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Store.author.is_follow?'已关注':'关注'}}
这一届上海车展 这几家车企尽不干正事儿
新闻
一位资深的媒体人,在上海车展的第四天,给了我这样的感悟:“看了几十年车展了,今年最累!“这种累并不是因为这设计变态的四叶草展馆,也不是因为爆棚的人潮和无数的活动,而是因为这是一届和以往完全不同的车展,是新造车势力正式登台入室的元年,是传统主机厂之间拉开巨大差距的一年,因为看不明白,所以才有累之感。


车展已经成为各大车企展示自己未来理念的舞台,每家展示的都是过年一年多时间深思熟虑后的未来大战略,而媒体记者们蜻蜓点水式的走访,又怎能窥视其中的深妙之处,而这种居高临下的审视又带着本身的高傲和经验主义,一个个咄咄逼人的问题背后,各大老板们端坐于前又道不明或不能道明的痛苦,谁人又能知晓?

喊着“弯道超车”的口号,干着“分道扬镳”的事情

在前几年新能源时代刚刚到来的时候,一众自主品牌大喊“弯道超车”的口号,在国家政策的配合下,大呼中国汽车产业真正升级的时代即将到来。但众多合资车企的领导们颇不以为然,死死把握着核心的技术,汽车产业复杂且漫长的产业链,很多越不过的门槛让他们还能放下心头的担忧。最近一两年新生的互联网造车新势力,也同样喊出了类似的口号,在乐视等笑料逐渐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段子的同时,他们似乎开始做出了很多与前人不一样的活儿来,走出了一些不一样的路。

一场不像发布会的发布会


从一个月前开始,厂商的公关人员就开始要你选择去发布会的方式,有跑步、游轮、共享单车、大巴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参会者心中的疑问越来越多了,所有人分布在不同的酒店,从下午 2 点一直嗨到晚上 9 点,从附送的时尚杂志般的画册,到晚餐需要自己动手制作的汉堡。我身边的媒体朋友的感受是:一次又一次刷新自己对汽车发布会的理解。从旋转木马,到荡秋千,再到一场共享自助餐外加嗨爆音乐会,产品的全新理念和三个终身免费最后把这样一场 party 推到了最高潮。


这是笔者参加过时间最长的一场发布会,但说实话,并没有感觉到很无趣想走,一个一个的包袱在事先预计的时间里抖响,一些洋元素的运用也让发布会的格调显得不错——这是中国人“运用”老外最成功的一个公司了。所有时尚元素都用尽,车的亮点完全被掩盖在了这些车以外的亮点背后(尽管车也挺不错)。

这似乎不是传统的车企应该干的事儿。

我们不参加上海车展,但我们的车每天都在那摆着


如果要说离车展的距离,我相信没有一个车企敢和威马去比,他们的总部就坐落于上海国家展览中心的办公楼区域,用沈晖的话来说,“既然很多朋友都说想过来看看,我们索性就在我们办公室做一个开放日了”。由于量产节奏的问题,这次他们并没有展示自己将于明年量产的车型,只是把它羞涩的藏于一个深色玻璃的后面,而且这个玻璃的不透明度调得恰到好处,你能窥视到这台车的大概轮廓,但又不能看清其中的任何细节,一台看上去还不错的紧凑 SUV。


虽然车看不真切,但他们一个关于充电的 APP 缺引起了我的留意,现有市面上的所有充电网 APP 都或多或少有着自己的缺陷,但威马这个,就是奔着这些 BUG 而来,未来 60 秒的刷新频率,预示着,这也许是以后唯一靠谱的一个充电桩查找软件。哪怕是我也觉得这事儿也许未来高德或者百度来干,更持续更靠谱一些。

这看上去,好像又是一个不干正事儿的车企。

我们要做上海车展最安静的角落

每一届车展,每个车企的舞台比拼的都是音响分贝的大小,舞台的绚丽,模特的靓丽程度,以至于车展的主办方不得不定下不能用模特的规定,连音响的分贝值都规定死了才行。而蔚来汽车的创始人李斌显然不想走这些老前辈们的老路,作为一个媒体人和车企老板兼顾的身份,他打造的是一个“家”的展台,这里有儿童乐园,有礼品中心,还有一棵安静的树,不同的车型就像家里的几居室一样,被分割在不同的空间里。更神奇的是,进入蔚来的展台需要有一个二维码邀请的机制,就像去人家的家里做客一样,需要得到一个主人的授权,才能得以进入。也和做客一样,这个“家”的主人,李斌、秦力洪、朱江等老板们也在媒体日和公众日的几天,不厌其烦的给所有人讲解他们的理念和产品。


这些都是其他的主机厂不能想象的故事,如果哪个代理商提出让其他企业的大老板在车展给普通人讲足三天,那我可以想象到这个创意的结局。

这还是一个不按传统套路出牌的车企。

未来的时代,车企也许比拼的,不仅仅是卖车了

这一届上海车展,基本上是新能源车和车联网的天下,如果一台全新发布的车没有这两个元素,那基本是很难得到大家的注意。虽然这两者皆不具备的车还挺多,很多车企为了应付国家的政策,还糊弄出来很多燃油车平台的 EV,但差距就在这种认识的程度上拉开了,看着这届车展很多看似热闹的展台,明眼人都能看出,未来的很多祸根其实现在就已经埋下了。

只要你稍微留意一下本次车展上热门的展台就能看到这未来的趋势,只要你细数当下热卖的车型就能看到这未来的方向,只要你看看那些新造车势力营造出来的那种对于 90 后的强大吸引力就能想到未来几年的竞争格局。


未来的年轻人,还一定会像他们的父辈一样研究长宽高轴距扭力梁多连杆吗?未来的年轻人,还一定要买一台和街上所有人一样 LOGO 的所谓神车吗?未来的年轻人,还一定会把第一台车的拥有当成自己人生中和结婚生子并驾齐驱的一件大事儿吗?

我估计有人会说:“车最终还是用来开的,不是用来玩概念的。”

也许不久的将来,连前半句都不一定对了。

深圳的四月底,温度似乎有点儿不正常的低,本应是春日嫣嫣,嫩叶吐翠之时,但马路上的黄叶让人常常会错觉仍在秋日。但无论如何,该来的始终会来,在对的时间,由对的人……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编辑
  • {{is_favourite ? '已收藏' : '收藏'}}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 删除
  • 取消置顶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digest?'撤销精华':'设为精华'}}
回到顶部
  • 全部评论{{detailStore.commentnum}}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待审核」

{{ comment.relativeTime }} 已被赞赏 {{comment.integral}} 积分 回复

暂无相关评论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吧