时做为研发项目总监,可把我弄惨了,哈哈哈, 直到今天,依旧还记得当时请厂长出马,第一次用OKR来组织大家共识共同目标的故事。以后也许可以单独写一个小故事 当然,现在经过这么多年的合作,已经形成了一套非常好的合作机制和流程,在L系列的开发中,就基本没出过啥问题了。 再回到今天的主题,说一说最近的一个小创新,其实原理很简单 因为NVH的限制,为了让用户尽可能少的感知到增程器的声音,所以都尽可能控制发动机的转速 但而车速高的时候,因为风噪,路噪会比低车速高,所以就可以刻意增加发动机的转速去更多的发一点电,而不至于引起用户的烦恼。 当然,这个标定非常非常非常复杂,用一个”非常“都不足以形容这其中的技术..... 然后,问题来了,根据车速来标定发动机发电转速和功率,还要考虑到噪音,那我们有没有直接把人耳听到的噪音做为一个参数引入到增程发电工况呢? 比如车经过了一个比较吵闹的地区,是不是可以发动机转速可以高一点,发电功率大一点,这样多发了一点电,等到了安静的环境下,就可以不用那么高的转速,这样增程器的声音就会小了。 总之,就是把环境的噪音考虑进去。因为环境的噪音是有各种频率的,所以不是简单的声音大就可以多发电, 技术核心是根据人耳掩蔽效应特性建立模型,找对噪音,才能直到用什么的发动机转速,什么功率发电,因为噪音频率这东西,一旦做得不好,反而产生副作用. 但这个功能看起来简单,那行业里面之前从来没有人这么做过,因为如果要引入噪音做为标定参数,必须具备几个条件 1,技术上, 只有全链路自研+XCU可以做到。因为要打通感知链路,例如全车的语音的麦克风,还要打通整个控制链路,而且要有足够算力,延迟得特别小,计算速度得特别快。 2.人耳的掩蔽效应是和整车控制领域之外的另外一个领域了,你如何让原来天天研究排放的同学去研究人耳呢 3 ,所以跨部门的合作特别重要了,因为这个功能了,跨了好几个领域,比如NVH、车机,麦克风,增程器,算法、控制等多部门协同工作。 还好,因为理想汽车的软件都是自研,而且只要有用户价值,各领域各部门都会非常支持, 所以这个可能是全球首创的将声音信号用于车辆控制的功能被我们开发出来了 (是不是行业首创,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看到哪家宣称他们有这项技术) 目前已经OTA到了L系列的用户车型上,经过最近统计:这个功能上来后,同比减少了停车等安静环境下增程器启动概率大概8%,让NVH更舒适。 这个不说的话,估计大家都不知道吧? 下周我再约专业的同学来拍一期小视频来详细的说说他们怎么做的、 说了怕不怕被抄袭,说真话,还真不怕,刚才说了,要做好这个,真的需要整个控制链路全软件自研,还需要跨领域的通力协助。如果整车生产商和整车标定,以及车机系统负责的不是同一家,还真不是那么容易抄过去。 当然,真要能快速抄过去,也没问题,就算理想汽车整车控制团队给增程这个行业做贡献了.... 嗯,也是这才是自研技术带来的真正价值......而不是什么把供应商现成的玻璃买过来,弄个山海经的名字就说是自研的..... 盔甲差点忘记穿上了,如果你和我的观点不一致,以你的观点为准。#理想l9#

老汤哥Tango

这个应该是基于 上险量 的数据,更真实一些, 但是细心的同学可能会发现这个数据和企业公布的销量并不完全一致。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种情况: 图中公布的数据(上险量)小于厂家公布的销量 可能的原因之一是: 因为有“中间商”,经销商体系,厂家把车“批发”给经销商,就算销量了,但其实这些车并没有真正卖出去。 所以容易出现上险量小于企业公布的交付量 另一种情况,例如理想汽车:图中公布的数据(上险量为)大于厂家公布的销量: 原因是:理想汽车是完全直营的,没有经销商,因为中间还有我们自己的试驾车,这些是要上保险的,所以会计入了上险量,但并不能算入企业的交付量…. 所以会出现上险量大于厂家公布的交付量 盔甲穿上,以上为老汤哥个人观点,如果你和我观点不一致、以你的观点为准。

老汤哥Tango
你已将对方拉黑,无法查看其主页内容
由于用户设置,你无法查看其主页内容

暂无相关内容

暂无相关内容

试试换一个关键词搜索吧
已加载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