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Store.author.is_follow?'已关注':'关注'}}
对话SF MOTORS创始人张正萍:从硅谷源起到布局全球
精品文章
北京时间 3 月 29 日,新势力造车全新车企——SF MOTORS (以下简称 SF 公司)强势来袭,在美国硅谷总部举办了全球发布会。期间除了公司亮相之外,还展示出了全新的电驱动、和自动驾驶技术,以及 SF5 和 SF7 这两款接近量产的概念车。

而随后 SF 公司的创始人职首席执行官(CEO)——张正萍先生与新出行进行了诸多讨论。期间透露了SF公司为何选择从美国起家,并在四国进行布局来推动国际电动车市场向前发展的原由,以及分享了自己在汽车行业里的经历与远见等,还有关于SF公司未来的众多发展之道。

SF MOTORS 到底是家怎样的新势力造车企业?

在与新出行交流之前,SF 公司的创始人职首席执行官张正萍先生又强调了一次关于公司的认识。美国的 SF 公司是由小康股份作为主要投资人,并在美国独立运营的一家电动汽车公司,其中小康股份只是 SF 公司的创始投资人之一,这两家公司也是一个相对独立运营的主体,简单理解就是被投资者与投资人的关系。

SF MOTORS 公司位于美国硅谷的总部大楼

与此同时,张正萍表示:“在原始投资人小康集团的支持下,目前 SF 公司已经在美国、德国、中国和日本四个国家进行研发中心布局,并将在中美两地双制造基地进行生产,将达到年产 20 万辆的生产能力。其中首款车型 SF5 将于 2018 年底在美国市场开启预订,随后将于 2019 年在美国上市销售。同年,SF 公司旗下的新车也将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而对于 SF 公司未来在中国市场及后续的发展,张正萍也做了简单的描述:“中国现在确实有 300 多家在做电动汽车的,竞争也比较激烈,但是总的来说,我认为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像我们一样做中高端的高起点汽车企业是不多的。”

“我们对这块还是很有信心的,那么对于后续的资金安排,前期在过去两年是想小康集团作为主要的投资方,可以让 SF 公司得发展更快速,决策更高效,对于后期来讲,我们是开放的,欢迎引进更多的战略投资人介入。”

全球化的起点:揭露 SF 公司为何从美国起家的缘由

通过之前发布会上的介绍,我们得知 SF 公司于 2016 年 1 月正式在硅谷成立,并专注于智能电动汽车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其中有特斯拉联合创始人马丁·埃伯哈德,及团队的加盟让 SF 公司纯电驱技术上掌握了核心科技,从而能打造出卓越的纯电动车。但 SF 公司既然是由中国人创建的,那为何总部却在美国硅谷?

SF MOTORS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正萍先生

张正萍表示:“其实 SF 在诞生之初就给自己定下了“全球化”目标,这点其实通过主要研发电驱动和智能驾驶的美国总部硅谷,以及在德国、日本和中国建立的负责设计、技术及工程等多领域的独立研究中心不能看出。”

“而为何将 SF 公司的总部选在了美国硅谷?这个与 SF 全球化的布局有关。一方面由于美国在智能技术上有着明显的优势,同时硅谷又是创新科技的核心,这也是需要去布局的地方;另一方面,由于美国的智能汽车竞争环境还处于比较初期的阶段,SF 相信能在这里推动美国市场的发展,而立足美国可以看做是实现全球化目标的起点。

SF MOTORS 美国硅谷总部的前台

“为此 SF 公司认为在美国立足,在美国进行研发、制造、销售以及服务,毕竟随中国之后,美国也会成为最大的电动车市场之一,而在美国电动车市场进行布局并深度参与,更有助于推动整个全球新能源产业向前发展。”

“还有一点可能跟我自己的经历有关,因为我一直关注美国的电动汽车市场,从小确实是在汽车圈长大的,每当放假后,同学们都是去哪儿玩时,我基本上就是冲压焊接,组装车间,就勤工俭学,因此从小在车圈子里长大,从小在重庆也开了不少传统的燃油车,而特斯拉对我的改变还是感触挺大的,随后我来到美国去参观了特斯拉,便发现美国除了特斯拉,并没有其他的电动车企了。”

美/德/日/中形成 4 大布局 推动实现“全球化”目标

在有了在美国硅谷的总部之后,接下来就要考虑如何实现”全球化“的目标,而张正萍是这样布局的:对于这个发展模式,SF 公司从最初到硅谷就是奔着电驱动和智能驾驶来的,因为硅谷在这个方面是绝对的领先,从整个发展历程来看,除了驱动系统和智能驾驶,我们在德国拥有一个团队,主要负责内饰的设计和电池包结构的设计

