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Store.author.is_follow?'已关注':'关注'}}
管理
如何合理地比较电动汽车的快充能力
话题文章
有没有一个公认的指标或方法来对比不同车辆的快充能力?
目前为止,还没有。
行业内对快充的衡量,主要有以下 3 种:
1、直接比较最大充电功率,这个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几乎每一个车型出来,主机厂都会标榜该车的快充能达到 xxkW,这个指标也最具有误解性,因为你不知道这个最大的功率是在什么条件下,能持续多少时间;
2、给出 SOC 20% 到 80% 充满的时间,如 30 分钟,这个也经常为整车企业所使用,而且有时如果没有刻意强调充满的 SOC 区间,非专业人员会误认为是从车辆从 0 充满的时间;
3、给出充电多少时间,能够行驶多少公里;特斯拉给消费者展示的就是基于这个形式,更直观,也更容易理解。
实际上,由于充电的性能与电池的 SOC 状态、温度等直接相关,因此,即使是上述第 3 种较为直观的方式,在指标上来看,也是个变量。
在最大功率上,Porsche Taycan 能够达到 270kW,Tesla 超级快充能够达到 250kW,但由于不同的策略,它们在一定的时间后便迅速地降低下来。
所以,一定程度上,第 2 种的方法比第 1 种更客观些。比如,根据 Fastned 对不同车型快充的功率记录,你可以就 SOC 20%-80% 这个区间内的平均功率进行计算,进而比较快充能力的大小。

从上图可以看出,SOC 20%-80% 期间,Porsche Taycan 的平均功率为 224kW,远领先其他车型;Audi e-tron 的平均功率为 149kW,Tesla Model 3 的平均功率为 128kW。这个仅仅从充电功率上来进行比较的思路有一个问题:它没有考虑到整车的能力利用效率,同样的电量,每辆车型的行驶距离是不同的。因此,日本的 P3 公司(P3 automotive GmbH)提出 P3 快充指标的概念,希望从消费者使用的角度,更真实地来体现不同车型快充能力。这个指标的计算如下:

思路是:从 SOC20% 起,在 20 分钟内充入的电量,能够实际行驶的里程数,再除以 300km。
按照这个计算,上述车型的 P3 快充指标分值如下:

能够看出,现在还没有一款车型可以达到比值 1 的水平,在 20 分钟内,表现较好的是 Taycan,其次是 VW I.D 3,随后是 Model 3。图中,还给出了另外两个时间段,即 10 分钟内,30 分钟内充电量可行驶的距离。在 30 分钟内,表现最好的是 I.D3。
这是一个可以继续探讨的方向,如果能给出 5 分钟内,10 分钟内,15 分钟内,20 分钟内,25 分钟内,30 分钟内,充电量可以行驶的里程,就可以更全面地供消费者自己来感知,而非是用技术的语言。因为,这里也体现了不同车企的策略,以 Tesla 为例,在目前 V3 的充电策略上,特斯拉在时间越短内,表现越好,因为它后期功率衰减的快,这样,你如果充个 5 分钟,或 10 分钟就上路,Tesla 的优势就很明显,在充电点足够的情况下,这个策略也最为方便。
但这个方法需要注意一点,不是关于快充的,而是关于效率和成本的。以 Taycan 和 Model 3 为例子,20 分钟内,Taycan 的平均功率为 224kW,得到的续航里程是 216km 左右;Tesla 平均功率约为 128kW,得到的续航里程是 197km,那么,相当于:
  • 在电量上:特斯拉消费的电量为 Taycan 的 128/224=57.1%;
  • 在续航上:特斯拉可行驶距离为 Taycan 的 197/216=91.2%。
这两年的新车型,续航基本可以实现 400-600km 的范围,个人来看,电动汽车的续航焦虑客观上能够解决了,消费者主观上的感受则仍需要一个培育的过程,而充电时间的等待煎熬,仍没有从客观上得到普遍解决,将是接下来需要突破的环节。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编辑
  • {{is_favourite ? '已收藏' : '收藏'}}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 删除
  • 取消置顶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digest?'撤销精华':'设为精华'}}
回到顶部
  • 全部评论{{detailStore.commentnum}}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待审核」

{{ comment.relativeTime }} 已被赞赏 {{comment.integral}} 积分 回复

暂无相关评论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