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仔细观察了一下小鹏的SR,系统还是会很频繁的把路边的闪烁警示灯标志成红绿灯,虽然这个版本在提示上已经减少了很多疑似红绿灯。而这应该就是小鹏应用端到端解决方案的原因,小鹏的方案貌似是BEV融合的感知端到端,也就是把整个感知统一在一个大模型中来输出结果,有没有红绿灯以及红绿灯的颜色,甚至能不能走都直接决策出来,所以系统会在非路口也会检测出疑似红绿灯。这个方案比理想的NPN更加先进和激进,理想NPN还是把红绿灯检测作为一个独立的任务,这个任务还是基于连续图像的。现在理想的城市NOA还没出来,不知道理想有没有取巧,就是根据高精定位,只在有红绿灯的路口进行检测,这样做的好处就不会出现小鹏这样疑似红绿灯的问题。缺点当然也很明显,如果一个路口本来没红绿灯,突然有了红绿灯,可能就检测不出来。方案的先进性可能也是小鹏能被CVPR邀请的原因。但明显小鹏选择的路线是更加困难的,也更容易出现错误检测的问题,现在还有一定的概率,SR显示的红绿灯全是红灯,但系统决策出来的是绿灯可通行的状态,也要一定的概率是绿灯,系统决策不可通行,在深圳这个问题还是经常能遇到的。当然也包括了上面提到的各种疑似红绿灯的问题。这个检测方式也决定了小鹏的算法应该不会去实现红绿灯读秒这类的功能了,因为本身就没有必要。目前看小鹏的算法应该是和Tesla最像的,理想虽然宣传上很像,但实际走了很多取巧的路线。问题是,小鹏的方案虽然上限更高,但数据量能不能保证系统的能力提升,如果没有足够的数据,这个方案的差异不一定能够被感知出来。以上说的都是感知,在规控上感觉小鹏是便保守的,感觉更偏传统算法一些。这一块可以快速的提升体验,但系统的上限也被限制了,当然就中国当前的路况这是个务实的决策,不知道背后也是数据量不足的无奈选择。 另外小鹏对外传播,只提了Xnet,具体的架构一直没有介绍,不像理想一下子甩出了NPN和TIN,让人觉得很牛逼,但从技术上看,都和业界最先进还有差距的方案。不得不吐槽一下,小鹏应该在技术传播上也重视起来。
  • 全部评论7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XNet不知道什么时候用在泊车上,现在泊车识别太弱了,功能也比较弱。

听说在写了,不过泊车优先级比较低,今年肯定优先卷城市和通勤,2024泊车才会有大更新吧

一个小建议,长文字尽量分下段

纯手机码字,想到哪写到哪

有意思的问题

呵呵,理想?套用理想的逻辑,先做出来落地上车才有资格讨论吧

理想一直是投机主义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收藏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