在美国密西根州安娜堡我们拥有一个研发中心,主要对整车前沿化的研究,以及在美国的碰撞试验,标准标定在安娜堡那边;而日本的电池研究所也成立了,主要针对将来电池的电化学方面的研究

SF MOTORS 公司在技术的核心优势——电驱技术

而在中国重庆和北京两个地方,也有研究中心。在北京主要是为了适应中国的驾驶,因为在美国智能驾驶这块儿算法是比较先进的。也可以这么理解,因为美国的道路并不像中国那么复杂,所获得的数据相对来说也偏少,而同步再通过北京和更多城市和地区的测试,最终用更全面的数据来支撑 SF 的智能驾驶。

那么重庆,在金康的汽车工厂那边,有相应的中国标准的电动汽车厂做些适应的改进,所以在这个从研发来讲就是用各个地区最优势的资源进行研发。另外,SF 也高度重视国际化人才的组建,这样能更好的利于将全国的优秀资源进行整合。例如在美国研发电驱技术和智能驾驶的团队中,大概有上百名来自 30 个国家的员工,因此单纯的从人才方面来说,SF 也实现了一种“国际化”。

对于制造,如从中国到美国,东西两半球,我们产能更覆盖了。对于销售模式,在不同的国家会根据不同国家的互联网和电商发展的节奏来进行不同的策略,比如在中国,互联网电商做的更轻更全面一些。更早在中国推出互联网电商合作的这些方式。

中/美两制造基地各有优势与特点 未来年产能可达 20 万辆

其实在德国、日本和中国的基地主要是负责设计、技术和工程等,真正让 SF 公司具备造车能力的还是美国 AM General 民用汽车工厂和中国的金康新能源汽车,这种模式的设计是基于一种什么样的考虑?

张正萍则表示:”从中美两地的布局呢,主要是考虑到我们从一开始就在美国这边研发,所以整个产品线来讲,我们在硅谷搭了一个实验室,这个实验室除了做相应的测试和试验以外,这个实验室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

SF MOTORS 旗下的中型纯电动 SUV——SF 5

“比如对于我们硅谷这边研发出来的纯电机,电控,电机控制器,电池包,电芯一些产品,我们在这边研发之后可以按照工厂的生产方式把它给制造出来,并且去给他一个标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会把它复制到印第安纳工厂。”

“而跟许多同行不太一样的就是我们在美国是先研发,再制造,在这个产品基本成型以后拿到其他国家去制造。与此同时,在这边工程师都非常厉害,办公楼就有至少 30 个博士,占比率将近 10%,其他的70-80/% 也是硕士学位,所以对硅谷的创新的意义是非常重的,如果在这边那研发出来的成果直接落地的话,从这儿拿到中国去制造是有一定风险的,因此我们一直坚持在硅谷制造。”

如果按照这个规划来看,从2019 - 2021 年,这 3 年内 SF 公司的总产能会被设计在多少万台呢?还有一点我们都很想知道,这次 SF5 和 SF7 都会在北美率先上市,而未来SF旗下的新车型有没有可能实现北美和中国两地的同步上市呢?

SF MOTORS 旗下的全尺寸纯电动 SUV——SF 7

张正萍表示:“如果单纯的从产能来说的话,目前美国工厂按照年产 5 万台收购了 AMG 工厂来布局的,自动化程度是比较高的,国内重庆金康是按照年产 15 万台,所以两边加起来,也是 20 万台左右。另外,这 20 万台足以让未来 3 年到 5 年实现满产。”

“其实我们目标是希望未来的产品同步上市,但是初期来讲,因为美国标准与中国是有一定差异的,不仅是车还包括驱动,因为我们这次是按照先把美国的这个产品先做好,然后接下来在中国进行投放,但是两边的产品工艺是一样的。”

未来将采用直营销售模式 市场布局不仅是纯电动车领域

通过发布会上的信息,我们都知道 SF 公司旗下的产品在中国最快也要到 2019 年才能上市销售,同样张正萍对这一点也非常清楚,为此也有计划在这个有限的时间里快速让消费者去了解和认可 SF 公司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与此同时,对于全新的营销模式,SF 公司也有一套自己的方式。另外,SF 公司还发表过“共享电驱平台”的做法。

张正萍认为:“纯电动车这个市场真的很大,这是一个颠覆性的时代,传统汽车到电动汽车,可能会像传统手机到现在智能手机的这么一个过程。市场很大,大家的机会都很多,不至于就两三家这种,因为各自有不同的优势,对于十万家的这个,应该看整个公司的商业模式了,不同的商业模式量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SF MOTORS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正萍先生

“如果纯粹是靠买一台车赚多少钱,那肯定会需要比较大的量,但是现在却是在互联网的时代,是一个比较开放的时代,因为产品这块来讲,像从 SF 的角度出发的话,我们的产品,不光包括整车产品,同时包括整个电驱动的平台,对于整个电驱动平台,包括我们后续的储能系统,包括电芯,都是系列化的产品。这些都是一个全新的发展,不仅仅是汽车。”

“而关于销售模式,我们 2016 年创立 SF 公司的同时在美国硅谷也投资了一家大数据公司。这家大数据公司,这两年也是深耕美国和中国的两个市场,并且在汽车行业里面,有非常不错的业绩,这个也是支撑我们接下来作为直营销售的一个非常大的核心。中国更多的通过直营的模式,通过大数据分析的这么一个能力,可以更好的去了解我们的用户,更好的了解潜在的消费者,因此这块是能做直营模式。”

SF MOTORS 全球独创了四电机驱动技术

“共享电驱技术是 SF 公司的一项愿景吧。SF 公司乐意跟我们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一起共享我们在硅谷,在美国,包括在全球各地研发出来的产品。不过就新能源行业来讲,发展确实不是某一家能够轻松推动的。”

“更需要的是整个行业的一个轻资产,只是作为主机厂的角度,可以更好的整合这些资源,来起这个头,牵这个头,让我们通过整车牵头,从整个电驱动到自动驾驶到电机,到储能系统,同时我们将有更多的战略合作者,来共同推进行业的发展,而不是单打独斗。”

SF MOTORS 旗下的两款概念车与四电机驱动技术

不仅是通过发布会上的所见所闻,此次与张正萍进行了一番交流后,新出行认为 SF MOTORS 造车是一件很靠谱的事情,这也从侧面上反映出了更加理性和有想法的新势力造车企业。如果说电驱技术、首创的四电机平台、高能量密度电池包等是 SF 公司在技术上的核心优势,那么中美两地的产业布局和全球化的运营模式则让 SF 变得更坚定。

与此同时,以小康股份为首的投资者也是 SF 公司坚强的后盾,而对外开放的驱动平台则能实现真正将电动车推向高速发展的利器。最后从产品端来说,SF5 也离开我们越来越近了,未来的市场表现,以及 SF 愿景是否能实现,我们拭目以待。



有趣的闲聊:

新出行:您认为 SF 公司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张正萍:全球化的运营模式、中美两地的产业布局、自主研发的电动车核心技术,以及对外开放的驱动平台。

新出行:品牌打造这块有什么规划,跟小康的品牌差异化的体现?

张正萍:第一个差异化,两个是完全不一样的,小康做的还是传统这块的汽车,包括SUV,SF公司是专注于纯电动,而且是中高端,整个设计制造到销售是完全独立的,包括品牌,同时,双方更多的是在(金康工厂)在业务上进行一些合作,但在品牌上相对独立的。

新出行:未来在并购,收购这块儿有什么计划吗?后面并购的话怎么去把并购来的技术消化吸收?

张正萍:我们前期做了两次并购,一个是对美国工厂做一个次产能的确定,另一个是 InEVit 的并购。其中 InEVit 更多不仅是为了对 SF 公司的支持,相信很快他们在欧洲这方面的发展也会非常迅速,他们主要是做(电池包),电池膜相关的技术。

新出行:国内你们成立的公司叫金康新能源,那么 SF 公司与国内的金康新能源未来的关系是什么样的,怎么做到一个协同式的发展?

张正萍:金康主要会针对我们 SF 公司在中国的生产和制造提供帮助,并在国内布局的三电(电机、电池、电控)这块的设备进行生产,目前已经在重庆开工了;而金康新能源汽车整车的生产会在今年下半年完全竣工,目前已经在投入设备。这个关系就是我们作为技术输出整车的需求,那么金康汽车负责在中国的制造。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编辑
  • {{is_favourite ? '已收藏' : '收藏'}}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 删除
  • 取消置顶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digest?'撤销精华':'设为精华'}}
回到顶部
  • 全部评论{{detailStore.commentnum}}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待审核」

{{ comment.relativeTime }} 已被赞赏 {{comment.integral}} 积分 回复

暂无相关评论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吧

乌冬

简介:健谈的闷骚男,喜欢猎奇全球新能源车的动态,偏爱与你漫谈...

1139

获赞

1

关注

39

粉丝

917

原创

{{recommend_circle[curIndex].series[0].name}}

指导价:
{{recommend_circle[curIndex].series[0].price.max>0?(recommend_circle[curIndex].series[0].price.min == recommend_circle[curIndex].series[0].price.max) ? `${recommend_circle[curIndex].series[0].price.min}万` : `${recommend_circle[curIndex].series[0].price.min}-${recommend_circle[curIndex].series[0].price.max}万`:'暂无报价'}}

{{item.title}}
进入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